A. 中国电子产品行业报告定制流程有哪些
客户提交需求-专业团队评估-确定具体需求点并给出报价和交付时间-成交并签订合同-收到预付款-执行项目-项目提交-项目验收及报告调整-执行尾款
B. 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属于什么行业,
大类通属于制造业。因为不仅研发,还有生产制造的环节,出来的产品也不属于原料。
C. 中国 电子产业 现状 去哪里能找到资料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电子信息产业概念及产业链分类
电子信息产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
仪器、
仪表的工业。是军
民结合型工业。由广播电视设备、通信导航设备、雷达设备、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电
子仪器仪表和其他电子专用设备等生产行业组成。美国经济学博士马克
•
波拉特在《信息经
济:定义与测算》中将产业划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首次将信息产业纳入国
民经济产业范围。
从产业链角度看:
分为终端产品
(手机、
电脑等)
、
电子中间产品
(汽车音响、
空调等)
、
配件(电脑主板、显卡等)
、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电阻、电感、电容等)
电子行业主要产业链有:通信产业链、计算机及外设产业链、
软件产业链、数字视听产
业链、集成电路产业链、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链、LED产业链、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链等
二、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特点
1
、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以通信、
计算机及软件产业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凭借其惊人的增
长速度,
一举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
它在各行业激烈的经济技术竞争和产业
结构调整升级中高速发展,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
6
%~
10
%之间,平均为同期世界
GDP
增长
率的
2
倍。
2
、电子信息产业特点
(
一
)
新的产业分工体系形成
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
开始向工序分工转变。
产业链和产品工序的作用日趋明显,
产业
由梯次转移向直接投资转移。比如说,由于
SMT
技术的发展,原来的整机厂板子都不做了,
开始投资研发,
加大新机型组装和销售力度。
例如苹果手机,
苹果公司主要负责产品的投资
研发等,整机、配件的生产主要有富士康等企业代工。
(二)技术、品牌、资本、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作用加大
市场、
资金和技术的国际化使得国际竞争由资源、产品的竞争转向技术、品牌、资本和
市场份额的竞争,
核心技术和品牌成为竞争的关键。
由于技术高速发展和市场激烈竞争,
使
得技术开发的难度和风险越来越大,
所需经费和高科技人才投入越来越多,
从而跨国公司联
合研究开发应运而生。
电子信息产业的利润主要取决于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自主品牌和生产规模。
就整机厂
家来说,中国微波炉第一大户格兰仕由于依靠定牌加工(
OEM
)
,自身收益也只有
3
%
—
5
%。
售价
600
美元的
iPhone4
,进行组装的富士康等中国组装企业,则只得到每台
6.54
美元的酬
劳。而苹果公司在每台
iPhone4
上的获利高达
360
美元,即利润约为
60%
。
(三)跨国公司主导地位突出
目前,
世界上已形成了几万个跨国公司,
但在各行业有影响的只有几千个,
主要以世界
500
强为主。
这些跨国公司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兼并之风席卷全球,
主导竞争潮流已成定势,
比如说,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各领域起主导作用的跨国公司主要有以下企业:
计算机领域:苹果、惠普、戴尔
电子视听领域:索尼、松下、飞利浦、三洋
通信领域:苹果、摩托罗拉、诺基亚、黑莓
集成电路领域:英特尔
软件领域:微软、
EDS
(四)产品界限和产业界限日趋模糊
数字技术促进了音视频、通信、
计算机三大类产品间互相融合。电信网、电视网和计算
机网交叉经营、资源共享且相互渗透已是大势所趋。电子技术与机械、汽车、能源、交通、
建筑、
轻纺、冶金等产业的结合不断催生了新的技术领域和更广阔的产业门类。计算机、手
机、
传真机大量进入家庭,
使消费类和投资类产品边界模糊。
数字化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发
展促进了
PC
和
TV
的融合,使家用电视机、计算机、通讯终端融为一体的信息家电出现。
三、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1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从全球来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从
“
默默无闻
”
跨越到了
“
名列前茅
”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
重要的消费电子生产基地
,多个消费电子产品产销量在世界市场上排名第一。
2010
年,我
国电子消费品进出口总额达到了
10128
亿美元,
同比增长
31.2%
,
占全国外贸总额达到了
34%
。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消费电子生产基地,
多个消费电子产品产销量在世界市场上排名第
一。
2010
年我国规模以上消费电子产业销售收入规模达
7.8
万亿元,增长
29.5%
。
消费电子
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
“
十一五
”
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从单一制造业转变为制造业与软件服务相结
合,
从集中于产业链下游转变为产业链上下游相结合。
受金融危机冲击以来,
我国进一步加
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2009
年,
软件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已达
15.6%
,
比
2004
年的
9.1%
提升了
6.5
个百分
点。
同时,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产业区域聚集效应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
9
个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
40
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为主体的区域产业集群。
特别是长江三角
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区域,
劳动力、
销售收入、
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占全行业比重均
已超过
80%
,
产业集聚效应及基地优势地位日益明显,
在全球产业布局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这些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之间已呈现出空间分工的雏形,
主要体现在产业空间分工和价
值链空间分工两大方面。
珠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福州厦门电子带,
包括深圳、
东莞、
中山、
惠州、
福州、
厦门等地,
是消费类电子产品、
电脑零配件以及部分电脑整机的主要生产、
组装基地,
目前
主要承担制造职能;
长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包括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宁波等地,主要
是笔记本电脑、半导体、消费电子、手机及零部件的生产、组装基地,目前除主要承担制造
职能外还承担部分的研发职能,其中上海还是国内外知名
IT
公司总部的汇集地;环渤海电
子信息产业集群,
包括北京、
天津、
青岛、
大连、济南等地,
主要从事通信、
软件、元器件、
家电的生产,
目前除承担制造职能外还承担研发职能,
尤其是北京,
是全国电子信息产品的
研发、集散中心,国内外知名
IT
公司总部的汇集地;
而成都、西安、武汉等地,则主要是家电、元器件和军工电子的生产基地,目前主要承
担制造职能。
2
、我国信息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信息产业较欧美的国家相比起步晚、
起点低,
通过国家的支持及自身的努力,
也已
成为信息产业大国,可不是强国,
由于技术的差距.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
1
)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我国信息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更没有产业集群。
产业规模小容易产生浪费,
不仅在
资源方面,
还有技术的浪费。
产业的结构
“
硬重软轻
”
,
以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为主,
软件业、
信息服务业占的比重低;
而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结构是
“
软重硬轻
”
,
软件占的比重已超过硬
件。
我国信息产业这种不合理的结构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就信息产业门类而言,
呈现出不平
衡态势。
(
2
)信息能力处于世界低水平之列
信息能力是一个国家生产信息产品和开发利用信息产品的综合能力。
在全球
28
个主要国
家和地区信息能力测评中,
中国排在倒数第二位,
在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
信息化人才和人
口素质、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等三方面,我国均排在最后一位。
(
3
)核心基础产业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核心基础产业薄弱表现为:
信息产品产值低,
生产手段落后。
信息产业内部各个分支行
业之间联系松散,
缺乏互动的协调机制:一方的发展不能带动另一方发展,一方的落后却
制约着另一方的进步。信息产品或服务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出口产品附加价值低,企业
综合竞争力不强。
而自主创新能力急待提高,
科技投入不足,
鼓励创新的配套政策还不完善,
管理体制和机制还不能满足自主创新的要求。
核心技术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手中,
技术受制
于人。
(
4
)人才流失严重.缺乏高技术人才
世界各国不惜花巨资来培养高水平的信息专业队伍。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
对于信
息产业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
只有拥有技术,
信息产业就会向前发展。
但是我国电子专业人
才流失严重,
电子特别是高科技行业严重缺乏高科技人才。
加强人才培养,
建立一支具有很
强研发创新能力的信息人才队伍,是我国电子产业急需解决的困难。
四、电子产业发展的探索性建议
1
、政策扶持,促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电子电器企业
加快技术改造,
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
加快提升电子电器行业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
带
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新入驻项目在税收、
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对
重点企业的重大技改项目、
技术创新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实行财政奖励制度,
打造出
产业自身的龙头企业,成为行业中领军型企业。
2
、加强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建设。快速优化电子、电器产业的产品结构,上连下延扩展
产业链,形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围绕
“
大项目
―
产业链
―
产业群
―
产业基地
”
的发展模式,
引进龙头项目,
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集聚水平。
加快一批对电子行业结构调整、
产业提
升有一定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力求完善一批产品科技附加值高、
带动性强、
有利于形成产
业集群的重大项目,完善各产业集群地的产业链建设,形成葡萄串效应。
。
3
、鼓励创新,提高产业整体竞争水平。电子产业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高新技术的竞争。
要以企业为中心,
以市场为导向,
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开发投
入。要引导企业重视知识产权工作,
特别是做好专利申请、无形资产与知识产权保护。
要加
强产学研结合,
发挥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各自所拥有的优势互补作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
和研发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
、储备人才,提供产业发展智力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有高科技的技术人才、
高等的现代化管理人才和高素质员工队伍作支撑,各类人才的引进需要稳定的渠道和平台,
需要长效的管理机制。
建立一个稳定的培训体系,
有计划地对各类人才进行培训,
不断地提
高他们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水平。
与高职专业学校、
职业学校、
技工学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为电子产业提供和补充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保证电子产业的发展。
D. 中国的电子行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
华南---深圳,东莞,惠州,中山,广州,
华东---上海,苏州,无锡,
E. 中国哪些地区电子行业比较发达
广州,北京,上海.中国的电子产品都集中在这里了
F. 全国四大电子工业基地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分布在沿海、沿江和中西部一些产业基础比较好的地区,区域化特征十分明显,产业集群逐步显现,初步形成了以深圳为龙头的珠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以北京为龙头的环渤海地区以及以重庆、西安、成都、武汉、长沙为重点城市的中西部地区的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一)珠三角区域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依靠毗邻港澳台的区位优势,以及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通过招商引资,以加工贸易为突破口,接受国际产业分工转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已经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产品出口比重最高的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密集地区,聚集了大量的国际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目前,在珠三角区域,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产值占全国半壁江山,产品规模和技术水平在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优势领域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家用电器、视听产品和基础元器件等。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珠江三角洲已经形成了以通信产品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为重点的产品结构,并形成了强大的制造优势,形成了集群化发展的特征,目前虽然劳动力成本、优惠政策等方面已经不具优势,但珠三角地区在形成产业集群后,又创造了一些新的比较优势,如发达的信息网络、完整的产业配套能力、敏感的市场意识、人才资源的易得性等等,并且随着CEPA的实施,珠三角地区与港澳台的经济联系将越来越强,这些新的优势将成为珠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二)长三角区域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带,从上海到苏州的科技走廊,已经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重点投资地区,国际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正在大规模移入,一个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新经济产业带已经形成。长三角区域科技资源丰富,拥有国内一大批重点大学、高素质人才,校企之间的密切合作成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某些技术领域实现了一定突破,产业链条完整,区域特色明显,产品档次高、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并以工业园区和基地为载体,形成了以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为特色的产业集群:上海形成了通信设备制造、数字音频、集成电路、计算机设备、软件产业集群;江苏在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封装、光通信产品、数字视频产品、计算机及外部设备、软件产业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浙江则逐步形成了以投资类为主体的产业结构,造就了软件产业、微电子产业和光电子产业、移动通信及其配套产业等产业集群。但长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也存在不足,该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基本是后向关联度高的产业,地区内部具有更多的竞争性而互补性不够,易导致过度竟争,地区之间的协调机制也未很好建立,整体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环渤海区域
环渤海地区内不同省市之间的经济条件差异较大,但各省市依靠自身工业基础好、科研实力强、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通过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在电子信息产业的某些领域形成了竞争优势,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但综合配套能力要弱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北京电子信息产业具备了研制、规模生产各类计算机系统及软件、半导体分立器件及集成电路飞通信、广电设备、电子测量仪器和专用设备、元器件等系列产品的综合能力,是全国重要的软件基地和主要的电子技术研究开发基地、生产基地;天津拥有国内最完整的手机生产及配套企业和基础设施,其移动通信设备及终端产品、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彩管、彩显、磁卡、软件等都已经成为全国具有较大规模的重点产品;山东重点发展高性能计算机及外围设备、高速宽带网络与通信产品、高性能信息家电、新型元器件、新型电子材料以及软件产品,拥有了海尔、海信等大集团。但环渤海区域电子信息产业总体增长速度相对珠三角、长三角并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北方经济的“龙头”作用,主要在于该地区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开发意识不强、缺乏协调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明确可行的战略部署,未能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四)中西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曾经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布局的重点地区,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基础。从总体上看,中西部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军工电子比重大,具有自主研发、自成体系的特点,产品增加值在全国排名靠前,至今依然是军工电子的主要基地,但该区域的产业链条分散,生产协作配套困难,产业规模总量偏小,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未形成大规模的电子信息产业带,但也不乏亮点。有些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也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某些领域的生产地,如武汉是我国光信息技术实力最雄厚的地区,西安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光电子生产基地之一。部分中西部城市的软件产业也有了较快发展,西安、成都、重庆、武汉、长沙等软件产业正在崛起。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占了3家,即成都国家软件产业基地、长沙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西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陕西是全国第一军工大省,其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数量、军工资产存量、科研生产能力及职工总数均居全国第一;四川军工目前是我国规模较大、门类齐全、装备精良、科技力量雄厚的国防科研生产基地,在电子战装备、雷达及空管系统,以及若干配套元器件方面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供稿人:吉安市台办联络宣传科张文春)
G. 我国当前的电子制造业发展情况怎么样有没有新的技术出现呢
我去参加了本次举办的华南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通过展会我了解到我国当前电子制造业处于“四化并存”的时期,也就是电气化、数字化、自动化、机械化,并且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我国不同城市、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行业都处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时期。这个时候如果能有相关技术与人才的引入,提升我国电子制造业的成熟度,那么该行业的发展速度将有所提高。
H. 中国电子制造业哪几个城市发达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台湾(新竹科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