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设备公司 > 金属热加工设备及工艺

金属热加工设备及工艺

发布时间:2021-08-12 02:36:40

Ⅰ 金属加工工艺与设备是核心期刊吗

金属加工——两个版本目前都不是中文核心期刊

金属加工(热加工)复合影响专因子:属0.132 综合影响因子:0.056
主办: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周期: 半月ISSN: 1674-165XCN: 11-5627/TH邮发代号: 2-127曾用刊名:机械工人.热加工创刊时间:1950
金属加工(冷加工)复合影响因子:0.061 综合影响因子:0.036
主办: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周期: 半月ISSN: 1674-1641CN: 11-5626/TH邮发代号: 2-126曾用刊名:机械工人.冷加工创刊时间:1950

Ⅱ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有哪些

1.退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温度(可以查阅有关资料)后,一般随炉温缓慢冷却。
2.正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50度,保温后以稍大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冷却。
3.淬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相变温度Ac3或Ac1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硝盐、油、或空气中快速冷却。目的:淬火一般是为了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有时对某些高合金钢(如不锈钢、耐磨钢)淬火时,则是为了得到单一均匀的奥氏体组织,以提高耐磨性和耐蚀性。
4.回火操作方法:将淬火后的钢件重新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经保温后,于空气或油、热水、水中冷却。
5.调质操作方法:淬火后高温回火称调质,即将钢件加热到比淬火时高10~20度的温度,保温后进行淬火,然后在400~720度的温度下进行回火。
6.时效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80~200度,保温5~20小时或更长时间,然后随炉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目的:1.稳定钢件淬火后的组织,减小存放或使用期间的变形;2.减轻淬火以及磨削加工后的内应力,稳定形状和尺寸。
7.冷处理操作方法:将淬火后的钢件,在低温介质(如干冰、液氮)中冷却到-60~-80度或更低,温度均匀一致后取出均温到室温。
8.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操作方法:用氧-乙炔混合气体燃烧的火焰,喷射到钢件表面上,快速加热,当达到淬火温度后立即喷水冷却。
9.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操作方法:将钢件放入感应器中,使钢件表层产生感应电流,在极短的时间内加热到淬火温度,然后喷水冷却。
10.渗碳操作方法:将钢件放入渗碳介质中,加热至900~950度并保温,使钢件便面获得一定浓度和深度的渗碳层。
11.氮化操作方法:利用在5..~600度时氨气分解出来的活性氮原子,使钢件表面被氮饱和,形成氮化层。
12.氮碳共渗操作方法:向钢件表面同时渗碳和渗氮。目的:提高钢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抗蚀能力。

Ⅲ 有哪本大学教材包含了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热加工工艺、机加工设备、切削加工工艺、装配、特种加工工艺

一本高职的
《金属材料及机械制造工艺》
作者:任长春
丛书名:高职高专国家示范性院机电类专业课改教材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627403
出版日期:2012 年3月
开本:16开
页码:364
版次:1-1
内容简介
《金属材料及机械制造工艺》以机械零件的制造工艺过程为主线,把机械零件制造过程分解成改变材料性能的方法、机械零件材料的选用、毛坯成型方式的选择、普通机械加工工艺及加工设备的选择、特种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的选择、机械零件加工工艺基础、典型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编制、机械产品装配工艺规程的编制、先进制造技术介绍等九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分解成多个学习任务进行知识讲解。每个项目前有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要求,后有一定数量的复习思考题可供学生练习。本书实用性强,配有大量来自生产实际的实例,书中涉及的专业名词术语、图纸等资料均采用最新国家标准。 《金属材料及机械制造工艺》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参考书及培训教材。
前 言
本书是为了适应当前我国高职高专发展的需要,配合“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体现高职高专办学特色,促进示范性(骨干)建设院校的专业核心建设,本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宗旨,在反复论证、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写的。
本书的编写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力求实用性和适度性,教材内容以项目教学为主体,体现了以工作或学习任务为中心的编写思路。本书把机械零件制造工艺过程分解成若干项目,项目内容又分解成多个学习任务,以技术理论知识为背景,以技术实践知识为焦点,以拓展知识为延伸,形成了本书的实用性、系统性和知识的综合应用性的统一。
本书以机械零件的制造工艺过程为主线,重点介绍了机械零件制造所需要的材料学、热处理、毛坯成型(热加工)、普通切削加工、加工工艺规程编制、装配等知识,并根据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增加了特种加工的相关内容,且对最新的先进制造技术进行了介绍。
本书的特点是:
(1) 本书在内容安排上以机械零件的制造工艺过程为顺序,有利于学生系统性地掌握机械零件的制造方法。
(2) 本书不仅注重学生获得知识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增加了大量的典型零件的实例,体现了对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本书着重介绍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在注重知识的典型性的基础上,扩展了相关的知识范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对机械零件的制造过程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引用参照了目前最新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本书的教学参考课时为90~120课时,书中内容可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进行选学。
协助本书编写的企业有宝钢集团梅山冶金公司、南京线路器材厂等,编者在编写过程中从这些企业获得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最新的工艺、设备资料,并从企业的实际工作要求及基本技能出发,调整、增删了教材的相关内容。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任长春任本书主编,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以才、南京线路器材厂谢波和陆桂来任副主编,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李一民任主审。参加本书编写的还有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丁友生、张颖利和马云鹏,宝钢集团梅山冶金公司裴新华,以及南京线路器材厂房小明。全书由任长春统稿。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南京工程学院章婷、南京电力金具设计研究院陈作新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由于本书摘录了最新的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及相关技术参数,因此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参考书及培训教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同类书籍并引用了部分资料,在此向有关作者和单位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目 录

绪论
0.1 机械零件概述
0.2 机械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0.3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学习方法
项目一 改变材料性能的方法
任务1 金属材料的性能 5
1.1 力学性能 5
1.1.1 刚度及强度 6
1.1.2 塑性 8
1.1.3 硬度 9
1.1.4 冲击韧度 13
1.1.5 疲劳强度 14
1.1.6 磨损 15
1.2 物理与化学性能 15
1.3 工艺性能 16
任务2 金属材料的结构 17
2.1 金属的晶体结构 17
2.1.1 晶体结构的基础知识 17
2.1.2 典型金属晶格 18
2.1.3 金属实际的晶体结构及缺陷 19
2.2 金属的结晶 20
2.2.1 金属结晶的概念 20
2.2.2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21
2.2.3 金属结晶与晶粒大小 22
2.3 合金的晶体结构 22
2.3.1 合金的基本概念 22
2.3.2 合金的组织结构 23
2.4 合金的结晶及相图 24
2.4.1 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 24
2.4.2 二元合金相图的分析 25
2.5 铁碳合金相图 28
2.5.1 铁碳合金基本组织 28
2.5.2 铁碳合金相图 29
2.6 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 34
2.6.1 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34
2.6.2 铁碳相图的应用 35
任务3 钢的热处理 36
3.1 钢的热处理的基本概念 36
3.1.1 钢的热处理定义 36
3.1.2 钢的热处理工艺曲线 37
3.1.3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37
3.1.4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40
3.2 钢的普通热处理 45
3.2.1 钢的退火 45
3.2.2 钢的正火 47
3.2.3 钢的淬火 48
3.2.4 钢的回火 51
3.2.5 钢的调质处理 52
3.3 钢的表面热处理 53
3.3.1 钢的表面淬火 53
3.3.2 钢的表面化学热处理 54
3.4 热处理新技术 56
3.4.1 真空热处理 56
3.4.2 可控气氛热处理 57
3.4.3 形变热处理 57
3.4.4 化学气相沉积 57
3.4.5 激光热处理 58
3.4.6 电子束表面淬火 58
任务4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强化 58
4.1 金属的塑性变形 58
4.1.1 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58
4.1.2 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59
4.1.3 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 59
4.1.4 合金的塑性变形 59
4.2 加工硬化 60
4.3 回复与再结晶 60
4.3.1 回复 61
4.3.2 再结晶 61
4.3.3 结晶后的晶粒长大 62
复习思考题
项目二 机械零件材料的选用
任务1 工业用钢 63
1.1 钢内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63
1.1.1 钢内杂质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63
1.1.2 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64
1.2 钢的分类和编号 65
1.2.1 钢的分类 65
1.2.2 钢的编号 65
1.3 结构钢 67
1.3.1 一般工程结构钢 67
1.3.2 优质结构钢 69
1.4工具钢 76
1.4.1刃具钢 77
1.4.2 模具钢 80
1.4.3 量具钢 88
1.5 特殊性能钢 88
1.5.1 不锈钢 89
1.5.2 耐热钢 90
1.5.3 耐磨钢 90
任务2 铸铁 91
2.1 铸铁的石墨化 91
2.1.1 石墨化过程 91
2.1.2 影响石墨化的因素 92
2.1.3 铸铁的性能特点 92
2.2 常用铸铁 92
2.2.1 铸铁牌号表示方法 93
2.2.2 灰铸铁 94
2.2.3 可锻铸铁 95
2.2.4 球墨铸铁 96
2.2.5 蠕墨铸铁 97
2.2.6 特殊性能铸铁 98
任务3 有色金属及粉末冶金材料 99
3.1 铝及铝合金 99
3.1.1 工业纯铝 99
3.1.2 铝合金 100
3.2 铜及铜合金 101
3.2.1 纯铜 101
3.2.2 铜合金 102
3.3钛及钛合金 103
3.3.1 纯钛 104
3.3.2钛合金 104
3.4 镁及镁合金 105
3.4.1 纯镁 105
3.4.2 镁合金 105
3.5 滑动轴承合金 106
3.5.1 滑动轴承合金的特点 106
3.5.2 滑动轴承合金的分类 106
3.6 粉末冶金材料 108
3.6.1 粉末冶金及其特点 108
3.6.2 常用粉末冶金材料 109
任务4 非金属材料 111
4.1 高分子材料 111
4.1.1 工程塑料 111
4.1.2 橡胶 112
4.2 陶瓷材料 113
4.2.1 陶瓷的性能 113
4.2.2 常用陶瓷材料及其应用113
4.3 复合材料 114
4.3.1 复合材料的组成和分类 114
4.3.2 常用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应用 114
任务5 机械零件的失效与材料选用的一般原则 115
5.1 机械零件的失效 115
5.1.1 失效的基本概念 116
5.1.2 零件失效的主要形式 116
5.1.3 零件失效的原因 116
5.2 机械零件材料选用的一般原则 117
5.2.1 使用性能 117
5.2.2 工艺性能 118
5.2.3 经济性 119
复习思考题
项目三 毛坯成型方式的选择
任务1 毛坯成型方式概述 120
1.1 机械零件常用毛坯的种类 120
1.2 毛坯成型方式选择的依据 122
1.3 毛坯形状及尺寸设计 123
1.4 毛坯的质量检验 123
任务2 毛坯成型方式—铸造 125
2.1 概述 125
2.2 砂型铸造 126
2.2.1 砂型铸造的特点 126
2.2.2 砂型铸造生产过程 126
2.3 特种铸造 130
2.3.1 金属型铸造 131
2.3.2 压力铸造 132
2.3.3 熔模铸造 134
2.3.4 离心铸造 135
2.3.5 低压铸造 135
2.4 铸件的常见缺陷 136
任务3 毛坯成型方式—锻压 137
3.1 概述 137
3.2 锻造 139
3.2.1 自由锻 140
3.2.2 模锻 141
3.3 冲压 142
3.3.1 冲压的基本工序 143
3.3.2 冲模 144
3.4 其他锻压成型方法 145
3.4.1 轧锻 145
3.4.2 挤压 146
3.4.3 拉拔 147
3.5 锻压件的常见缺陷 147
3.5.1 锻造件的常见缺陷 147
3.5.2 冲压件的常见缺陷 148
任务4 毛坯成型方式—焊接 148
4.1 概述 148
4.2 常用焊接方法 149
4.2.1 手工电弧焊 149
4.2.2 CO2保护焊 151
4.2.3 氩气保护焊 152
4.2.4 埋弧焊 153
4.2.5 电渣焊 154
4.2.6 压力电阻焊 155
4.2.7 钎焊 156
4.2.8 气焊 157
4.2.9 激光焊接 157
4.3 焊接的常见缺陷 157
复习思考题
项目四 普通机械加工工艺及
加工设备的选择
任务1 金属切削机床及切削
加工概述 159
1.1 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 159
1.2 金属切削机床的型号编制方法 160
1.3 切削刀具 162
1.3.1 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162
1.3.2 常用刀具材料 162
1.4 切削液 164
1.4.1 切削液的作用 164
1.4.2 常用切削液的种类 164
1.4.3 切削液的选用 165
任务2 车床及车削加工 165
2.1 车床 165
2.2 车削加工 167
2.3 车刀 169
2.4 车床附件及零件安装 169
任务3 铣床及铣削加工 173
3.1 铣床 173
3.2 铣削加工 175
3.2.1 铣削的特点 175
3.2.2 铣削方式 176
3.3 铣刀 177
3.4 铣床附件及零件装夹 179
任务4 钻床及钻削加工 180
4.1 钻床 180
4.2 钻削加工 182
4.2.1 钻孔 182
4.2.2 扩孔 183
4.2.3 铰孔 183
4.2.4 攻螺纹 184
4.2.5 锪孔 184
4.3 钻头及铰刀 184
4.3.1 钻头 184
4.3.2 铰刀 186
4.4 钻床附件及零件装夹 187
任务5 磨床及磨削加工 187
5.1 磨床 187
5.2 磨削工艺 191
5.2.1 磨削原理 191
5.2.2 外圆磨削 192
5.2.3 内圆磨削 193
5.2.4 平面磨削 193
5.2.5 无心磨削 194
5.3 精密磨削及光整加工 195
5.3.1 高精度磨削 195
5.3.2 超精加工 195
5.3.3 研磨 196
5.3.4 珩磨 197
5.3.5 抛光 197
任务6 镗床及镗削加工 198
6.1 镗床 198
6.2 镗削加工 199
6.2.1 镗削的特点 199
6.2.2 镗孔 200
6.3 镗刀 201
任务7 刨床、插床、拉床及刨削、
插削、拉削加工 203
7.1 刨床及刨削 203
7.1.1 刨床 203
7.1.2 刨削加工 204
7.2 插床及插削 206
7.2.1 插床 206
7.2.2 插削加工 207
7.3 拉床及拉削 207
7.3.1 拉床 207
7.3.2 拉削加工 208
任务8 齿轮和螺纹加工 209
8.1 齿轮加工 209
8.1.1 齿形加工方法 209
8.1.2 齿轮加工机床及加工特点 211
8.2 螺纹加工 214
8.2.1 螺纹加工方法选择 214
8.2.2螺纹加工方法 215
任务9 数控机床及数控加工 217
9.1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 217
9.2 数控机床的分类 218
9.3 数控加工机床的编程 219
9.4 数控加工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220
复习思考题
项目五 特种加工设备及
加工方法的选择
任务1 特种加工概述 222
1.1 特种加工的产生及发展 222
1.2 特种加工的特点 223
1.3 特种加工的分类 223
任务2 电火花加工 224
2.1 电火花加工概述 224
2.1.1 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 224
2.1.3 电火花加工的分类 225
2.2 电火花成型加工 225
2.2.1 电火花成型加工的工作原理 225
2.2.2 电火花成型加工的特点 225
2.2.3 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 226
2.2.4 电火花成型加工方法 227
2.3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228
2.3.1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
工作原理 228
2.3.2 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特点 229
2.3.3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机床 229
2.3.4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编程 230
2.4 电火花高速穿孔加工 230
2.4.1 电火花高速穿孔加工的
工作原理 230
2.4.2 电火花高速穿孔加工的
特点及应用 231
任务3 电化学加工 231
3.1 电解加工 232
3.1.1 电解加工的基本原理 232
3.1.2 电解加工的特点 232
3.1.3 电解加工的应用 233
3.2 电解磨削 233
3.2.1 电解磨削的基本原理 233
3.2.2 电解磨削的特点 234
3.2.3 电解磨削的应用 234
3.3 电铸加工 234
3.3.1 电铸加工的基本原理 234
3.3.2 电铸加工的特点 235
3.3.3 电铸加工的应用 235
3.4 涂镀加工 236
3.4.1 涂镀加工的基本原理 236
3.4.2 涂镀加工的特点 236
3.4.3 涂镀加工的应用 236
任务4 超声波加工 237
4.1 超声波加工的基本原理 237
4.2 超声波加工的特点 238
4.3 超声波加工的应用 238
任务5 高能束加工 238
5.1 激光加工 238
5.1.1 激光加工的基本原理 238
5.1.2 激光加工的特点 239
5.1.3 激光加工的应用 239
5.2 电子束加工 239
5.2.1 电子束加工的基本原理 239
5.2.2 电子束加工的特点 240
5.2.3 电子束加工的应用 240
5.3 离子束加工 240
5.3.1 离子束加工的基本原理 240
5.3.2 离子束加工的特点 241
5.3.3 离子束加工的应用 241
复习思考题
项目六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基础
任务1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243
1.1 基本概念 243
1.1.1 机械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243
1.1.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244
1.1.3 生产纲领、生产类型及
生产组织形式 246
1.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48
1.2.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248
1.2.2 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 248
1.2.3 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 249
1.2.4 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 249
1.2.5 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格式 249
1.3 零件的工艺分析 250
1.3.1 分析研究产品的零件图和
装配图 250
1.3.2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250
1.3.3 技术要求分析 255
1.4 定位及定位基准的选择 256
1.4.1 基准的概念及其分类 256
1.4.2 工件定位的概念 257
1.4.3 工件定位方法 258
1.4.4 定位的基本原理 258
1.4.5 定位基准选择 260
1.5 工艺路线的拟订 263
1.5.1 加工方法的选择 263
1.5.2 加工顺序的确定 267
1.6 加工余量的确定 270
1.6.1 加工余量的概念 270
1.6.2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272
1.6.3 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 273
1.7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273
1.7.1 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时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273
1.7.2 工艺尺寸链 275
1.7.3 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279
1.8 机床、工艺装备等的选择 286
1.8.1 机床的选择 286
1.8.2 工艺装备的选择 286
1.8.3 切削用量与时间定额的确定 287
任务2 机械加工精度 287
2.1 概述 287
2.1.1 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 287
2.1.2 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288
2.2 影响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 289
任务3 机械加工的表面质量 290
3.1 概述 290
3.2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使用性能和
使用寿命的影响 291
任务4 机械加工中的振动 292
4.1 机械加工中的强迫振动及其控制 293
4.1.1 强迫振动的主要特点 293
4.1.2 减小强迫振动的措施和途径 293
4.2 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及其控制 294
4.2.1 自激振动的主要特点 294
4.2.2 控制自激振动的措施和途径 294
复习思考题
项目七 典型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编制
任务1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 298
1.1 概述 298
1.1.1 轴类零件的功用与结构特点 298
1.1.2 轴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299
1.1.3 轴类零件的材料和毛坯 299
1.1.4 轴类零件的预加工 300
1.1.5 轴类零件的热处理 300
1.2 轴类零件的一般加工方法 301
1.2.1 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的
车削加工 301
1.2.2 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的
磨削加工 302
1.2.3 轴类零件的单键槽、花键及
螺纹加工 302
1.3 轴类零件的装夹 303
1.4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分析及
举例 304
任务2 套筒类零件加工工艺 309
2.1 概述 309
2.1.1 套筒类零件的功用与结构 309
2.1.2 套筒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310
2.1.3 套筒类零件的材料与毛坯 310
2.1.4 套筒类零件的热处理 310
2.2 套筒类零件的一般加工方法 311
2.2.1 套筒类零件加工方法的选择 311
2.2.2 深孔加工 311
2.3 套筒类零件的装夹 311
2.3.1 套筒类零件的装夹方法 311
2.3.2 保证套筒类零件表面
位置精度的方法 312
2.3.3 防止加工中套筒变形的措施 313
2.4 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分析及
举例 314
任务3 箱体类零件加工工艺 318
3.1 概述 318
3.1.1 箱体类零件的功用和
结构特点 318
3.1.2 箱体类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 318
3.1.3 箱体类零件的材料及毛坯 319
3.2 箱体类零件的一般加工方法 319
3.2.1 箱体类零件的平面加工方法 319
3.2.2 箱体类零件的孔系加工 320
3.2.3 箱体类零件加工工艺过程
遵循的原则 324
3.3 箱体类零件的装夹 325
3.3.1 箱体类零件的装夹方法 325
3.3.2 箱体类零件加工的
定位基准选择 327
3.4 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
分析及举例 328
任务4 板类零件加工工艺 330
4.1 概述 330
4.1.1 板类零件的功用与结构 330
4.1.2 板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330
4.1.3 板类零件的材料与毛坯 331
4.1.4 板类零件的热处理 331
4.2 板类零件的一般加工方法 331
4.2.1 板类零件加工方法的选择 331
4.2.2 板类零件的装夹与定位 332
4.3 板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
分析及举例 333
复习思考题
项目八 机械产品装配工艺
规程的编制
任务1 机械产品装配工艺基础 342
1.1 概述 342
1.1.1 装配的概念 342
1.1.2 装配工作的基本内容 342
1.1.3 装配的组织形式 343
1.2 机械产品的装配精度 344
1.2.1 装配精度的概念
1.2.2 装配尺寸链
1.3 装配方法及其选择 344
任务2 机械产品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 346
2.1 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原则 346
2.2 制订装配工艺规程所需的
原始资料 346
2.3 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
方法及步骤 347
复习思考题
项目九 先进制造技术介绍
任务1 高速切削技术 350
1.1 高速切削的概念 350
1.2 高速切削的特点 350
1.3 高速切削机床简介 351
1.4 高速切切削的应用 351
任务2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351
2.1 快速原型制造的概念 351
2.2 快速原型制造的方法 352
2.3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应用 354
任务3 逆向工程技术 354
3.1 逆向工程技术的概念 354
3.2 逆向工程技术的应用范围 355
任务4 成组技术 356
4.1 成组技术的概念 356
4.2 成组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356
任务5 柔性制造技术 357
5.1 柔性制造技术的概念 357
5.2 柔性制造单元 357
5.3 柔性制造系统 358
5.4 柔性自动生产线 359
5.5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359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361

Ⅳ 金属热加工与冷加工如何区分......

热加工后来的组织比较均匀,冷自加工后位错变多,残余应力大,看你用什么仪器检测。。
不知道是不是你的意思
热加工加热到相图液相线温度下的不同温度在通过不同方式冷却。用来改变微观组织形态,提高所需力学性能,消除应力、缺陷,均匀成分的。
冷加工是直接用各种车床切削,刨、磨、铣等用来改变形状的。
一般冷加工后热加工

Ⅳ 金属热处理的基本工艺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或者是使前道工序产生的内部应力得以释放,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或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他无机盐溶液、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65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较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1.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对于亚共析钢)或Accm(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自由流动的空气中均匀冷却的热处理工艺为正火.
正火后的组织:亚共析钢为F+S,共析钢为S,过共析钢为S+Fe3CⅡ正火与完全退火的主要差别在于冷却速度快些,目的是让钢组织正常化,亦称常化处理。
2.退火annealing: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3以上20-4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3.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4.时效:合金经固溶热处理或冷塑性形变后,在室温放置或稍高于室温保持时,其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5.固溶处理: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成型
6.时效处理:在强化相析出的温度加热并保温,使强化相沉淀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强度
7.淬火: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在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的范围内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8.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9.钢的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习惯上碳氮共渗又称为氰化,以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即气体软氮化)应用较为广泛。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10.调质处理quenchingandtempering:一般习惯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调质处理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调质处理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它的机械性能均比相同硬度的正火索氏体组织为优。它的硬度取决于高温回火温度并与钢的回火稳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关,一般在HB200-350之间。
11.钎焊:用钎料将两种工件粘合在一起的热处理工艺 “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又演变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或电性磁性等。这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
把压力加工形变与热处理有效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使工件获得很好的强度、韧性配合的方法称为形变热处理;在负压气氛或真空中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真空热处理,它不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脱碳,保持处理后工件表面光洁,提高工件的性能,还可以通入渗剂进行化学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只加热工件表层,以改变其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为了只加热工件表层而不使过多的热量传入工件内部,使用的热源须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单位面积的工件上给予较大的热能,使工件表层或局部能短时或瞬时达到高温。表面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常用的热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应电流、激光和电子束等。
化学热处理是通过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化学热处理与表面热处理不同之处是后者改变了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放在含碳、氮或其他合金元素的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加热,保温较长时间,从而使工件表层渗入碳、氮、硼和铬等元素。渗入元素后,有时还要进行其他热处理工艺如淬火及回火。化学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渗碳、渗氮、渗金属。
热处理是机械零件和工模具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大体来说,它可以保证和提高工件的各种性能 ,如耐磨、耐腐蚀等。还可以改善毛坯的组织和应力状态,以利于进行各种冷、热加工。
例如白口铸铁经过长时间退火处理可以获得可锻铸铁,提高塑性;齿轮采用正确的热处理工艺,使用寿命可以比不经热处理的齿轮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另外,价廉的碳钢通过渗入某些合金元素就具有某些价昂的合金钢性能,可以代替某些耐热钢、不锈钢;工模具则几乎全部需要经过热处理方可使用。
随着激光和等离子技术的日益成熟,利用这两种技术,并在普通钢工件表面涂敷一层其他耐磨、耐蚀或耐热涂层,以改变原工件表面性能,这种新技术称为表面改性。

Ⅵ 金属热处理工艺的分类

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三大类。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同一种金属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能。钢铁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而且钢铁显微组织也最为复杂,因此钢铁热处理工艺种类繁多。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低碳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65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又演变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或电性磁性等。这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
把压力加工形变与热处理有效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使工件获得很好的强度、韧性配合的方法称为形变热处理;在负压气氛或真空中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真空热处理,它不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脱碳,保持处理后工件表面光洁,提高工件的性能,还可以通入渗剂进行化学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只加热工件表层,以改变其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为了只加热工件表层而不使过多的热量传入工件内部,使用的热源须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单位面积的工件上给予较大的热能,使工件表层或局部能短时或瞬时达到高温。表面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常用的热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应电流、激光和电子束等。
化学热处理是通过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化学热处理与表面热处理不同之处是前者改变了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放在含碳、氮或其它合金元素的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加热,保温较长时间,从而使工件表层渗入碳、氮、硼和铬等元素。渗入元素后,有时还要进行其它热处理工艺如淬火及回火。化学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渗碳、渗氮、渗金属。
热处理是机械零件和工模具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它可以控制工件的各种性能 ,如耐磨、耐腐蚀、磁性能等。还可以改善毛坯的组织和应力状态,以利于进行各种冷、热加工。
例如白口铸铁经过长时间退火处理可以获得可锻铸铁,提高塑性 ;齿轮采用正确的热处理工艺,使用寿命可以比不经热处理的齿轮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另外,价廉的碳钢通过渗入某些合金元素就具有某些价昂的合金钢性能,可以代替某些耐热钢、不锈钢;工模具则几乎全部需要经过热处理方可使用。

Ⅶ 金属热加工

首先需要说明,T8默认为共析钢,即含碳量为0.77%的碳素钢。因为其临界点是727度,加热到760度已经是完全奥氏体状态,下面的在C曲线的位置,由于无法在网络知道画图,用温度区间来表达,然后你自己标注到C曲线上面吧:
一、TTT曲线,等温冷却C曲线
1、珠光体:650~Ar1
2、索氏体:600~650℃
3、屈氏体:550~600℃
4、上贝氏体:350~550℃
5、下贝氏体:Ms~350℃
二CCT曲线,连续冷却C曲线
1、屈氏体+马氏体:先冷却到550~600℃停留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淬水)到室温。
2、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以大于临界淬火速度的方式快速冷却到室温(淬水)

Ⅷ 冷加工与热加工工艺的区别以及所造成的缺陷

热加工是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加工工艺。冷加工反之。例如,在室温下对铁塑性变形是冷加工,因为纯铁的熔点是1538度,按照T再=0.4T熔可知,室温远低于铁的再结晶温度,故属于冷加工。而锡的再结晶温度大约为-7度,所以室温下对锡塑性变形属于热加工。冷加工最大的特点是加工硬化现象,就是说,随着塑性变形量的增加,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这是由于位错的钉扎以及林位错的缠结等原因造成位错不能轻易的滑移的原因。所以冷加工对材料来讲,缺陷大概就是加工硬化(这在另一方面来说是好处),还有空位浓度增加。BALA。

Ⅸ 什么是金属的热加工阐述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金属的热加工一般有铸造、锻造(轧制)、热处理、焊接几个工艺过程。
铸造与锻造都是金属热成型过程,当然其工艺对金属组织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应当是合理的铸造(或锻造)工艺可以保证零件能够达到正常的质量要求。具体就太多了,你的自己查资料看看。
热处理主要是通过对金属进行合理的加热(保温)、冷却以及可能的后续再加热(回火或实效),对金属内部组织进行合理调整,以期达到需要的组织和性能。
焊接也属于热加工工艺,也应该算成型工艺,合理的焊接工艺能够保证焊接金属(以及焊缝)达到需要的合理组织与性能。
这样回答你可以参考:
金属的热加工通常是指将金属加热至合理高温状态进行成型加工,以及后续对金属零件进行的组织和性能调整工艺过程。
至于影响,就很难简言介绍,因为金属种类太多,其在受热与冷却过程中的相变也各有特点。
这个问题我觉得有点大了,回答不了。

阅读全文

与金属热加工设备及工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黑龙江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浏览:210
机械化养护中心 浏览:838
上海特种设备管理 浏览:48
机械师改枪 浏览:181
机械化剪纸 浏览:757
美燃环保设备 浏览:809
济南北斗星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838
自动喷涂机械手 浏览:457
中小型农业机械加工项目建议书 浏览:251
不锈钢加工设备市转让 浏览:441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浏览:110
扳手机械原理 浏览:61
凯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浏览:61
广毅机电设备 浏览:805
重庆三阳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494
华技达自动化设备 浏览:631
东莞石碣自动化设备厂 浏览:131
机械制图陈列柜 浏览:246
郑州奥鑫游乐设备公司 浏览:733
美邦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