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20强
2009中国工程机械20强排行榜揭晓
摘要: 中国制造业500强暨工程机械20强销售额为1620.59亿美元,比上年仅增长2.84%,增幅下降20.15个百分点。至此,20强企业连续三年的创纪录高速增长戛然而止。从整个产业史维度审视,种种波折,无一不促成了企业的修正与升级,推动产业步入新一轮上升。
关键字:中国制造业500强 中国工程机械制造行业TOP20
换挡继进
一场产业行走速度与进化路径的切换,在经济变天下应势而起。
这是一段艰难的时势。
经历多年持续增长后,工程机械行业在增速上开起了倒车。以北美、欧洲、日本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其原本还算稳定的需求,在动荡中难御一击。虽然还有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或借助刚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或凭借政府的经济刺激“重拳”,为世界输送着需求;但与越来越广且越渗越深的危机相比,新兴引擎输出的动力依然式微。
这种形势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新一届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世界制造商协会、全球制造评论中文版联合主办的2008年(第五届)“中国工程机械20强”排行榜中,原本傲人的规模、利润指标,陷入一个低谷。受此感染,在对未来进行预判时,企业普遍融入一种保守、甚至悲观的情绪。
但无论如何,对于已然历经多次动荡的企业而言,危机和痛苦的意义绝非如此简单。从整个产业史维度审视,种种波折,无一不促成了企业的修正与升级,推动产业步入新一轮上升。
在2008年这轮震荡中,中国制造业500强工程机械20强的行进完善轨迹或可记录为:
——使力调整
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给工程机械行业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需求的萧条和业务规模的缩水。为了缓解从销售端袭来的压力,2008年,中国制造业500强工程机械20强企业集体性地拉开了一场广泛而深远的内部调整行动。从降低成本、支出,到优化整体运营流程,再到整合企业系统资源、放大资源效益等,各种举措不一而足。
这场发端于企业内部的调整,或许不能遏制住整个行业增长趋缓的现实,但却足以让企业在当下低势中,收获良好的运营质量。
最具说服力的一个事实是,凭借2006年起步、2008年行至高点的“机构手术”,全球排名第二的小松公司,其营业利润绝对值,历史性地首次超越位居第一的卡特彼勒。
类似的例子也出现在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徐工集团身上。经过多年调整,徐工集团在组织机构、企业治理、业务板块等方面经历了一个由重到轻,由繁入简的过程。2008年,徐工集团积酿已久的治理与完善,终于以利润飙升的形式爆发:虽然在以净销售额计算的20强榜单上,徐工集团的位次没有出现变化,但在营业利润增幅—这个最能折射企业运营质量的指标上,徐工集团赫然位列中国制造业500强工程机械20强第一。
——就利全球化
从规模增长、业务扩张,整体运营等方面看,2008年无疑是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工程机械20强“收缩”的一年。但是,从全球化角度看,2008年却是全球工程机械企业大步迈进,并取得颇多实质性进展的一年。
经过多年的融合与发展,对任何行业、任何领域的任何企业而言,全球化已不仅仅意味着跨区域的销售、采购,不再是简单的资源组合与调配,而是成为企业熨平波动、参与深层次竞争的基本要件。
出于此,2008年,中国制造业500强工程机械20强企业在全球拉开了一场深广锚定。从最基本的网络延伸拓展,到营销服务中心建设,再到海外制造、研发基地破土等,行动囊括了产业链构架的各个层面。特别是在以印度、中国、俄罗斯、巴西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2008年全球巨头们展开了一场“撒芝麻”式的拓展;一时间,上述各个地区新建、扩建的制造基地、研发中心、服务网络、物流节点等,层出不穷。除了数量上的攀升外,巨头们在这些地区的布设也更趋“核心化”。最直接的证明就是,2008年,卡特彼勒在中国建立了其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研发基地—卡特彼勒无锡技术研发中心。
与国外巨头们竞食新兴市场不同,2008年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亮点,当属在欧美发达市场的卖力生长。无论是在欧洲工程机械产业腹地—德国,还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北美,都不难见到中国企业拓展网络、建立工厂,甚至收购企业的身影。种种不同手法的国际化疾行,无疑隐含了中国企业对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强烈的企图心与行动力。
——竞争力变道
中国制造业500强工程机械20强排行榜中,以销售业绩为衡量标准制作的榜单,与用其他指标,如盈利能力(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增幅、营业利润率)等制作的榜单之间的差异,从未像现在这样大。
除了卡特彼勒和小松的营业利润绝对值遥遥领先之外,排行榜上的其他企业,营业利润与规模之间本应存在的正相关被严重打乱。规模效应与企业效益、实力之间,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等号。那些拥有强大产业链掌控力,在营销、服务等环节塑造了良好盈利体质,对纯粹规模扩张有着坚忍克制力的企业,正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竞争力。
——价值递进
适逢经济低谷,市场需求下滑,以销售为支点的前市场业务,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拉动作用显出疲态。为了在有限的需求中赢得更多用户,稳定整体运营,最大程度的实现开源,2008年企业纷纷在价值创造上,进行递进式的自我强化和升级。其中焦点,无疑是后市场业务。2008年全球工程机械企业进一步提升后市场在整个业务体系中的地位;收购相关资源、实现内生性拓展,强化在全球市场的服务体系及服务能力;以用户价值链为考量标准,延展自身后市场业务范围。多样且深入的行动之下,效果也显而易见。全年,中国制造业500强工程机械20强企业后市场业务,无论在绝对规模,还是在总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都有了明显提升。
除了后市场外,企业在产品上也萃聚了更多精力,以更优化的成本,更灵活的营销手段,更好的性能、性价比等,拉升自身与用户的价值空间。
——路径切换下的中国升起
2008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工程机械20强排行榜,全部以净销售额计量中国企业排名。在这个衡量标准下,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群体在中国制造业500强工程机械20强榜单上的位次并未出现大幅迈进。但这并不能理解为中国本土企业成长的后继乏力。事实上,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前进”的表达方式甚是广泛。与规模增长同样重要的,还有行进路径、发展模式、运营质量的更迭和质变。
在完成初期积累后,中国本土企业,无论从主观、客观而言,都不愿再扮演固守低端的角色;在进一步激发“规模效应”的同时,他们开始涉足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并尝试以“资源整合与转化”的方式,纵深拓展。
在确保规模优势,实现对高附加值领域掘进的同时,2008年中国企业更在盈利水平上焕发出勃勃生机。最好的证明就是,在本届中国制造业500强工程机械20强排行榜营业利润增幅分榜中,中国企业一举揽括了10强中的前7席。当现在成为历史,再回望2008时,我们或许可以发现,正是以此为起点,中国本土企业开始了一场向“利润导向型企业”的进化。
② 工程机械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产能过剩、新型城镇化、投资兼并、国际化战略是过去一年工程机械行业的主题词。我国城镇化率从1993年的27.99%上升到2012年的52.27%,给工程机械行业带来了旺盛的需求,是工程机械行业黄金10年的时代背景。虽然新一届领导班子对新型城镇化给予了无限厚望,但由投资拉动经济转为内需驱动已是大势所趋,加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保有量也已达到了一定规模,城镇化率对行业销量的边际贡献效应也在递减
前瞻网发布的《中国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在4万亿基建投资驱动下,2010年工程机械行业的相对估值也达到了顶峰。依据新上任领导班子的风格,未来类似4万亿的政策红利应该难再有。2011年甬温铁路事故、日本核危机、高通胀、房地产泡沫,2012年整个宏观经济投资环境放缓,使得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在2012年经历了严重下滑,时间和幅度大大超过市场预期,整个市场哀鸿遍野都认为工程机械业进入了长久的隆冬。
工程机械行业的下游需求跌到低谷,产能严重过剩,在工程机械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持续走低。社会保有量巨大、需求透支、经济和基建投资放缓、信用销售风险严重,连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矛盾也公开化、激烈化。
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依赖投资获得高速增长的行业将难以维系,包括工程机械在内的投资驱动行业都面临增长曲线的拐点。国内需求下滑,谋求海外发展成为不少企业的转型思路。
从中长期来看,未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将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变为"稳定增长"。全民分食的时代过去了,以后的发展才是真正考验工程机械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应变力与趋势前瞻能力。
总体来说,工程机械行业目前情形不太良好,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存在一定的增长空间。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③ 哪里有工程机械的产销量数据
工程机械太广泛了
你要看是哪个品种.
挖掘机?装载机?还是其他.......
往上看看工程机械年报一般都有
④ 请问哪里可以查到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各大厂家的产量或销量
产量或销量?
⑤ 中国工程机械下一个黄金十年来临了吗
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司长黄民近日在《中国交通报》发表题为《城市群交通应系统研究超前谋划》的署名文章指出,交通运输网络是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合理布局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城际、市域、城乡3个层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以更好适应组团式城市发展和都市圈城市群发展的需要。
黄民指出,城市群内部的联系主要有3个层面:第一个是城市群各城市间以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骨干;第二个是城市群中心城区与各卫星城间以市域铁路(市郊铁路)和快速公路(道路)为重点;第三个是城市和小城镇间以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为重点。以这3个层次形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适应性更好、更高、更强。
在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单菁菁看来,这3个层次的交通网中,城乡之间,尤其是农村公路的建设最为滞后。早在2009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乡镇要通柏油路和水泥路,但截至2012年底,全国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为88.7%,西部地区仅为78.1%。交通部也曾承认“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压力,特别是因为地方配套资金短缺等原因,面临的压力比较突出”。
2013年,对于中国而言,是改革之年;对于工程机械行业而言,则是转折之年。作为承上启下的一年,2013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销量明显好于2012年,同时也为2014年的“回暖”做了铺垫。专家预计,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节能环保推进和海外市场拓展,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将进入下一个黄金十年。
新型城镇化为之开启绿灯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并讨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有关部门将根据会议讨论情况作出修改。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称,将抓紧修改完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争取尽快发布实施。据国家开发银行预计,未来三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
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其中,解决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以及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涉及到庞大的保障房建设。按照住建部的计划,仅2014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就是: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以上,新开工600万套以上,其中棚户改造370万套以上。
毋庸置疑,新型城镇化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必将带动新型农村的建设步伐,大量农村房屋改造、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将为工程机械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专家表示,中国城镇化率从1993年的27.99%上升到2012年的51.27%,给工程机械行业带来了旺盛的需求,是工程机械行业上一个黄金十年的时代背景;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将给工程机械行业带来下一个黄金十年。
雾霾警示走节能环保路
从2013年年初爆发大规模雾霾以来,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并引起了中国领导人的重视。
有关数据显示,造成中国环境污染的排放物70%以上来自于制造业,它们每年产生约55亿吨无害废物和7亿吨有害废物。
在中国制造业中,工程机械是排名仅在汽车之后的第二大污染行业。其中,二手工程机械更是被称为“环境杀手”。众所周知,发动机是从新机下线时装配的,随着施工年限的延长,发动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随之加大,二手工程机械的“无限期”使用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国内市场,二氧化碳排放超标的二手工程机械占工程机械总量的40%左右。
雾霾天气频频来袭,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绿色战略”已经成为工程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雾霾治理和节能环保概念的推动下,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工程机械巨头纷纷引领企业步入“绿色时代”。
事实上,早在多年前,工程机械行业就意识到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并开始不断地探索。2008年奥运会前,为提高中国环境质量,北京为1万辆国三以下标准的重型柴油车加装了“颗粒物捕集器”,但从运行情况看,由于这些重型柴油车的车况普遍较差,减排效果并不好。
其后,徐工集团主动出击,从产品油耗、性能出发,以技术创新,开启了新能源动力的先河,率先在国内研发推出了第一台lw500k-LNG型天然气装载机,在行业内掀起了一股新能源动力的绿色旋风。
有专家预测,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未来5~10年,工程机械行业将成为中国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板块,其市场潜力不容小觑。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也曾表示,我国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建设工地”,工程建设将会带动工程机械行业飞速发展,而随着人们对于环境的越来越重视,在未来5~10年工程机械行业将成为中国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力量。
海外拓展化解产能过剩
在2013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上,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曾指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全球范围来看产能依然过剩。在中国市场, 当国内GDP低于两位数的时候,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从过去几年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速度大概是GDP发展速度的2倍,今后如果GDP增速在7%到8%的水平,行业发展增速大概在15%左右。
在国内需求下滑,产能过剩严重的情况下,中国工程机械代表企业,不仅继续巩固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更在门槛甚高的国际市场全力突破。2013年6月28日,潍柴动力收购世界首屈一指的工业用叉车制造商凯傲;7月1日,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剩余10%股权,完成100%控股;9月10日,中联重科完成对CIFA全资控股;10月31日,柳工机械收购位于波兰Stalowa Wola市的ZZN传动件厂;12月25日,中联重科从圣戈班集团收购了全球干混砂浆第一品牌—德国M-TEC公司,这是中联重科继2008年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之后又一次海外并购。
尽管如此,高晓诗表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并不轻松,文化差异、面对的地方保护主义,还有全球领先品牌的直接竞争,都将给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
⑥ 中国国内机械行业分析
我国城镇化率从1993年的27.99%上升到2012年的52.27%,给工程机械行业带来了旺盛的需求,是工程机械行业黄金年的时代背景。虽然新一届领导班子对新型城镇化给予了无限厚望,但由投资拉动经济转为内需驱动已是大势所趋,加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保有量也已达到了一定规模,城镇化率对行业销量的边际贡献效应也在递减,这一趋势在2010年后就开始显现。具体可参见下图,从左至右分别是挖掘机、装载机、汽车起重机和混凝土泵车的销量走势,可以明显看出2010年是一个拐点。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显示,在4万亿基建投资驱动下,2010年工程机械行业的相对估值也达到了顶峰。依据新上任领导班子的风格,未来类似4万亿的政策红利应该难再有。2011年甬温铁路事故、日本核危机、高通胀、房地产泡沫,2012年整个宏观经济投资环境放缓,使得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在2012年经历了严重下滑,时间和幅度大大超过市场预期,整个市场哀鸿遍野都认为工程机械业进入了长久的隆冬。
工程机械行业的下游需求跌到低谷,产能严重过剩,从下图可看出,在工程机械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持续走低。社会保有量巨大、需求透支、经济和基建投资放缓、信用销售风险严重,连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矛盾也公开化、激烈化。
⑦ 我所认识的公路机械
我在工程机械行业待过,那里一般称你所需要得为道路机械、铲土机械和混凝土机械等
关于这些我给你几篇文章
一、
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标准工作的一点意见
加强标准工作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对工程机械行业标准工作的一点意见
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性工作。对于工程机械行业来说,由于其 产品多样性和使用的广泛性,由于其在使用中涉及大量的环境和安全问题,在行业高速发展和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行业的标准工作的重要性就越来越凸现出来。
近年来,技术标准在国际贸易和各国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日显突出。世界贸易组织(WTO)通过签署技术贸易壁垒协议(TBT)等方式,把标准提升到了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地位,标准成为国际贸易中供需双方签订合同所必需的基础性文件,从而使标准具备了更为重要的属性——贸易属性。发达国家纷纷以技术标准,尤其是涉及国家、人身、财产、环境安全的技术标准为依据,强化其经济和技术在国际中的竞争地位,削弱发展中国家的成本优势,使我们面临严重的挑战。
目前,从国家到企业,对标准工作已经越来越重视了。行业标准的作用,应该是,第一,保证产品的安全和使用者的安全,规范产品符合相关的环境保护的要求。第二,引导产品的发展,包括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发展,同时应成为淘汰落后产品的依据。第三,应成为科学的行业管理的依据。第四,适应行业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及产品出口的要求,促进产品出口。第五,应成为建立进口产品技术壁垒的依据。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标准的管理,“国际”由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归口管理;“行标”由发改委归口管理。下设各专业的标准委员会及分标委会具体运作,而这些标委会又分别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专业委员会相对应,主要有TC127(土方机械)、TC195(建筑机械与设备)、TC110(工业车辆)、TC96(起重机)、TC118(气动工具)等。据统计,现在工程机械全行业在用的国家标准有155个,行业标准446个,合计601个。涉及的国际标准(ISO)有230余个。
多年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广大标准工作者辛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引进消化了大量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对于推动工程机械行业技术进步,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工程机械行业的标准落后于产业发展的情况日渐突出,应引起全行业的重视与关心。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标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整个标准体系不够科学、完整,计划经济的色彩还比较浓,和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体系内容差距较大。比如涉及安全和环保类的标准严重不足,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急需的关键技术标准少,内容上过繁过细,缺少技术包容性,有些标准实际上是捆住了企业技术发展的手脚,与市场经济的原则相勃。第二是标准标龄过长,老化现象严重,更新、修定不及时,很多标准内容陈旧,大约有75%以上的在用标准是2000年以前的制定的老标准,标准滞后于产品发展的情况比较严重,第三,标准的有效性,市场适应性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标准是服务于产品和产业的,标准的作用归根到底要看它用了多少,效果如何。如果我们的标准存在相当程度的找不到、用不着、不好用的情况,水平再高也没有用。另外标准工作中的网络化程度低,电子版本的标准还很少,缺乏准确有效的标准信息服务。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第一、全行业对标准的作用认识不足,对计划经济时期的
标准工作和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标准工作之间的重大区别认识不足。第二,法律法规的不适应。我国的《标准化法》是1988年发布的,当时我国还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第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后。第四,标准化投入不足。我国制定一项国标,国家补助经费平均不到8000元人民币;欧洲标委会制定一项欧洲标准的经费平均为10万欧元。我国企业中标准化工作经费投入的也很少。
今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标准化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了“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全面规划了未来五年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规划”中提出的发展指导思想是:“坚持自主创新,全面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增强全社会标准化意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标准化活动”,“不断提高我国标准化工作总体水平和标准的市场适应性,着力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地位和作用,提升我国产业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规划”提出了在“十一五”时期标准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1、加快标准制修定速度。力争每年制修定6000项标准;标准制定周期控制在2年以内;标龄控制在5年以内;逐步解决标准制定速度慢和高新技术标准滞后的问题。到2008年,完成修订9540项,同时每年完成制定近5000项国家标准。到2010年,实现每年制修国家标准6000项,其中形成以自主创新技术为基础的标准2000项。
2、积极推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到2008年相关联国际标准采标率达到60%;到2010年达到85%。
3、加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到2008年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由目前的700各增加到2000各;到2010年力争达到2600个。
4、加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力度。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定工作,重点参与500项与我国产业密切相关的国际标准制修定工作;加大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力度,建设一支1000人的国际标准化专家队伍,争取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数量的6%。
总的目标是到“十一五”末,我国标准化工作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规划”在“工作任务”一节中针对各个行业提出了全面具体的要求,其中和工程机械行业有关的主要是:
●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制修定国家标准,强化标准与市场的关联度,鼓励企业承担产品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支持企业申报国家标准制修定项目和起草标准,鼓励企业出资制修定产品类国家标准。
●加快传统产业标准的更新和提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中标准制修定的重点项目涉及工程机械的有:工程施工机械标准、物料搬运设备标准、矿山机械。
●关于机械安全及绿色制造标准,包括安全设计、安全防护、安全检测与试验、生产过程安全、机械电器安全、绿色设计方法、优化下料、再制造方面的标准等。“十一五”期间要完成安全标准约50项,绿色制造标准80项。
●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包括起重机械、电梯等安全标准,到“十一五”末,要完成65项安全标准的修定工作。
●节能标准。重点开展终端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高效节能产品技术规范等,到“十一五”末完成150项制修定工作。
由上可知,我国标准化工作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大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样,工程机械行业的标准工作也正在蓄势待发,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工程机械标准工作搞上去,促进全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摆在全体工程机械同人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这里,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1、提高认识,加强宣传。标准工作关系全行业发展,和每个企业都息息相关,应该进
一步提高对标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落后的标准不可能生产出一流的产品,标准不对路,国际贸易要受到很大的影响。这里有一个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问题,也有每个企业和全行业的关系问题;另外,标准工作是公益性的事业,是服务于全行业的非赢利性的工作,不是什么权力的场所和控制的手段。所以,要充分发挥全行业的积极性,特别是企业的积极性。要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加强标准化知识的宣传和标准的宣贯工作,提高企业的标准化意识,特别是提高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认识。
2、组织好标委会是标准化工作能否做好的关键。目前,工程机械行业几个重要的国标委正在筹建,各标委会秘书处筹建部门正在全行业征集标委会委员人选。希望全行业的企业、协会及各分会、事业单位积极推荐适合条件的专家进入新的标委会工作,使标委会更具代表性、权威性,带领全行业把标准工作推进一步。
3、企业是标准工作的主体,是标准的主要使用者,希望行业的企业,尤其是大型骨干企业,更主动的参与到标准工作中来。要配备职称、稳定的专职标准工作人员;多和标准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标委会联系沟通,积极争取标准立项起草工作,积极争取参与有关标准的国际会议,如有可能,应有适当的资金注入或赞助,以争取更大的标准话语权,
4、标准工作是行业协会核心服务项目之一,按照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管理,协会标准应该成为协调行业生产,维护行业共同利益的工具之一,应该是行业标准的重要部分。在我国现有标准管理体制下,协会及各分会也应积极参与,发挥优势,尽可能做一些组织协调,信息沟通,宣传宣贯工作。标准工作是全行业的事,应该欢迎全行业参与,但不希望垄断。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把我国工程机械标准工作搞好。
——本文由技术中心办沈锐华摘自《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007年6月简报
二、
工程机械行业周期性弱化提升投资价值
从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过去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些企业业绩的波动性较大,因此投资者对工程机械企业疑虑较大,估值较低。但我们分析认为,未来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业绩的波动性将趋于缓和,相应地其估值水平还存在进一步的提高空间。我们对未来工程机械企业周期性弱化的判断是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经济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有较高依赖性。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大部分来自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推动,从1992年的17.2%增长到2006年的44.6%。我国经济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高依赖性决定了固定资产投资不会“急刹车”,因为固定资产投资“急刹车”必然会导致GDP增速大幅回落,这对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调控手段市场化,调控政策“有保有压”。由于经济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有较强的路径依赖,因此政策在进行调控时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一方面,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是“有保有压”,06年调控重点是生产能力过剩的一些行业,如钢铁、电力、冶金等,而07年调控重点是“三高行业”,而对工程机械需求量比较大的交通水利、基础设施、房地产等调控的力度相对较小。另外,政策在进行调控时,更多采用的是市场化手段,如加息、收缩信贷规模,并没有采取以往的“一刀切”的行政性调控手段,希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达到政策调控目的。而这种调控方式可使固定资产投资平稳着陆,从而不会对经济造成过大影响。
出口增长和进口替代可平滑周期波动。随着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制造能力的增强,国内企业的工程机械产品已经基本上能满足国内用户的需求,由于国内产品良好的性价比优势和本土优势,国内产品代替进口产品的趋势明显。同时,近几年中国工程机械出口大增,到2006年末出口已占销售额的25%。随着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和海外销售网络布局的完成,出口占消费额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显然,中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良好发展形势对未来行业波动的平滑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行业产品种类和系列日益完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很多产品都是从无到有,填补国内空白,如:混凝土泵车、挖掘机、旋挖钻机、履带式起重机、盾构机、摊铺机、铣刨机等产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不仅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产品的系列也在完善,如: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汽车起重机、叉车等产品。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种类和系列趋于完善也会起到平滑行业周期的作用。
最后,资金来源相对宽松。从历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也可以看到,自筹资金的比重越来越高。近几年,随着企业效益好转,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度增长,企业自有资金十分宽裕,投资欲望强烈。另外,企业产品多元化系列化发展。近年来,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自身的产品趋于多元化系列化,很显然,这也将会使得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业绩波动趋于缓和。
——摘自慧聪网工程机械频道
三、
工程机械品牌购并后的五大渠道整合障碍
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出现整合是迟早的事情,这也是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
由于历史遗留原因,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集中度很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导致市场竞争秩序混乱,持续多年的价格战就是最好的证明。最近两年来,随着卡特彼勒、沃尔沃、特雷克斯、中联重科、柳工、龙工等国内外工程机械强势品牌展开的一系列品牌购并行动,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终于迎来了从无序竞争走向有序竞争的市场整合年代!在这次以品牌购并为主旋律的市场整合大戏中,渠道无疑是品牌购并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尤其是对外资品牌而言更是如此。在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发展迅速的今天,渠道对一个品牌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越了产品。因此,渠道整合是品牌购并双方及其代理商关注的焦点,其成败直接关系到品牌购并的成功与否。
障碍之一:企业文化冲突
表面上,企业文化似乎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却又给人实实在在的感受。每个品牌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特色企业文化,而这种企业文化又会在厂商合作的过程中逐渐感染代理商,使整个渠道都会浸淫在这种文化中而不自觉。相信很多代理知名外资品牌的代理商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与厂家合作时间越长,受厂家企业文化的影响越深,特别是那些实行品牌专营的代理商,基本上没有摆脱厂家企业文化影响的可能。况且,向代理商灌输企业文化,利用企业文化影响代理商,又是厂家的基本战略,一般不会轻易放弃。当两个品牌之间发生购并行为之后,一个企业内不可能同时存在两种企业文化,这就意味着被购并品牌的代理商必须尽快接受新品牌的企业文化,弱化直至放弃原有品牌的企业文化影响,这个转变过程是痛苦且漫长的,它涉及到代理商上至经营理念、下到行为方式的改变。
障碍之二:营销策略冲突
看一个品牌的营销策略,只需要观察其代理商的营销策略就可以了,因此,代理商的营销策略与所代理品牌的营销策略是一致的,否则就会南辕北辙。品牌购并的结果,必然是被购并品牌营销策略的改变,其原有代理商的营销策略势必随之改变,意味着代理商必须重新调配企业资源,称得上是“伤筋动骨”。
障碍之三:营销管理冲突
营销管理冲突主要体现在管理规范化程度和管理精细化程度上。一般来讲,强势品牌的营销管理大多比较系统完善,其代理商也比较习惯这种管理方式,管理貌似死板,而实际上整体效率较高。但是,多数工程机械企业的营销管理还处于粗放管理阶段,灵活有余而规范不足,受厂家影响,其代理商的营销管理大多也是这样。一旦出现品牌购并,被购并厂家的代理商很快会有一种“窒息”的感觉,至少是一种“不爽”的感觉,因为约束增多了、规矩增多了,营销管理的随意性大大减少。
障碍之四:代理模式冲突
尽管代理制销售模式已经成为工程机械产品的主流销售模式,但不同品牌的代理模式不尽相同,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独家代理与多家代理之间的差异”、“单层次代理与多层次代理之间的差异”和“大代理商和小代理商之间的差异”。强势品牌的代理模式往往具有独家代理、单层次代理和大代理商的特点,当其购并弱势品牌之后,必定按照原有代理模式对被购并品牌的代理商进行整合,这样一来,多数被购并品牌的代理商就会面临代理权被取消、或代理级别被降低的可能。
障碍之五:竞争产品冲突
现阶段,代理商同时经营具有竞争关系的两个品牌产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非强势品牌往往为了销量最大化而不敢轻易采取强力措施制止代理商的“脚踏两只船”行为。厂家之间的品牌购并,也直接迫使代理商在自己代理的品牌中间进行取舍。代理商如果希望继续代理强势品牌,必须舍弃其他品牌,因为强势品牌往往不会容忍自己的代理商同时经营竞争对手的产品。对代理商而言,这不仅是放弃部分既得利益,也是放弃利用多品牌经营制衡厂家的权力。
——摘自慧聪网工程机械行业频道
⑧ 我国工程机械发现史分为几个时期,每个时期各有什么特点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成长而发展起来的。在解放初期,我国的工程机械除了从旧社会由美国善后救济总署遗留下来的一些破旧的美式机械和若干小型维修工厂外,可以说是“一穷二白”。
六十年的风风雨雨伴随着共和国的前进步伐,中国的工程机械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我国机械行业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国内市场中,国产工程机械行业已经成为主力,进口设备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结束,国际市场的开拓发展迅速,近几年来每年的出口金额以60%的速度在增长。60年的变迁正可谓是翻天覆地。
回顾我国工程机械60年的发展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建国后的最初十年,国家百废待兴,工程机械没有列入国家发展的重点,以使用、修理和配件生产为主,除了少量地生产一些简易、小型的工程机械外,可以说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工程机械制造业。上世纪的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我国开始步入了工程机械行业形成和发展的起始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一批原来的修理企业开始研发工程机械产品,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工程机械的骨干企业。1961年一机部成立了工程机械专业局,负责全国工程机械的发展和规划工作,从此我国工程机械进入了有计划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工程机械行业一些重要的专业研究所,如一机部的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建工部的建筑机械研究所、交通部交通科学研究院的筑机专业研究室等相继建立,为我国工程机械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研究和设计开发的基地。同样也在这一时期,唐山铁道学院、同济大学、西安公路学院、北京水电学院等成为第一批设立工程机械专业的高等学校,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工程机械的专业人才。当时的中国正处在西方国家严密封锁之中,技术信息十分闭塞,我国工程机械技术人员是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研究和开发工作的,那时的产品设计连样机也无法提供,技术人员往往只是凭着几张照片或看到的机器外貌,琢磨着进行设计。有一件事,至今还深刻地留在我的脑海中,记得大约是1964年左右英国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工业展览会,会上展出了一台履带推土机Challenger33(挑战者33型),其新型的外貌引起了轰动,业内的人士竞相去北京展览会观看、拍照。展览结束后,这台设备卖给了中国,被送到宣化工程机械厂进行测绘,这大概是开创了我国引进大型工程机械进行测绘、仿制的先河。以后我国第一台大马力推土机T-180也是在测绘小松D-80推土机上开始的。因此,可以说从六十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是我国工程机械发展历史上经历的测绘仿制阶段。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为共和国的发展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工程机械行业同样不能幸免于难,只是由于本行业的一些有责任性科技人员的坚持努力仍然研制开发了一些新产品,但是从整个行业来看基本上处在缓慢停滞的阶段。进入80年代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又恢复了蓬勃发展的活力。在此期间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影响最大的是国家提出了“引进、消化、吸收”的产业政策。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徐州工程机械厂、山东推土机总厂、西安筑路机械厂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各个领域内引进了国外的先进产品和技术,改善了生产条件,建立了规模化的生产体系,在产品的数量、品种、质量方面大大缩短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使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在整体技术水平上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奠定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
在共和国迎来六十周年华诞而进入新世纪之际,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一方面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带动下,大大刺激了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外企业的进入、国内企业的扩张,使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实力,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诸如产品技术的雷同;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导致价格上的恶性竞争;市场竞争缺乏诚信原则;没有同行之间的磋商和引导机制;在政策、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加强自主创新,进入廿一世纪后国家提出了建立创新国家、创新社会的战略决策。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近些年来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在对技术创新的认识、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研发基地和手段的建设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正进入一个从主要复制他人技术过渡到自主创新的新时期。技术创新尤其是原创性的技术创新是要付出艰苦劳动和巨大努力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要创立起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品牌,真正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伙伴而屹立于世界同行之中,就需要我国的工程机械企业和科技人员付出比前人更为艰巨的努力。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现在,解放前就从事工程机械技术工作的老一辈专家都已仙逝,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奋战在工程机械行业第一线的同仁们也已大都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寄希望于新一代的工程机械行业的同仁们,你们任重而道远,努力吧,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新的辉煌将在你们手中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