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同一款陀飞轮手表为什么有的卖5000多,有的卖到1000左右,差别在哪里
有的利润高,有的利润低,有的经过了不知道多少代理商了,没一个加几百,到顾客手中,肯定贵。还有种情况是真陀飞轮机芯。
『贰』 陀飞轮手表不是很贵的吗,怎么淘宝上搜索出来的都很便宜
陀飞轮质量好的都不便宜。
陀飞轮是TOURBILLON的音译,意思是旋转式擒纵调速机构。
陀飞轮表是瑞士钟表大师--路易·宝玑先生在1795年发明的一种钟表调速装置。法文Tourbillon(故又称特比龙),有"漩涡"之意,是指装有"旋转擒纵调速机构"的机械表,陀飞轮是音译与意译相结合。宝玑发明陀飞轮机构,是为了校正地心引力对钟表机件造成的误差。
普通的机械表,由于受到发条松紧度、金属疲劳以及地心引力的影响,误差较大;陀飞轮调速器,是惟一可以不受这些影响,年误差低于1秒,也是惟一可以达到天文台级的机械表结构。今天,几乎所有的表芯原材料和关键零件都只能在瑞士生产 ,完全原产的瑞士陀飞轮表芯,动辄百万元以上,装载陀飞轮机芯的机械表也一直是收藏界的宠儿,几成货币的代名词。
早期作品
宝玑的早期陀飞轮表中大部分都搭载宝玑在1795年自己发明的擒纵--红宝石工字轮rubycylinder),人称为"私生的"(natural)擒纵。
迄今已知的宝玑4分钟陀飞轮一共有7枚。除了前文提过的No.1188(公元1808年出售给西班牙亲王)外,还有也是1808年售出的No.1297搭载Robin式擒纵,1815年搭载恒力擒纵(Echappement a force constante)的No.2483,以及1823年售出的搭载Peto crosss-detent擒纵的No.2555,另外还有两枚都是搭载自己发明的擒纵,其中No.2483出售的日期未曾有记录,
另一枚No.1176是1809年售出给波兰贵族Potoki伯爵,这一笔交易是透过沙俄圣彼得堡的Moreau先生达成的,当时售价是4600法郎。
调速原理
宝玑的陀飞轮调速器原理如后:
如果把擒纵轮、杠杆(Lever,即马仔)和摆轮及游丝全部置于一载台(carriage),而载台的小齿瓣受第三轮(the third wheel)驱动,使载台旋转。置于摆轮(balance)上方的第四轮被固定(the fixed fourth wheel)且与载台轴杆(carriage shift)同心。擒纵轮的小齿瓣(escape-wheel pinion)与第四轮互相咬合。
因此当载台旋转时,擒纵轮的小齿瓣绕着被固定的第四轮转动,如此一来造成小齿瓣的旋转并以正常的方式操纵了擒纵轮和摆轮(附图:陀飞轮原理)。
整个上述构造被称为陀飞轮框架(cage),这些元件一起做恒定地转(rotate constantly),以稳定的速率-1分钟、4分钟甚至6分钟-转完一整圈,那么不论表在哪一个垂直位置,此一陀飞轮调速器都以完全相同的的时间转动一圈,这么一来,因地心引力的位置不同,一位置产生的误差将被另一位置所产生的相等大小之误差所抵消。事实上,陀飞轮并不能消除位置误差,只是将误差平均化,但是尽管处于垂直的位置,陀飞轮的载台周期是恒定的。
宝玑在1775年便已提出这个构想,一直到近6年后才制造出来,并于法兰西共和历(大革命时期的历法)花月(Floreal,共和历的第8月)24日-相当于公元1801年4月14日-写了一封信给当时的内政部部长,说明他发明了陀飞轮调速器,并请求给予他10年的专利。1801年6月26日,他接到专利许可证书。
后时代
飞行陀飞轮
宝玑开启了陀飞轮怀表的时代,自那个时候起迄今已有两百年之久,这一段时间,仍有不少的制表师把这个领域当作时计界的圣母峰(Mount Everest)时时有人去挑战它,包括近代不少制表师(例如旅居香港的矫大羽)。
在宝玑发明陀飞轮的99年后,丹麦出生的Bahne Bonniksen(1859-1935)发明了一种类似的系统称为卡罗素(karussel),而于1892年获得专利(专利号:21421)。
工作原理
宝玑的陀飞轮原理与技术持续了一百多年,一直没有重大的变化,直到1920年代,德国的Albert Helwing (Deutsche Uhrmacheerschule的技术部门主任)发明"浮动陀飞轮"(flying tourbillon,或称为"飞行陀飞轮"),它是一种没有支架(bridge)陀飞轮,为的是让陀飞轮尽可能地扁一些(as flat as possible).这一种自由立式框架(free-standing cage)是Albert Helwing发明的目的。
陀飞轮表代表了机械表制造工艺中的最高水平,整个擒纵调速机构组合在一起并且能够转动,以一定的速度不断的旋转,使其把地心引力对机械表中"擒纵系统"的影响减至最低程度,提高走时精度。由于其独特的运行方式,已经把钟表的动感艺术美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历来被誉为"表中之王"。
陀飞轮表的创意在于,将擒纵机构放在一个框架(Carriage)之内,使框架围绕轴心也就是摆轮的轴心做360度不停的旋转。这样,原本的擒纵机构是固定的,因而当表搁置位置变化的时候,擒纵机构不变,造成了擒纵零件受力不同而产生了误差;当擒纵机构360度不停的旋转起来的时候,会将零件的方位误差综合起来,互相抵消,从而消灭误差。陀飞轮一般是1分钟转360度,也是最理想的旋转速度。
陀飞轮的原理就是当钟表在垂直位置时补偿地心引力的作用。
换句话说,当一只钟表处于垂直位置时,由于来自地心引力的作用,它的调节控制器,即是其摆轮、游丝和擒纵器,会在每一下摆动时发生难以觉察的快慢变化。
如果把调节控制器装设在一个每分钟转动一周的"笼框"上,即可获得一系列的垂直位置。这样便可以使钟表走动时十分准确,并能够互补误差。
这个原理看来十分简单,但实施起来却是另外一回事。原因之一便是"笼框"和陀飞轮的重量不能超过0.3克或0.013盎司--相当于一片天鹅羽毛的重量或两片鹦鹉羽毛的重量。另一原因是,它由72个精细组件组成,而其中大部分为手工制作!
技术分类
陀飞轮手表经过时间和技术的改进和革新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代:
1、第一代陀飞轮表(即第一种结构-Tourbillon)是在1795年由瑞士制表大师 Abraham-Louis Breguet发明并制成的。其飞轮结构必须由"飞轮旋转框架"(Tourbillon's Carriage)和"飞轮固定支架"(Tourbillon's Bridge)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基本构件组成。在此组合中,"摆轮夹板"(Balance's Bridge)必须随飞轮一起旋转。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第一代飞轮表可以分为两类:同轴式(即摆轮的中心和飞轮的中心在同一轴心上);偏心式(亦称非同 轴式,即摆轮的中心和飞轮的中心不在同一轴心上)。
2、第二代飞行陀飞轮表(即第二种结构-Flying Tourbillon)是在1927年,德国制表大师Alferd Helwig制造成功没有"飞轮固定支架"的陀飞轮怀表,提高了此种表运转时的神秘感和动态艺术美。在此组合中"摆轮夹板"仍须随飞轮一起旋转,此第二代 飞轮表同样有同轴式和偏心式两种类别。
3、第三代神奇陀飞轮表(即第三种结构-Mystery Tourbillon)则由东方的钟表大师-中国人矫大羽(Kiu Tai Yu)在1993年于香港的"天仪轩"首创发明并且亲手制造成功。它不但和第二代飞行陀飞轮表一样都取消了"飞轮固定支架",而且奇迹般地把"飞轮旋转框架"也一同取消了(在第一代和第二代飞轮表中,此构件都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在这个全新的结构中还把第一代和第二代飞轮表中必须随飞轮一起旋转的"摆轮夹板"改变为不随飞轮一起转动,首次大大减轻了飞轮重量达一半以上,并且可以加大摆轮的直径以增强计时的稳定性,同时又提高了动感艺术表现的水平。在飞轮表制造历史中,矫大羽首次选用蓝宝石玻璃替代了原本用金属制造的"摆轮夹板",之前此部件是附属于"飞轮旋转框架"中的。由于此表运转时显得更加神秘莫测,故在国际上也被称为"矫氏神奇陀飞轮"(Kiu's Mystery Tourbillon)和"中国陀飞轮"(Chinese Tourbillon)。
『叁』 终于明白陀飞轮手表为什么这么贵了,太漂亮了
海鸥入门陀飞轮4500,要不要
『肆』 陀飞轮手表那么贵,这东西真的有用吗
陀飞轮的设计是为了补偿地心引力对钟表精确造成的损失,这个精巧的机制被认为是最难制作的复杂钟表装置之一。陀飞轮装置由超过70个精细零件组成,并且大部分为手工制作。同时,这些零件的重量不能超过一片天鹅羽毛的重量或两片鹦鹉羽毛的重量。
对于一只表径为40mm的男士腕表来说,常见的陀飞轮装置的直径一般在15~20mm左右,由超过70个精细零件组成,并且大部分为手工制作。同时,这些零件的精细度及重量有着极高要求,“笼框”和陀飞轮的重量不能超过0.3克或0.013盎司——相当于一片天鹅羽毛的重量或两片鹦鹉羽毛的重量。陀飞轮的价值是因其复杂性、精密性、严谨性及可收藏性决定的。
『伍』 陀飞轮是手表里面最高级的设计吗在谷网上看到欧古诗丹的陀飞轮很漂亮但要7千多块!陀飞轮要这么贵吗
陀飞轮确实是高档的代名词,因为工艺非常复杂。几十上百万乃至上千万的都有,7000多的那是档次最低的,国产里最差的。
如果你手头不是很宽裕,不建议买这种。没什么必要。
『陆』 陀飞轮手表好在哪里为什么能卖得那么贵
首先要说,名表当然是奢侈品,奢侈品有一个重要特征是可以用来识别不同的身份、地位或品味。因而,奢侈品贵在逼格,贵在档次,贵在材质,贵在工艺、贵在复杂功能等。所谓名表,一是有人热衷追捧,二是品牌价值高端塑造,三是定位消费群体不同,四是工艺细节无瑕。基于以上四点,才是名表真正的价格体现。机械腕表与父子传承的等式早已是深入民心,是次Girard-Perregaux不过是再一次把这主题发挥。不过,品牌不单是透过微电影的内容,也包括幕后阵容带出主旨。
而我们知道双陀飞轮表是在2007年成功研制出的,这款是属于双陀飞轮腕表系列新表B006201101R,他的表壳由18K玫瑰金材质打造而成,圆形的表壳外围有多个切面,但是不可否认国内还是有值得购买的陀飞轮,因为在瑞士品牌中动不动就是几十万的陀飞轮相比,中国自产的陀飞轮腕表,价格确实要亲民很多。做表需要一代一代人的传承,才会出现真正的品牌积累,纵观世界名表无一不是家族传承,希望中国自主品牌不断积累明天会更好。
『柒』 芝麻链陀飞轮为什么那么贵,是不是因为走时比其它机械表更精准
您好,自从石英机芯诞生的那天起,精确这个词似乎就不属于机械表了。
因为在当今看来,机械表的价值在于他的复杂的设计,精美的工艺,奢华的材质,而并非走时精度。就是说机械表带给佩戴者的已经不仅是读取时间,而更重要的是品位和身份的象征,是一件装饰品,不是有句话说“手表是男人最好的装饰品”么。
话说回来,芝麻链陀飞轮,设计的一个初衷的确是为了让腕表走时更准确。首先,宝玑大师发明的陀飞轮就是为了平衡游丝摆轮所受到的地心引力,使得走时更稳定,受腕表摆放方位的影响更小。其次,芝麻链也是为了平衡发条轮力臂不同这一特点,使得发条在任何时候都输出相同的力。这两个装置的确是可以为走时做一些贡献,但是放在现在来说,我认为更主要的还是体现表厂的精湛工艺。您想想啊,一个有七八十个零件组成的陀飞轮重量还不到一克;一条由几百个零件组成的芝麻链宽度也只有0.3毫米。把近千个零件精确地组装到一只表壳中,并且保证正常运行,这绝对是对工艺最好的诠释。
要说精度,真的不是机械表主要追求的。很多数百万的高级机械表,又是陀飞轮的,又是硅游丝硒擒纵的,误差每天十几秒的比比皆是。而反观一些几千块钱使用ETA基础2824机芯的,倒是很多能达到天文台认证标准。
所以综上,我觉得走时精准并不是机械表追求的最主要的目标,他真正追求的就是复杂的结构,精致的工艺,以及如何用机械结构实现各种复杂的功能(如万年历,报时,响闹,逆跳,追针···)。
『捌』 什么是陀飞轮这种手表为什么比较贵
陀飞轮 :1801 年由a. l. breguet 宝玑发明,是用来消除垂直位置产生的偏差的装置。包括一个能动的或内有擒纵装置部件的外壳。外壳每分钟旋转一次,在其本身垂直位转动时消除走时偏差。 在宝玑发明之后,陀飞轮吸引了许多制表商并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由于陀飞轮的设计是为了补偿地心引力对钟表精确造成的损失,这个精巧的机制被认为是最难制作的复杂钟表装置之一,也是其昂贵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