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製作竹簡詳細點的。
竹簡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書籍形式,是造紙術發明之前以及紙普及之前主要的書寫工具,是我們的祖先經過反復的比較和艱難的選擇之後,確定的文化保存和傳播媒體,這在傳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它第一次把文字從社會最上層的小圈子裡解放出來,以浩大的聲勢,向更寬廣的社會大步前進。所以竹簡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它的出現,才得以形式百家爭鳴的文化盛況,同時也使孔子、老子等名家的思想文化能流傳至今。
「竹簡」的製作方法很簡單,把細長的竹片或木片並排擺好,再用繩子編起來。不看的時候可以捲起收好、便於保存。
竹簡的貯藏保護是一項長期工作,應用良好櫥櫃存放,並放入防蟲葯片如樟腦精等,保持一定溫度、濕度,隔離灰塵、飛蟲,定期清潔作品,定期對收藏室除蟲滅菌。刻件最怕燥濕,尤其是濕,因而不可放到太陽直射的地方,或過於乾燥,或絕不通風的室內,至於過分潮濕的地方,更不適宜,因為竹簡雕刻品受潮起漲,比較受燥起縮,更易損裂,且易蟲蛀,不幹不濕最為適宜的地方。
製作流程:採用老竹利用先進設備加工製作,並經高溫蒸汽滅菌、防蛀、紫外線烘烤等工藝流程精製而 成,具有強度高、韌性好、不裂縫、不腐爛、易清洗、雕刻簡練、古樸大方、清新自然、精工細作、紋飾繁密、變幻無窮等優點
(我覺得你是不會做的,許多東西不是想就能完成的,許多工具咱們沒有,即使做好也需要保養,放棄吧,騷年,(希望採納啊))
㈡ 這個照片是用什麼機器做的彩色的照片,直徑一個毫米材料是菲林
不懂基礎,問題也提不出來,就更別說什麼什麼做了。
像這個樣子的圖片,一個剪貼蒙版的事情,要不反選刪除也行。什麼軟體不必說了吧,說了沒意義。
㈢ 中國的四大發明是哪個時代發明的
四大發明在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印刷術、指南針、火葯和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我國之所以成為文明古國的標志之一。古代,我國的科學技術在許多方面居於世界的前列。5世紀後的千餘年裡,歐洲處在封建社會之中。在這個漫長的時期里,我國的科學技術一直在向前發展,而歐洲的科學技術卻停滯不前。只是到了十五、六世紀,由於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資本主義制度的逐步形成,歐洲的近代自然科學才得以誕生。
我國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成為「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為資產階級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質基礎:印刷術的出現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高等教育的狀況,便利了文化的傳播;火葯和火器的採用摧毀了封建城堡,幫助了資產階級去戰勝封建貴族;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裡,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資產階級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總之,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在人類科學文化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頁。這些偉大的發明曾經影響並造福於全世界,推動了人類歷史的前進。
指南針的發明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利用磁鐵在地球磁場中的南北指極性而製成的一種指向儀器,有多種形體。戰國時期,已發現磁石吸鐵的現象,並用天然磁石製造「司南之勺」,「其柄指南」。此後,經過長時期的實踐,發現人工磁化的方法,造成更高一級的磁性指向儀器。宋代科學家沈括首先記載了地磁偏角,說用天然磁石摩擦鋼針,使之磁化成為磁針,可以指南,而常微偏東,並介紹了四種支掛磁針的方法:一是浮於水面,二是放在指甲上,三是放在碗沿上,四是線縷懸掛(見彩圖縷懸法指南針 據沈括記載復制模型)。宋軍中配備指南魚,是將薄鐵葉剪成魚形而磁化,用於陰天和黑夜判斷行軍方向。後來又發展成磁針和方位盤聯成一體的羅經盤,即羅盤。曾三異在《因話錄》中記載當時有「地螺」,「或有子午正針,或用子午、丙壬間縫針」。這種地羅還是一種水羅盤。當時,陰陽家用地羅看風水。在清丈田地和判決土地訴訟時,也使用地羅。據《萍洲可談》、《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諸蕃志》和《夢粱錄》記載,至晚在北宋後期,指南針已用於航海,南宋時,使用「針盤」導航。這種針盤還使用「浮針」,這對於海上交通的發展,中外經濟文化交流,起了極大作用。
最早的「指南針」 戰國時代,我國人民利用磁鐵造成了一種指示方向的工具,叫「司南」。「司南」就是指南的意思。
司南的形狀和現在的指南針完全不同。它是根據我國古代的勺子的形狀製成的,很象我們現在用的湯匙。
司南是怎樣製成的呢?古書上缺少詳細的記載,又沒有實物留下來,所以我們沒有辦法知道它的准確形狀。根據專家們的研究,司南大約是把整塊的天然磁鐵,輕輕地琢磨成勺子的形狀,並且把它的S極琢磨成長柄,使重心落在圓而光滑的底部正中。
司南做好以後,還得做一個光滑的底盤。使用的時候,先把底盤放平,再把司南放在底盤的中間,用手撥動它的柄,使它轉動。等到司南停下來,它的長柄就指向南方,勺子的口則指向北方。
司南的底盤是用青銅做的,有的是個塗漆的木盤,青銅和漆器都比較光滑,磨擦的阻力比較小,司南轉動起來很靈活。這種底盤內圓外方,四周還刻有表示方位的格線和文字。現在的出土文物中,就有這樣的銅盤和塗漆的木盤;還有東漢時候的一幅石刻,刻著一個小勺子放在一個小方台上,有人認為這就是司南。
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針」。戰國時候,有人去采玉,怕在荒山中迷路,就帶上司南。
司南必須放在光滑的底盤上旋轉,底盤還必須放平,否則就會影響它指南的作用,甚至會使它從底盤上滑下來。因此,人們發明司南以後,又繼續不斷地研究改進指南的工具。
指南魚 公元九六零年,宋太祖建立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時期的封建割據局面。北宋時候,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新的發展。在這個基礎上,我國的科學技術獲得了輝煌的成就。宋朝時候,我國在指南針的製造方面,跟造紙法和印刷術一樣,也有很大的發展。
大約在北宋初年,我國又創制了一種指南工具——指南魚。
當時有一部有名的軍事著作,叫《武經總要》,其中說:行軍的時候,如果迂到陰天黑夜,無法辨明方向,就應當讓老馬在前面帶路,或者用指南車和指南魚辨別方向。《武經總要》這部書是在北宋仁宗慶歷四年(公元一零四四年)以前寫成的。這就是說,在那個時候,我國已經有指南魚,並且把它應用到軍事方面去了。
指南魚用一塊薄薄的鋼片做成,形狀很象一條魚。它有兩寸長、五分寬,魚的肚皮部分凹下去一些,使它象小船一樣,可以浮在水面上。
鋼片做成的魚沒有磁性,所以沒有指南的作用。如果要它指南,還必須再用人工傳磁的辦法,使它變成磁鐵,具有磁性。
關於怎樣進行人工傳磁,《武經總要》沒有明白的記載,但是它指出,指南魚要用「密器收之」,也就是說,要拿一個密封的合子藏起來。根據這一點來看,當時的人工傳磁法大約是這樣的:把鋼片做的魚和天然磁鐵放在同一個密封的 合子里,使它們接觸,時間久了,鋼片做的魚就也會具有磁性,變成磁鐵。
原來,不管磁化或者沒有磁化的鋼鐵裡面,每一個分子都是一根「小磁鐵」。沒有磁化的鋼條,它的分子毫無次序地排列著,「小磁鐵」的磁性都互相抵消了。磁化了的鋼條,所有的「小磁鐵」都整整齊齊地排列著,同性的磁極朝著一個方向,不用說,整個鋼條就具有磁性了。如果拿一塊磁鐵,緊緊擦著一根沒有磁化的鋼條,老是從這一頭向另一頭移動,那麼,由於磁鐵的吸力,普通鋼條中的分子也都順著一個方向排列起來,這樣,就完成「傳磁」的工作了。《武經總要》上講到的「密器收之」,可能就是指這種人工傳磁方法。
我國人民發明用人造磁鐵做指南魚,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這說明我國人民在九百多年前就已具有相當豐富的磁鐵知識了。
使用指南魚,比使用司南要方便,它不需要再做一個光滑的銅盤,只要有一碗水就可以了。盛水的碗即使放得不平,也不會影響指南的作用,因為碗里的水面是平的。而且,由於液體的摩擦力比固體小,轉動起來比較靈活,所以它比司南更靈敏,更准確。
當時不但有鋼片做的指南魚,還有用木頭做的指南魚和指南龜。宋代《事林廣記》記載了用木頭做指南魚的方法:用一塊木頭刻成魚的樣子,象手指那樣大,在魚嘴往裡挖一個洞,拿一條磁鐵放在裡面,使它的S級朝外,再用蠟封好口。另外用一根針從魚口裡插進去,室南魚就做好了。把指南魚放到水面上,魚嘴裡的針就指向南方。
指南龜也是用木頭刻成的,放磁鐵的辦法和木頭指南魚一樣,插在尾部。指南龜不放在水裡,人們在它的肚子下面挖一個洞,把它裝在光滑的竹釘上面,使它便於自由轉動,它尾部的那根針,也會自動指向南方。
這種木頭指南魚和指南龜,很可能是一些懂得方術的方士創造的,做成以後只是用來變戲法。所以《事林廣記》的作者,把它們當作《神仙幻術》了。
火葯的發明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古代煉丹家制葯時,逐漸發現硫黃(S)、 焰硝(KN□)和木炭(C)的混合物有燃燒和爆炸能力。唐末天□年間(904~906),在戰爭中開始出現火葯箭,還出現「發機飛火」的記載,即用拋石機投擲火葯包,作燃燒性兵器。宋朝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設廣備攻城作,其中有生產火葯的部門。《武經總要》一書記載了火葯的三種配方,生產火葯已達相當規模。盡管生產技術嚴格保密,仍傳入遼朝,故從日本大量進口硫黃的同時,又嚴禁硫黃和焰硝向遼出口。宋神宗趙頊時,邊防軍中已大量配備火葯弓箭、火葯火炮箭等兵器。遼道宗時,也已在南京析津府(今北京)「日閱火炮」。南宋時,水軍也配備了霹靂炮、火炮、火箭等兵器,在建康府(今江蘇南京)、江陵府(今湖北江陵)等城市都設有火葯兵器製造業。早期火葯兵器威力有限,不可能取代冷兵器。但自南宋中期以後,火葯兵器在兵器中的比重顯著增大(見彩圖火箭(模型)將火葯筒縛在箭支的前部,利用火葯燃燒時產生的後推力帶動箭支前進,宋代軍隊配備的火葯武器之一)。金朝火葯製造技術來源於遼,金軍攻宋之初,已使用火炮。此後,在宋、金、元之間的戰爭中,火葯的使用愈益頻繁。金末抗擊蒙古軍時,曾使用震天雷、飛火槍等火器。宋代出現了類似近代炮彈的鐵火炮,卻仍用拋石機投射;又發明了突火槍,以巨竹為筒,發射「子窠」,類似於後世槍炮,卻尚未使用金屬發射管。這是遼、宋、 金代火葯兵器進步的極限,卻已決定了後世火葯兵器的發展方向。總之,遼、宋、金代可算是人類使用火葯的奠基時期。到元、明又發現了銅鐵鑄造的管狀火器——銃和炮。
火槍 南宋時候,火葯的使用越來越普遍了,火器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為了防禦金兵的侵擾,南宋的軍事家們就不斷想法改進武器。南宋初,宋高宗紹興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有一個叫陳規的軍事學家,發明了一種管形火
器——火槍,這在火器史上是一大進步。
這種火槍是用長竹桿做的,竹管里裝滿火葯。打仗的時候,由兩個人拿著,點著了火,發射出去,用它燒敵人。
這是我國最早出現的管形火器。把火葯裝在竹管里做成火槍,在火葯的應用上是個了不起的進步。用拋石機發射火葯,不容易准確地打中目標;有了管形火器,人們就可以比較准確地發射和適當地操 縱火葯的起爆了。
火槍發明以後,經過不斷的改進,到了南宋未年,又有人發明了突火槍。突火槍是用粗毛竹筒做成的,竹筒里放有火葯,還放一種叫「子窠」的東西。用火把火葯點著以後,起初發出火焰,接著「子窠」就射出去,並且發出象炮一樣的聲音。
這種「子窠」,究竟是什麼東西呢?它很可能就是一種最早的子彈,可惜古書上沒有說明。
火槍的作用只在燒人,突火槍卻能發出子窠打人,比火槍又前進了一步。
火槍和突火槍,都是用竹管做的原始的管形火器,威力不大,但它們是近代槍炮的老祖宗。近代的槍炮,就是從它們慢慢發展來的。
震天雷炮和神火飛鴉 最早的飛彈。
明朝時候,由於火葯技術的進步,人們還發明了原始的兩級火箭。
根據茅元儀《武備志》一書的記載,當時有一種名叫「火龍出水」的火箭。用一根五尺長的大竹筒,做成一條龍,龍身上前後各扎兩枝大火箭,火龍出水,這就是原始的兩級火箭。這是第一級火箭,用來推動龍身飛行。在龍腹里,也裝幾支火箭,這是第二級火箭。使用的時候,先發射第一級火箭,飛到兩三里遠,引火線又燒著了裝在龍腹里的第二級火箭,它們就從龍口中直飛出去,焚燒敵人。
明朝時候,技術水平最高的火箭,發射出去還能再飛回來。這種火箭叫「飛空砂筒」。根據《武備志》記載,這種火箭是把裝上炸葯和細砂的小筒子,連在竹桿的一端;同時,再用兩個「起火」一類的東西,一正一反地綁在竹桿上。點燃正向綁著的「起火」,整個筒子就會飛走,運行到敵人的上空時,引火線點著炸葯,小筒子就下落爆炸;同時,反向綁著的「起火」也被點著,使竹桿飛回原來的地方。這種「飛空砂筒」,不但是一種兩級火箭,而且還能飛出去又飛回來,真是巧妙極了。
十四世紀末,我國還有人幻想利用火箭的力量來飛行。這件事寫在外國人赫伯特·瑟姆的書中。他寫道,十四世紀末年,有一個中國官吏,曾經在一把椅子後面,裝上四十六支大火箭,人坐在椅子上,兩手拿著兩個大風箏。然後叫人用火把這些火箭點著,他想借著火箭推進的力量,再加上風箏上升的力量,使自己飛向前方,結果沒有成功。這位官吏的幻想雖然沒有實現,但是十分可貴,它和現在噴氣式飛機的原理,是非常相近的。
造紙術的發明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在前人造紙術的基礎上,改革和推廣了造紙技術。新的造紙術使舊的不便書寫的麻紙變成了至今大致結構沒有改變的良紙工藝。
在蔡倫造紙術出現之前,在中國,商代用甲骨,西周用青銅器,春秋時用竹簡、木牘、縑帛作為記事材料。漢代,農業發達,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笨重的竹簡和昂貴的縑帛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尋求新的書寫材料已成為時勢所趨,造紙術就因此應運而生。
據20世紀中葉以來在新疆、陝西、甘肅等地出土的麻質古紙,專家確認為西漢麻紙的片狀纖維物,說明造紙術可能出現在蔡倫之前,而且可能與人們對紡織用麻的處理過程有關。但這些西漢麻質古紙上都沒有發現可以辨識的書寫文字,加上對化驗分析結果解釋不同,對西漢是否已出現了造紙術中術界尚有很大爭議。閃此《後漢書·蔡倫傳》對蔡倫發明造紙術的記載,是迄今為止有時間和人物的准確記載造紙術的最早記錄,廣為人們承認。
蔡倫(62~121),字敬仲,桂陽(今湖南郴州)人,明帝永平十八年(75)入宮為宦。章帝章和元年(87)任尚方令,掌管宮廷手工作坊。和帝元興元年(105)發明造紙術。安帝元初元年(114)封龍亭侯。安帝建光元年(121)去世,葬在封地。
《後漢書·蔡倫傳》記載:蔡倫造紙之前,書寫記事的紙實際上是絲織物(縑帛),蔡倫用樹皮、麻頭、破布、魚網,經過挫、搗、抄、烘等一系列的工藝加工,製造植物纖維紙,一種至今大致結構沒有改變的良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紙。105年,蔡倫向漢和帝獻紙,受到和帝贊譽。造紙術於是廣為天下所知,蔡倫造的紙被稱為「蔡侯紙」;105年則被普遍認為造紙術的發明年代。
蔡倫對造紙術的改革和推廣,使紙的使用在東漢後日漸多起來。從考古發掘出的東漢古紙看,已有不少帶有書寫字體,而且質量明顯提高。這些東漢古紙,或是詩抄,或是書信,或是書札的殘部,都是東漢末年的產物,准確的應屬永初四年(110)前後。科學家對1974年甘肅武威旱灘坡的東漢晚期墓出土的留有字跡的古紙進行了細致的科學分析,發現古紙已具有一定的強度和柔性,厚度與現代機制原稿紙相當,原料為大麻等麻類纖維,纖維交結細勻緊密,且有單面塗布加工,說明當時的造紙工序已相當精細,造紙技術已達到一定水平。
東漢時紙的使用,有許多書稿文獻都有記載。如《後漢書·鄧皇後紀》中所說的貢紙和《後漢書·百官志》中所說的宮廷內專管紙墨的少府守宮令和尚書令右丞,說明紙在宮廷內已廣為使用。而《後漢書·延篤列傳》所載的牘記紙和書寫紙及《北堂書抄》中所載的信紙,則說明一般官吏和士人也有使用紙書寫的了。
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也是人類文明史上一項最傑出的成就。紙的出現,是人類文明的基礎,它作為一種新的信息載體在中國率先出現,使中國漢代的文明勃興超過了其它的文明。公元八世紀左右,阿拉伯人才開始用中國的技術和設備造紙。
紙的出現和推廣,使漢以後的文化生活出現了嶄新的面貌。紙的質量越來越好。漢中平二年(185),山東造紙能手左伯(字子邑)造出「左伯紙」,史稱「子邑之紙,妍妙輝光」。公元2~5世紀,左伯紙、張芝筆和韋誕墨曾是文人墨士喜愛的文房用品。但縱觀漢代的書寫材料佔主要地位的仍是簡牘和縑帛。直到晉以後,經濟發展,造紙術流傳到長江流域和江南一帶,造紙材料豐富,才出現了較多較好的紙。晉代盛行的讀書、抄書和藏書之風都得益於紙的普及和推廣。抄經熱、藏書熱和因傳抄左思《三都賦》而出現的洛陽紙貴,都是紙普及後出現的前所未有的景觀。
印刷術的發明
自從有了紙以後,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讀書的人多起來了,對書籍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了。
晉朝初年,官府有書二萬九千九百四十五卷。南北朝時候,梁元帝在江陵有書籍七萬多卷、隋朝嘉則殿中藏書有三十七萬卷,這是我國古代國家圖書館最高的藏書記錄。
除了官府藏書,私人藏書也越來越多。比如晉朝郭太,有書五千卷;張華搬家的時候,單是搬運書籍,就用了三十輛車子。
印刷術發明以前,只有官府和郭太、張華那樣的富人才能有這么多的藏書,一般人要得到一兩本書也很不容易,因為那時的書都是手抄本。要抄這么多的手抄本,得花費多少人力呀!這種情況如果不改變,怎麼能夠滿足社會上的需要呢?
歷史上常常有這樣的情況:一項科學發明,只要社會上迫切需要它,同時又有產生它的物質條件,那麼,它就會很訣出現的。雕版印刷術的出現就是這樣。
在雕版印刷術出現以前,社會上已經廣泛應用印章和拓碑。
印章有陽文和陰文兩種,陽文刻的字是凸出來的,陰文刻的字是凹進去的。「如果使用陽文印章,印到紙上就是白底黑字,非常醒目。但是印章一般比較小,印出來的字數畢竟有限。
蔡倫(62~121),字敬仲,桂陽(今湖南郴州)人,明帝永平十八年(75)入宮為宦。章帝章和元年(87)任尚方令,掌管宮廷手工作坊。和帝元興元年(105)發明造紙術。安帝元初元年(114)封龍亭侯。安帝建光元年(121)去世,葬在封地。
《後漢書·蔡倫傳》記載:蔡倫造紙之前,書寫記事的紙實際上是絲織物(縑帛),蔡倫用樹皮、麻頭、破布、魚網,經過挫、搗、抄、烘等一系列的工藝加工,製造植物纖維紙,一種至今大致結構沒有改變的良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紙。105年,蔡倫向漢和帝獻紙,受到和帝贊譽。造紙術於是廣為天下所知,蔡倫造的紙被稱為「蔡侯紙」;105年則被普遍認為造紙術的發明年代。
蔡倫對造紙術的改革和推廣,使紙的使用在東漢後日漸多起來。從考古發掘出的東漢古紙看,已有不少帶有書寫字體,而且質量明顯提高。這些東漢古紙,或是詩抄,或是書信,或是書札的殘部,都是東漢末年的產物,准確的應屬永初四年(110)前後。科學家對1974年甘肅武威旱灘坡的東漢晚期墓出土的留有字跡的古紙進行了細致的科學分析,發現古紙已具有一定的強度和柔性,厚度與現代機制原稿紙相當,原料為大麻等麻類纖維,纖維交結細勻緊密,且有單面塗布加工,說明當時的造紙工序已相當精細,造紙技術已達到一定水平。
東漢時紙的使用,有許多書稿文獻都有記載。如《後漢書·鄧皇後紀》中所說的貢紙和《後漢書·百官志》中所說的宮廷內專管紙墨的少府守宮令和尚書令右丞,說明紙在宮廷內已廣為使用。而《後漢書·延篤列傳》所載的牘記紙和書寫紙及《北堂書抄》中所載的信紙,則說明一般官吏和士人也有使用紙書寫的了。
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也是人類文明史上一項最傑出的成就。紙的出現,是人類文明的基礎,它作為一種新的信息載體在中國率先出現,使中國漢代的文明勃興超過了其它的文明。公元八世紀左右,阿拉伯人才開始用中國的技術和設備造紙。
紙的出現和推廣,使漢以後的文化生活出現了嶄新的面貌。紙的質量越來越好。漢中平二年(185),山東造紙能手左伯(字子邑)造出「左伯紙」,史稱「子邑之紙,妍妙輝光」。公元2~5世紀,左伯紙、張芝筆和韋誕墨曾是文人墨士喜愛的文房用品。但縱觀漢代的書寫材料佔主要地位的仍是簡牘和縑帛。直到晉以後,經濟發展,造紙術流傳到長江流域和江南一帶,造紙材料豐富,才出現了較多較好的紙。晉代盛行的讀書、抄書和藏書之風都得益於紙的普及和推廣。抄經熱、藏書熱和因傳抄左思《三都賦》而出現的洛陽紙貴,都是紙普及後出現的前所未有的景觀。
印刷術的發明
自從有了紙以後,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讀書的人多起來了,對書籍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了。
晉朝初年,官府有書二萬九千九百四十五卷。南北朝時候,梁元帝在江陵有書籍七萬多卷、隋朝嘉則殿中藏書有三十七萬卷,這是我國古代國家圖書館最高的藏書記錄。
除了官府藏書,私人藏書也越來越多。比如晉朝郭太,有書五千卷;張華搬家的時候,單是搬運書籍,就用了三十輛車子。
印刷術發明以前,只有官府和郭太、張華那樣的富人才能有這么多的藏書,一般人要得到一兩本書也很不容易,因為那時的書都是手抄本。要抄這么多的手抄本,得花費多少人力呀!這種情況如果不改變,怎麼能夠滿足社會上的需要呢?
歷史上常常有這樣的情況:一項科學發明,只要社會上迫切需要它,同時又有產生它的物質條件,那麼,它就會很訣出現的。雕版印刷術的出現就是這樣。
在雕版印刷術出現以前,社會上已經廣泛應用印章和拓碑。
印章有陽文和陰文兩種,陽文刻的字是凸出來的,陰文刻的字是凹進去的。「如果使用陽文印章,印到紙上就是白底黑字,非常醒目。但是印章一般比較小,印出來的字數畢竟有限。
蔡倫(62~121),字敬仲,桂陽(今湖南郴州)人,明帝永平十八年(75)入宮為宦。章帝章和元年(87)任尚方令,掌管宮廷手工作坊。和帝元興元年(105)發明造紙術。安帝元初元年(114)封龍亭侯。安帝建光元年(121)去世,葬在封地。
《後漢書·蔡倫傳》記載:蔡倫造紙之前,書寫記事的紙實際上是絲織物(縑帛),蔡倫用樹皮、麻頭、破布、魚網,經過挫、搗、抄、烘等一系列的工藝加工,製造植物纖維紙,一種至今大致結構沒有改變的良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紙。105年,蔡倫向漢和帝獻紙,受到和帝贊譽。造紙術於是廣為天下所知,蔡倫造的紙被稱為「蔡侯紙」;105年則被普遍認為造紙術的發明年代。
蔡倫對造紙術的改革和推廣,使紙的使用在東漢後日漸多起來。從考古發掘出的東漢古紙看,已有不少帶有書寫字體,而且質量明顯提高。這些東漢古紙,或是詩抄,或是書信,或是書札的殘部,都是東漢末年的產物,准確的應屬永初四年(110)前後。科學家對1974年甘肅武威旱灘坡的東漢晚期墓出土的留有字跡的古紙進行了細致的科學分析,發現古紙已具有一定的強度和柔性,厚度與現代機制原稿紙相當,原料為大麻等麻類纖維,纖維交結細勻緊密,且有單面塗布加工,說明當時的造紙工序已相當精細,造紙技術已達到一定水平。
東漢時紙的使用,有許多書稿文獻都有記載。如《後漢書·鄧皇後紀》中所說的貢紙和《後漢書·百官志》中所說的宮廷內專管紙墨的少府守宮令和尚書令右丞,說明紙在宮廷內已廣為使用。而《後漢書·延篤列傳》所載的牘記紙和書寫紙及《北堂書抄》中所載的信紙,則說明一般官吏和士人也有使用紙書寫的了。
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也是人類文明史上一項最傑出的成就。紙的出現,是人類文明的基礎,它作為一種新的信息載體在中國率先出現,使中國漢代的文明勃興超過了其它的文明。公元八世紀左右,阿拉伯人才開始用中國的技術和設備造紙。
紙的出現和推廣,使漢以後的文化生活出現了嶄新的面貌。紙的質量越來越好。漢中平二年(185),山東造紙能手左伯(字子邑)造出「左伯紙」,史稱「子邑之紙,妍妙輝光」。公元2~5世紀,左伯紙、張芝筆和韋誕墨曾是文人墨士喜愛的文房用品。但縱觀漢代的書寫材料佔主要地位的仍是簡牘和縑帛。直到晉以後,經濟發展,造紙術流傳到長江流域和江南一帶,造紙材料豐富,才出現了較多較好的紙。晉代盛行的讀書、抄書和藏書之風都得益於紙的普及和推廣。抄經熱、藏書熱和因傳抄左思《三都賦》而出現的洛陽紙貴,都是紙普及後出現的前所未有的景觀。
印刷術的發明
自從有了紙以後,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讀書的人多起來了,對書籍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了。
晉朝初年,官府有書二萬九千九百四十五卷。南北朝時候,梁元帝在江陵有書籍七萬多卷、隋朝嘉則殿中藏書有三十七萬卷,這是我國古代國家圖書館最高的藏書記錄。
除了官府藏書,私人藏書也越來越多。比如晉朝郭太,有書五千卷;張華搬家的時候,單是搬運書籍,就用了三十輛車子。
印刷術發明以前,只有官府和郭太、張華那樣的富人才能有這么多的藏書,一般人要得到一兩本書也很不容易,因為那時的書都是手抄本。要抄這么多的手抄本,得花費多少人力呀!這種情況如果不改變,怎麼能夠滿足社會上的需要呢?
歷史上常常有這樣的情況:一項科學發明,只要社會上迫切需要它,同時又有產生它的物質條件,那麼,它就會很訣出現的。雕版印刷術的出現就是這樣。
在雕版印刷術出現以前,社會上已經廣泛應用印章和拓碑。
印章有陽文和陰文兩種,陽文刻的字是凸出來的,陰文刻的字是凹進去的。「如果使用陽文印章,印到紙上就是白底黑字,非常醒目。但是印章一般比較小,印出來的字數畢竟有限。
㈣ 製造竹地板要什麼機器
生產流程:竹地板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建築裝飾材料,它以天然優質竹子為原料,砍伐後的毛竹會經過下面工序才會變成竹地板。
斷條:將長度5米的毛竹切成設定的長度,一般是1.2米;
開片:將切斷的毛竹筒通過工具開成片狀,厚度在8mm左右;
去青:將竹片表面的青刨掉,否則嚴重影響膠合強度;
漂煮:沸水可以去糖,去脂,也就是將適宜蟲子生存的條件完全破壞;
乾燥:沸水煮過的竹片,含水率很高,不能直接進入壓制,必須將含水率控制到12%以內;
選料:乾燥後的竹片,必須人工選料,將有質量缺陷的竹片挑選出來,只用合格的竹片;
浸膠:將竹片通過浸膠機,使竹片附有膠水以便壓板;
壓板:將浸過膠的竹片放入800噸的壓機,15分鍾後便成型;
裁邊:壓成型後的坯板會有毛刺和毛邊,需要通過裁邊機將多餘的部分切除;
砂光:將坯板用荷蘭砂霸砂光機砂平,拋光;
槽榫:砂光後的地板可以生產槽和榫了,德國進口的HOMAG線進行生產,只有精確的設備才能生產優良質量的地板
;
油漆:台灣豐巧油漆線可以確保油漆的附著力,不會脫漆;
生產設備:開片機,粗刨機,精刨機,蒸煮設備,碳化爐,烘房,壓機,裁邊機,砂光機,四面刨,油漆線,包裝機
㈤ 雕刻機4040和6090什麼區別
型號大小,功能,精度······區別。
一般4040以下的激光雕刻機是小型機器,6040以上的激光雕刻機是大型機器,配置上,性能上,精度上,加工范圍上都是有所區別。
雕刻竹簡,小飾物:選擇小型機器,如3030,4040幅面的,價格便宜,精度高
雕刻水晶飾物,紀念品,可以選擇4040,6040幅面的機器
雕刻木盒,酒盒:選擇6040, 6090幅面的機器,並且要有升降平台,否則長的木盒放不進去。
雕刻葫蘆,竹筒,茶葉筒:選擇6040, 6090幅面的機器,並且要有升降平台,並且配備旋轉雕刻裝置。
雕刻大型木版畫:選擇選擇6090,1290幅面的機器,並要求有升降平台,並且機器前後可以通料,這樣雕刻大尺寸的木板也可以游刃有餘。
製作賀年卡:選擇4040, 6040,6090幅面的機器,並且要有切割平台,切割速度快的機器,否則紙片邊緣繪發黃。
㈥ 竹子壓成竹子板的機子哪裡有多少錢
型 號YD-212 切片機主要用途直接把口徑30CM以內的竹或木切成片輸入電源380V輸出功率22KW體 積寬60高100長100生產產量3噸/小時整機重量450KG備 注900型 ,竹、木使用刀片不同簡介適用樹皮、木頭、木塊、竹子等。設備穩定性好、操作方便,切片料的厚度、產量可根據原料的特性,轉輥速度、進料速度來決定
各省機械廠均有售
竹地板的生產工藝
竹材地板是一種特殊的人造板,其加工精度,美觀度等方面比其它人造板要求更高。因此,在生產工藝上通常採用的工藝流程是,先將圓筒狀的竹材加工成等寬等厚的竹片,然後再按一般的木材集成材的加工方法進行後續製作。這與竹材膠合板的竹材壓平展開或竹簾編結是完全不同的。下面是我國竹材地板生產中普遍採用的工藝流程:
(一)斷料
選取新鮮、四齡以上的原竹按照預先設定的長度用截斷機裁鋸成一段一段的竹筒,俗稱下料。竹材地板生產用的原竹一般長度在7m~9m之間,眉圍為300mm以上,重量則在25kg/根~35kg/根左右,原竹的竹壁厚度、尖削度,彎曲度及運輸過程中的破損程度不一。因此在下料時,應注意因材選用,提高竹材的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
1.先截去原竹根部採伐時形成的歪斜的端頭,形成平整的埠。
2.以埠為定位面,從根部向梢部依次截取成一定長度的竹筒。
3.遇彎度較大的部位時,應踞成較短的竹筒,遇原竹裂開的部位應按裂口的長度截取,以免影 響其他部位竹筒的使用。
4.截斷時應合理留足加工餘量。一般來說,如果地板成品的長度為910mm,則截斷長度應為950mm,如果成品地板的長度為610mm,則截斷的長度應為650mm……。
5.原竹梢部由於竹壁較薄,不宜用於加工地板,因此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一般過壁厚小於7mm的竹梢,用於生產竹筷、竹串或加工竹簾。
(二)開片
將截斷機所截取的竹筒,用同軸雙鋸片開片機鋸開,得到等寬等長的竹片。竹片的寬度由鋸片之間的間隔來決定,可按需要進行調整。通常,竹片寬度越寬,則刨削竹青、竹黃時的切削量就越多。竹材的利用率就越低。但竹片過窄,則踞路的損耗亦隨之增大。因此,必須合理確定竹片開片的寬度。通常,如果生產的是徑向板則竹片的寬度以25mm左右為宜,如果生產的是弦向板則竹片的寬度應選定在19mm左右。竹筒開片時,應將小頭朝前,大頭在後,以免產生最後一片不夠寬度的現象。
竹片開片機的工作過程是,將竹筒沿固定的軌道,以一定的速度推向高速旋轉的兩塊鋸片,鋸切出兩條穿透竹壁的裂口,再將竹筒退出並翻轉一定角度,以其中的一條裂口對准一塊圓鋸片定位,重新推出,鋸出另外一片,如此往復,直至鋸完為止。由於竹片鋸開後,仍然有內節拉住,因而竹筒在踞片過程中不會散開,大大方便了操作。竹筒開片完畢後,用力向地面一摔,竹片就相互分離。
㈦ 做竹簡雕刻的激光雕刻機多少錢不要求生產量,一天能做七八個就可以了。多少錢一台啊
2W多就可以了
我們林翰做的是三工的品牌雕刻機
全國都有分公司和辦處事
如果你是無錫的可以和我們取得聯系
㈧ 我是做毛竹加工的,現在用什麼機械可以最快把一米長的竹筒分開成竹片
這種削片機就可版以權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tn=imagedetail&word=%D6%F1%D7%D3%BC%D3%B9%A4%C9%E8%B1%B8&in=16837&cl=2&lm=-1&pn=6&rn=1&di=19298679870&ln=1650&fr=&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
㈨ 有什麼可以看透竹筒
可以用穿透性的來看透竹筒的,竹筒是竹子做的,是可以看到裡面去的,首先這個是要穿透到竹子裡面去的,然後等返回來後就可以顯示出來竹子裡面的東西是什麼樣的,主要看到的也是裡面是什麼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