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產現場管理方法。機械類生產
現場管理是企業生產運作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生產現場管理是生產運作系統中一個區域,它直接影響產品質量和企業的經濟效益,只有不斷地優化生產現場管理,才能實現企業管理的整體優化。本章主要闡述現場管理的概述,搬運管理,定置管理,「5S」活動,生產現場診斷等內容。
第一節 現場與現場管理
一、現場和現場管理的概念
現場一般指作業場所。生產現場就是從事產品生產、製造或提供生產服務的場所,即勞動者運用勞動手段,作用於勞動對象,完成一定生產作業任務的場所。它既包括生產一線各基本生產車間的作業場所,又包括輔助生產部門的作業場所,如庫房、試驗室和鍋爐房等。在我國工業企業規模較小,習慣於把生產現場簡稱為車間、工場或生產第一線。
工業企業的生產現場由於受行業特點的影響,既具有共性,又具有各自的特徵:所謂共性,是指有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對所有企業的生產現場都是普遍適用的,如所有生產現場都要求生產諸要素的合理配置,都有一個投入與產出轉換的效益問題;在管理上都具有綜合性、區域性、動態性和可控性等特點。所謂特性,主要是指由於生產工藝、技術裝備、生產規模和生產類型等不同,從而優化現場管理的具體要求和方法也不盡相同。從生產技術特點看,不同行業的生產現場有明顯的差別:鋼鐵企業是煉鐵、煉鋼、軋鋼;紡織企業是紡紗、織布、印染。即使是在同一個機械製造企業中,冶加工與熱加工的生產現場也有很大差異。從技術裝備程度看,有些生產現場擁有較多機械化、自動化設備,技術密集程度較高,如大型化工企業的生產現場,一般都是通過裝置和管道設施對原料進行加工。而有的生產現場則以手工業為主,勞動密集程度較高。從生產規模看,大型企業的生產現場,在人員素質、管理水平和環境條件等方面,一般要比小型企業具有較多的優勢。從生產類型看,訂貨生產與存貨生產、連續生產與間斷生產、單一品種生產與多品種生產、流水生產與成批生產,其生產現場的組織管理方式皆不相同。按對象原則設置的生產現場與按工藝原則設置的生產現場,其組織管理方式也有區別。所以研究現場管理的重點首先放在共性上,主要揭示生產現場運作的一般規律,但在具體實施時要從企業生產現場的實際情況出發,注意不同生產現場的特性要求,防止「一刀切」。
有現場就必然有現場管理。現場管理就是運用科學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對現場的各種生產要素,如人(操作者、管理者)、機(設備)、料(原材料)、法(工藝、檢測方法)、環(環境)、資(資金)、能 (能源)、信(信息)等,進行合理配置和優化組合,通過計劃、組織、控制、協調和激勵等管理職能,保證現場按預定的目標,實現優質、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的生產。現場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環節,企業管理中的很多問題必然會在現場得到反映,各項專業管理工作也要在現場落實。可是作為基層環節的現場管理,其首要任務是保證現場的各項生產活動能高效率、有秩序地進行,實現預定的目標任務,現場出現的各種生產技術問題,有關人員在現場就能及時解決,不等、不拖、不「上交」。從這個意義上說,生產現場管理也就是現場的生產管理。
二、現場管理的特點
1、基礎性
企業管理一般可分三個層次,即最高領導層的決策性管理、中間管理層的執行性管理和作業層的現場管理。現場管理屬於基層管理,是企業管理的基礎。基礎扎實,現場管理水平高,可以增強企業對外部環境的承受能力和應變能力;可以使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以及各項計劃、指令和各項專業管理要求,順利地在基層得到貫徹與落實。優化現場管理需要以管理的基礎工作為依據,離不開標准、定額、計量、信息、原始記錄、規章制度和基礎教育,基礎工作健全與否,直接影響現場管理的水平。通過加強現場管理又可進一步健全基礎工作。所以,加強現場管理與加強管理基礎工作,兩者是一致的,不是對立的。
2、系統性
現場管理是從屬於企業管理這個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過去抓現場管理沒有把生產現場作為一個系統進行綜合治理,整體優化。往往抓了某一個方面的工作改進,忽視了各項工作之間的配套改革;比較重視生產現場的各項專業管理,卻忽視了它們在生產現場中的協調與配合,所以收效不大。現場管理作為一個系統,具有系統性、相關性、目的性和環境適應性。這個系統的外部環境就是整個企業,企業生產經營的目標、方針、政策和措施都會直接影響生產現場管理。這個系統輸入的是人、機,料、法、環、資、能和信等生產要素.通過生產現場有機的轉換過程,向外部環境輸出各種合格的產品或優質的服務。同時,反饋轉換過程中的各種信息,以促進各方面工作的改善。生產現場管理系統的性質是綜合的、開放的、有序的、動態的和可控的。系統性特點要求生產現場必須實行統一指揮,不允許各部門、各環節、各工序違背統一指揮而各行其是。各項專業管理雖自成系統,但在生產現場也必須協調配合,服從現場整體優化的要求。
3、群眾性
現場管理的核心是人。人與人、人與物的組合是現場生產要素最基本的組合,不能見物不見人。現場的一切生產活動、各項管理工作都要現場的人去掌握、去操作、去完成。優化現場管理僅靠少數企業管理人員是不夠的,必須依靠現場所有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動廣大員工群眾參與管理。生產人員在崗位工作過程中,按照統一標准和規定的要求,實行自主管理,開展員工民主管理活動,必須改變人們的舊觀念,培養員工良好的生產習慣和參與管理的能力,不斷提高員工的素質。員工素質中突出的是責任心問題,有了責任心,工作就主動,不會乾的可以學會。如果沒有責任心,再好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也無濟於事。提高員工素質既不能任其自然,也不能操之過急,要從多方面做細致的工作。
4、開放性
現場管理是一個開放系統,在系統內部與外部環境之間經常需要進行物質和信息的交換與信息反饋,以保證生產有秩序地連續進行。各類信息的收集、傳遞和分析利用,要做到及時、准確、齊全,盡量讓現場人員能看得見、摸得著,人人心中有數。例如,需要大家共同完成的任務產量產值、質量控制、班組核算等。可將計劃指標和指標完成情況,畫成圖表,定期公布於眾,讓現場人員都知道自己應干什麼和幹得怎麼樣。與現場生產密切相關的規章制度,如安全守則、操作規程和崗位責任制等,應公布在現場醒目處,便於現場人員共同遵守執行。現場區域劃分、物品擺放位置和危險處所等應設有明顯標志。各生產環節之間、各道工序之間的聯絡,可根據現場工作的實際需要,建立必要的信息傳導裝置。例如,生產線上某個工位出現故障,流水線就會自動停下來,前方的信號燈就會顯示出第幾號工位出了毛病。
5、動態性
現場各種生產要素的組合,是在投入與產出轉換的運動過程中實現的。優化現場管理是由低級到高級不斷發展、不斷提高的動態過程。在一定條件下,現場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具有相對的穩定性。生產技術條件穩定,有利於生產現場提高質量和經濟效益。但是由於市場環境的變化、企業產品結構的調整,以及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的採用,原有的生產要素組合和生產技術條件就不能適應了,必須進行相應的變革。現場管理應根據變化了的情況,對生產要素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合理配置,提高生產現場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所以,穩定是相對的、有條件的,變化則是絕對的,「求穩怕變」或「只變不定」都不符合現場動態管理的要求。
上述特點有助於進—步理解現場管理的含義,同時也為優化現場管理提供了理論依據。
三、加強現場管理的必要性
為什麼要加強現場管理,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分析。
(一)從管理理論上分析
生產現場是企業生產力的載體,是員工直接從事生產活動,創造價值與使用價值的場所。企業向社會和市場提供的商品要通過生產現場製造出來;員工的精神面貌、道德、作風要在生產現場培養和體現出來;投人生產的各種要素要在生產現場優化組合後才能轉換為生產力;所有這些都要通過現場有效的管理才能實現。現場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繫到產品質量好壞、消耗與效益的高低,以及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適應能力與競爭能力。由此可見,優化現場管理是企業整體優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化大生產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它對於加強企業管理,提高企業素質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從管理實踐上分析
我國工業企業對生產現場管理歷來是重視的,並積累了不少好經驗。「一五」時期,機械工業部通過調查,認識到應「根據企業不同生產類型,採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提出要「以生產作業計劃為中心加強企業管理」,強調要「管好在製品」。20世紀60年代,大慶油田創造了許多現場管理經驗。例如.建立生產人員、基層幹部和領導幹部與機關工作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責、辦事有標准、工作有檢查」,把生產現場的工作同廣大職工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結合起來。強調機關科室要為生產現場服務,實行「三個面向」(面向群眾、面向基層、面向生產),「五到現場」(生產指揮、思想工作、材料供應、科研設計、生活服務到現場)。在倉庫管理中實行「四號定位」與「五五化擺放」,即對倉儲的各種器材規定出固定的擺放位置,按庫號、架號、層號、位號對號入座;並按五個為一個記數單元進行擺放。為培養職工隊伍,提出「三老」(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四嚴」(嚴格要求、嚴密組織、嚴肅態度、嚴明紀律)、「四個一樣」(黑天和白天、壞天氣和好天氣、領導在場和不在場、有人檢查和沒人檢查一個樣)的作風等。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深化企業內部改革,實行了承包經營責任制以來,許多企業從實際出發.在新形勢下創造了許多優化現場管理的新經驗。例如,南京第二機床廠用十年時間,堅持不懈地抓現場管理,形成現場管理優化11法和現場管理40條,促進了企業發展。哈爾濱鍋爐廠從長遠發展戰略出發,對生產現場進行綜合治理,系統優化,形成了良好的文明秩序,保證了各項經濟技術指標連續幾年大幅度增長。第二汽車製造廠從日本引進現場管理經驗,建立以現場為中心的綜合管理體系,形成「一個流」生產方式,成為挖掘生產潛力,提高經濟效益。還有很多企業在加強現場管理方面,摸索創造了各具特色的好經驗,如山東博山水泥廠的「規范化工作法」,上海金陵無線電廠的「模特法」,黑龍江阿城繼電器廠的「定置管理」,石家莊第一塑料廠的「滿負荷工作法」等。
盡管有一批現場管理搞得相當好的企業和車間.也積累了不少具有先進水平的管理經驗,但從全局看,許多企業的現場管理水平同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有些企業近幾年來注意抓了市場,忽視了現場,管理重心外移,而不是內沉。有些新發展起來的中小企業整體素質差,還不知道什麼是科學的現場管理。現場管理落後集中反映在:現場紀律鬆弛,生產效率低,質量差,投入多產出少,效益低,生產不能適應市場變化的需要。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現場生產秩序混亂
員工幹活無計劃,操作無標准;職責分工不明,遇事推諉扯皮,規章制度不能嚴格執行;供應不及時,生產不均衡,工時利用率低,安全、質量事故頻繁。
2、現場存在浪費現象
用人過多,有人沒活干,有活沒人干,停工等待,無效勞動;生產過剩,庫存積壓,資金周轉慢;物料消耗高,產品檔次低,不必要的裝卸搬運,出現大量的廢品和不良品;長明燈、長流水、到處「跑、冒、滴、漏」。
3、現場環境「臟、亂、差」
設備布局、作業路線不合理;物料、半成品亂堆亂放,工具箱、更衣箱參差不齊;門上有塵土,地面有油污,雜物堆積,通道堵塞,作業面積狹窄,環境條件達不到規定標準的要求。
4、現場人員的素質亟待提高
必須改變人們不符合大生產和文明生產要求的舊觀念、舊習慣,克服「惰性」、作風散漫和紀律鬆弛等毛病,增強凝聚力,提高思想和技術業務素質。有人認為,當前困擾企業的主要問題是企業外部環境的影響,許多企業的領導者忙於搞「外交」,抓市場,籌資金,顧不上抓現場管理,即便抓了也認為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生產經營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抓市場是完全必要和應該的,問題是不能把抓市場同抓生產現場割裂開來,這兩者是相互關聯、相互制約,密不可分的。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就必須向市場提供質量好、品種多、價格便宜、能按期交貨的產品,而這些產品是在生產現場製造出來的,要靠現場管理來保證。因此,現場管理水平的高低決定著企業對市場的應變能力和競爭實力。為什麼在同樣嚴峻的外部環境中,有些企業的經濟效益連連滑坡,生產難以為繼;而有些企業則應付自如,其產品仍能在市場上暢銷不衰?原因之一就是這些企業有一個良好的後方基地,注重現場管理,能及時地調整產品結構,開發新產品和不斷地提高產品質量。所以,企業的領導者要一手抓市場,一手抓現場,不能抓了市場丟了現場,也不能只顧現場忘了市場,要以市場促現場,用現場保市場,通過加強現場管理去適應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
(三)加強現場管理是企業技術進步的需要
新產品的開發與研製、老企業的技術改造、設備更新、採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以及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與推廣應用,這些都要具體落實和體現在生產現場。如果沒有先進的現場管理,先進技術就很難充分發揮作用,技術進步的成果就不能很快變成現實的生產力。有些企業引進了國外先進的技術設備,但由於現場管理水平低,遲遲不能投產或投產後不能達標,就是明顯的例證。
(四)加強現場管理是提高企業素質,實現企業管理整體優化的需要
現場管理與企業管理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兩者是「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作為區域性的子系統,現場管理要服從企業管理整體優化的要求,保證企業生產經營總目標的實現,優化各項專業管理。同時,企業管理也要以現場管理優化為基礎,把管理的重點放在現場,各職能科室要主動地為生產現場服務,為現場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現場管理搞好了,企業管理的整體優化才有可能。
提高對現場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目的是為了增強搞好現場管理的自覺性,把優化現場管理這項工作扎扎實實地開展起來。
四、現場管理的任務和內容
(一)現場管理的任務
有人把現場管理僅僅理解為「打掃衛生,文明生產」,這是很不全面的。現場管理的任務主要是合理地組織現場的各種生產要素,使之有效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生產系統,並經常處於良好的運行狀態。具體的目標任務是:
1、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全面完成生產計劃規定的任務,包括產品品種、質量、產量、產值、資金、成本、利潤和安全等經濟技術指標;
2、消除生產現場的浪費現象,科學地組織生產,採用新工藝、新技術,開展技術革新和合理化建議活動,實現生產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3、優化勞動組織,搞好班組建設和民主管理,不斷提高現場人員的思想水平與技術業務素質;
4、加強定額管理,降低物料和能源消耗,減少生產儲備和資金佔用,不斷降低生產成本;
5、優化專業管理,完善工藝、質量、設備、計劃、調度、財務和安全等專業管理保證體系,並使它們在生產現場協調配合,發揮綜合管理效應,有效地控制生產現場的投入與產出;
6、組織均衡生產,實行標准化管理;
7、加強管理基礎工作,做到人流、物流運轉有序,信息流及時准確,出現異常現象能及時發現和解決,使生產現場始終處於正常、有序、可控的狀態;
8、治理現場環境,改變生產現場「臟、亂、差」的狀況,確保安全生產、文明生產。
沒復制全
你可以去參考下
謝
② 急求生產組織管理制度
生 產 組 織 管 理 制 度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生產組織管理是為了保證完成公司生產計劃,對生產各環節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從而達到提高產量、保證質量、降低成本的目的。為此,特製定本制度。
第二條 生產組織管理主要包括計劃管理、統計管理、工藝技術管理、生產控制管理、環境保護管理、生產現場管理、及考核管理等。
第二章 一般性規則
第三條 生產計劃是生產部根據生產決策制定出詳細的關於生產的品種、產量、指標、工藝等各方面的具體工作計劃。
第四條 統計管理是對公司生產過程中各種指標、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准確反映公司生產狀況,並據此採取相應措施實施管理。
第五條 工藝技術管理是對生產的工藝規程、操作規程、工藝技術改造、新產品試制等進行規范和要求,從而更好的提高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
第六條 生產控制是利用各項手段對生產環節中的各方面因素進行有效處理,從而達到公司既定的生產目標
第七條 環保管理是運用各種設施和手段對「三廢」及其他污染物進行處理,以減少公司生產對環境的污染和影響,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發展的保證。
第八條 生產現場管理是為了保證生產現場的清潔衛生,為員工創造干凈、舒適的工作環境以便工作更好的進行。
第九條 建立健全生產應急預案,確保生產過程的穩定。
第十條 考核管理是通過制定考核,對分廠的產量、質量、工藝、成本進行有效的控制,通過持續地改進不斷地提高生產水平。
第三章 計劃管理
第十一條 生產部在每年年底以前根據公司生產決策組織制定下年度生產工作計劃,生產計劃的編制要遵循均衡生產的原則,同時要合理利用企業生產能力資源。
第十二條 生產部根據生產計劃書調整各分廠的製造成本承包方案。承包方案調整應在每年元月二十日以前完成,報經總經理辦公會批准後實施。
第十三條 生產計劃應包括生產部生產產品的品種、產量、質量要求、各種原輔材料、能源的消耗定額指標和消耗總量、各工序生產技術指標以及環保指標等。
第十四條 生產部應將年度生產計劃按月進行分解,並結合全成本承包方案要求、指導各分廠具體實施,將指標分解到班組。
第十五條 各分廠應嚴格按照生產計劃及生產部的具體要求組織生產。
第十六條 生產部每月月底前下達次月生產計劃書,月生產計劃書經部長批准後實施。生產計劃書中應含有原輔材料消耗計劃,采購部門參照各項消耗計劃進行采購。
第十七條 當公司對生產進行調整時,生產部應及時對生產計劃進行修改。
第四章 統計管理
第十八條 生產部負責生產的全面統計工作,並負責生產統計的具體管理。部門、分廠設立專職統計員,統計員負責本部門的統計管理工作。
第十九條 生產部及各分廠統計員負責各自統計報表的管理。各種統計報表格式由生產部統計員初審後報經生產部長及分管副總審定。各項生產記錄的填寫、統計報表的編制應使用仿宋體。
第二十條 各分廠於每日上午10點前將日報表報送生產部,旬報、月報、盤存報表按每旬每月的最後一日報送生產部,生產部將有關分廠的統計報表匯總後編制生產部生產日報表。
第二十一條 生產部負責每月對統計報表進行整理、歸類、匯總,妥善保存歸檔,以備查考。
第二十二條 生產部根據統計報表監督、檢查各分廠生產完成情況,同時應做好生產部生產各項指標的統計分析工作。生產部根據統計結果,每月應組織召開生產分析會。
第二十三條 嚴格統計紀律,嚴禁虛報、瞞報統計數字。
第五章 生產例會
第二十四條 每周一生產調度例會,由各分廠廠長、副廠長,生產部主管以上人員參加,由生產部長主持召開。會議內容包含:
1、各分廠匯報以生產為主的一周工作及生產部安排的工作完成情況、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和需生產部協調解決的事項。
2、生產部傳達公司的工作要求,布置相關工作。
第二十五條 生產部每月召開一次節能降耗專題會,對上月的生產任務完成情況運用統計的原理進行分析、總結。
第二十六條 生產部每月召開一次成本分析會,對上月節能降耗攻關課題進行分析、總結,制定本月節能降耗攻關課題。
第二十七條 以上會議要求做好會議記錄,由專人整理、編寫會議紀要,上報公司,下發各分廠。
第六章 生產工藝技術管理
第二十八條 員工從事生產操作必須嚴格按操作規程所規定的操作程序及工藝指標進行,嚴禁違章操作,對因生產環境條件改變的工藝流程,由生產部提出具體方案報經領導批准後方可實施。
第二十九條 新的生產工序建立後,由生產部負責組織編製作業指導書,充分指導生產。
第三十條 生產中的各種質量控制點、自測點必須滿足工藝要求,以不斷提高產品質量。
第三十一條 生產設備的操作必須遵照控作業指導書的要求進行,操作人員不得擅自更改操作程序。
第三十二條 分廠操作人員對生產工序各種原始數據要及時准確進行記錄,嚴禁弄虛作假,分廠統計員要及時收存各種記錄,匯總後妥善存檔。
第三十三條 分廠對所出現的料液浪費,如跑料、漫料等生產事故同樣按照事故三不放過的原則,填寫「事故登記表」由生產部組織處理。
第三十四條 事故出現後,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確定責任人及直接經濟損失後,按照公司規定進行處理。
第七章 生產控制
第一節 質量控制
第三十五條 根據公司中長期的質量目標和方針,質量控制部負責公司產品質量的檢驗和控制,生產部配合質控部對分廠進行質量管理。
第三十六條 分廠按作業指導書對產品質量進行全過程式控制制,每道工序的產品必須檢驗合格後才准許進入下道工序,不合格品按照不合格品處置辦法處理。分廠要妥善保管檢驗記錄以備查。
第三十七條 對於生產中出現的質量事故,分廠必須查明原因,核定損失情況,並按照三不放過的處理原則處理。對於客戶投訴的質量問題,經質量管理委員會認定後,屬於生產部門責任的,由生產部進行處理。
第三十八條 質量控制部、生產部會同分廠對出現的質量事故進行分析、研究,提出改進方案,防止類似事故發生。
第三十九條 具體質量控制細節參見ISO9002質量體系的《作業指導書》。
第二節 產量控制
第四十條 生產部應充分利用公司內部資源,採用均衡生產的原則制定分廠的最優化產量計劃。
第四十一條 分廠應將產量指標分解到各班組、責任到人。
第四十二條 分廠應對本部門各設備能力進行了解,並作到配套,以便均衡生產,增加產量,杜絕資源浪費。
第四十三條 分廠應對各工序、崗位制定相應的班產計劃,並與考核掛鉤。
第四十四條 每道工序應以下道工序作為自己的用戶,樹立用戶第一的思想,對本工序生產的半成品做到保質保量。
第四十五條 分廠應嚴格按照作業指導書進行操作,縮短生產周期,保證產量的提高。
第四十六條 分廠做好日常設備、管道及備用設備的維修保養工作,減少停工、待料時間。
第四十七條 生產部安排專人對各分廠生產情況進行檢查,發現未完成情況,應及時了解、查明原因,並進行相應處罰。
第四十八條 生產部要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做好生產原輔料的供應工作,並做好水、電、汽、氣使用的協調工作,確保完成產量指標。
第三節 成本控制
第四十九條 車間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能源動力消耗、人工費用、製造費用、車間管理費用等組成。
第五十條 成本控制是在保證產品產量、質量的前提下,用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對投入產出比進行嚴格控制和考核。
第五十一條 直接材料消耗包括各種原輔材料的消耗,以及有關低值易耗品的消耗。
第五十二條 能源消耗是指水、電、汽的消耗指標。
第五十三條 製造費用包括設備折舊費、維修費、動力環保分攤費用、車間管理費用等。
第五十四條 人工費用是指生產工人的工資、獎金及各種補貼等。提高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
第五十五條 車間的管理費用包括車間辦公費等,車間管理費用要嚴格控制。
第五十六條 成本控制指標由生產部配合企管部制定,再由分廠分解到班組、落實到個人,作為個人或分廠的考核標准,應根據分廠考核細則進行制定。
第五十七條 生產部要制定分廠主、副產品的收率,分廠應將收率指標分解到班組,並嚴格考核。
第五十八條 生產部每月組織召開節能降耗攻關課題及生產成本分析會,通過攻關課題總結和成本分析,對分廠的成本控制進行指導、監督和檢查。
第八章 環境保護管理
第五十九條 加強環境保護管理是公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公司環保工作強調合理布局、綜合利用、保護環境、造福人類。
第六十條 生產部在進行技術改造時,必須先就改造對環境的影響作出評價報告,經有關部門審查批准後才能進行改造。
第六十一條 積極防治廢氣、廢渣、廢水、粉塵、垃圾、噪音等對環境的影響,對「三廢」要進行綜合利用、化害為利,需要排放的「三廢」,必須經治理後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排放。
第六十二條 生產部及分廠對有害化學品應予嚴格管理,在儲存地和運輸過程中要有明顯標記。生產及管理環節中員工可能接觸有害化學品時要有必要的防範措施。
第六十三條 生產部負責對生產區域環保工作的管理,環保分廠負責組織日常生產及管理。
第六十四條 各分廠應按照生產部要求制定分廠廢水處理的規定,嚴格控制廢水排放,責任到人。
第九章 現場管理制度
第六十五條 現場管理內容:環境、工藝紀律、勞動紀律等。
(一)各分廠、車間應保持分廠車間內外及轄區干凈、整潔、窗明幾凈。
(二)辦公室、操作室、值班室等物品擺放整齊。
(三)按規定穿戴勞保用品,佩戴上崗證。不戴高跟鞋、裙服、不赤膊。
(四)嚴格按工藝技術操作規程操作,不得隨意改變工藝技術要求。
(五)嚴格遵守勞動紀律,不脫崗、不串崗、不睡崗。
(六)設備無油污、無渣漏,管道整齊,按規定顏色油漆不同料液管道。
(七)節約能源,不得有長流水、長明燈。
(八)遇上級檢查、視察應禮貌接待,不圍觀、不躲避,對領導提問,有問必答。
(九)現場檢查日常以調度為主,分廠、車間幹部定期或不定期檢查,生產部不定期抽查。
第十章 生產應急預案
第六十六條 生產應急預案主要是針對生產過程中出現的緊急情況進行及時處理,避免或減少對產量、質量的影響。
第六十七條 生產中的緊急情況主要是指水、電、汽的突然中斷以及運轉設備的異常停車可能導致生產中斷或工藝控制指標不能達到工藝規定。
第六十八條 各分廠在出現緊急情況時,要嚴格按照作業指導書的要求進行處理並及時匯報生產部
第六十九條 生產部和分廠要不斷的對緊急情況的應急處理進行總結,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提高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
第十一章 考核管理制度
第七十條 生產部每年在調整各分廠承包方案時,要總結出當年產品的質量、產量指標和各種原輔材料、能源的消耗指標,並以此為基礎制定下年度具體指標。生產部每月根據各分廠生產完成情況進行生產考核。
第七十一條 各分廠應根據生產部承包方案對下逐級分解指標,並制定相應的考核標准,進行二次考核與分配。
第七十二條 生產部負責檢查分廠生產管理各環節規定與要求的執行情況,並對分廠以及分廠長、工藝副廠長、設備副廠長個人給予考核,考核結果記入當月員工考核檔案。
第七十三條 生產部將對各分廠的生產工藝、操作規程、勞動紀律等執行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檢查結果將予以公布,並對分廠進行相應的考核。
第七十四條 生產部根據生產狀況、工藝水平、技術發展等因素對各種指標進行不斷調整。
第七十五條 各分廠的一次分配率不得低於95%,餘下部分用於辦公費、獎勵先進職工、職工培訓、突發事故處理等。
第七十六條 各分廠分配應按公司規定和生產部制定的各類人員的分配系數及相關規定進行分配,其分配方案經生產部長審核,分管副總審批後執行。
第七十七條 各分廠每月按時將員工收入情況公布在分廠宣傳欄公布於眾,接受員工的詢問、監督。
第七十八條 生產部定期或不定期的配合審計,財務人事企管部對分廠、車間的收入分配情況進行審計。
第七十九條 生產部根據勞動量,自動化程度,生產規模等因素,配合人力資源部核定各分廠、車間崗位的定員數,核定的崗位定員由公司正式員工、勞務工組成。
③ 蘇州哪有寺廟可以點長明燈
西園寺
④ 江蘇長明建設安裝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江蘇長明建設安裝工程有限公司是2009-02-20在江蘇省泰州市泰興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泰興市鼓樓北路45-1號。
江蘇長明建設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212836853263280,企業法人常光明,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江蘇長明建設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房屋建築工程施工;園林綠化;機電設備安裝;化工石油設備管道安裝;工廠生產設施、設備的施工與安裝;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的施工;水處理系統的安裝施工;燃氣、煤氣、熱力供應設施的施工;製冷設備、通風設備安裝;電梯、行車、動力照明、自控儀表、信號弱電安裝;鋼結構工程的製作、安裝;消防設施的安裝;裝飾裝潢工程施工;道路工程建築施工;工程技術服務;機電設備及配件、金屬材料、環保設備、煤炭銷售;商務信息咨詢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江蘇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309853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和 1000-5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89家。
江蘇長明建設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對外投資0家公司,具有1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江蘇長明建設安裝工程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