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金屬加工工藝與設備是核心期刊嗎
金屬加工——兩個版本目前都不是中文核心期刊
金屬加工(熱加工)復合影響專因子:屬0.132 綜合影響因子:0.056
主辦: 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周期: 半月ISSN: 1674-165XCN: 11-5627/TH郵發代號: 2-127曾用刊名:機械工人.熱加工創刊時間:1950
金屬加工(冷加工)復合影響因子:0.061 綜合影響因子:0.036
主辦: 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周期: 半月ISSN: 1674-1641CN: 11-5626/TH郵發代號: 2-126曾用刊名:機械工人.冷加工創刊時間:1950
Ⅱ 常見的熱處理工藝有哪些
1.退火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溫度(可以查閱有關資料)後,一般隨爐溫緩慢冷卻。
2.正火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Ac3或Accm以上30~50度,保溫後以稍大於退火的冷卻速度冷卻。
3.淬火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相變溫度Ac3或Ac1以上,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在水、硝鹽、油、或空氣中快速冷卻。目的:淬火一般是為了得到高硬度的馬氏體組織,有時對某些高合金鋼(如不銹鋼、耐磨鋼)淬火時,則是為了得到單一均勻的奧氏體組織,以提高耐磨性和耐蝕性。
4.回火操作方法:將淬火後的鋼件重新加熱到Ac1以下某一溫度,經保溫後,於空氣或油、熱水、水中冷卻。
5.調質操作方法:淬火後高溫回火稱調質,即將鋼件加熱到比淬火時高10~20度的溫度,保溫後進行淬火,然後在400~720度的溫度下進行回火。
6.時效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80~200度,保溫5~20小時或更長時間,然後隨爐取出在空氣中冷卻。目的:1.穩定鋼件淬火後的組織,減小存放或使用期間的變形;2.減輕淬火以及磨削加工後的內應力,穩定形狀和尺寸。
7.冷處理操作方法:將淬火後的鋼件,在低溫介質(如乾冰、液氮)中冷卻到-60~-80度或更低,溫度均勻一致後取出均溫到室溫。
8.火焰加熱表面淬火操作方法:用氧-乙炔混合氣體燃燒的火焰,噴射到鋼件表面上,快速加熱,當達到淬火溫度後立即噴水冷卻。
9.感應加熱表面淬火操作方法:將鋼件放入感應器中,使鋼件表層產生感應電流,在極短的時間內加熱到淬火溫度,然後噴水冷卻。
10.滲碳操作方法:將鋼件放入滲碳介質中,加熱至900~950度並保溫,使鋼件便面獲得一定濃度和深度的滲碳層。
11.氮化操作方法:利用在5..~600度時氨氣分解出來的活性氮原子,使鋼件表面被氮飽和,形成氮化層。
12.氮碳共滲操作方法:向鋼件表面同時滲碳和滲氮。目的:提高鋼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抗蝕能力。
Ⅲ 有哪本大學教材包含了金屬材料、熱處理工藝、熱加工工藝、機加工設備、切削加工工藝、裝配、特種加工工藝
一本高職的
《金屬材料及機械製造工藝》
作者:任長春
叢書名:高職高專國家示範性院機電類專業課改教材
出版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0627403
出版日期:2012 年3月
開本:16開
頁碼:364
版次:1-1
內容簡介
《金屬材料及機械製造工藝》以機械零件的製造工藝過程為主線,把機械零件製造過程分解成改變材料性能的方法、機械零件材料的選用、毛坯成型方式的選擇、普通機械加工工藝及加工設備的選擇、特種加工設備及加工方法的選擇、機械零件加工工藝基礎、典型機械零件加工工藝的編制、機械產品裝配工藝規程的編制、先進製造技術介紹等九個項目,每個項目又分解成多個學習任務進行知識講解。每個項目前有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要求,後有一定數量的復習思考題可供學生練習。本書實用性強,配有大量來自生產實際的實例,書中涉及的專業名詞術語、圖紙等資料均採用最新國家標准。 《金屬材料及機械製造工藝》可作為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操作人員的參考書及培訓教材。
前 言
本書是為了適應當前我國高職高專發展的需要,配合「國家示範性(骨幹)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體現高職高專辦學特色,促進示範性(骨幹)建設院校的專業核心建設,本著「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宗旨,在反復論證、多方徵求意見的基礎上編寫的。
本書的編寫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特點,力求實用性和適度性,教材內容以項目教學為主體,體現了以工作或學習任務為中心的編寫思路。本書把機械零件製造工藝過程分解成若干項目,項目內容又分解成多個學習任務,以技術理論知識為背景,以技術實踐知識為焦點,以拓展知識為延伸,形成了本書的實用性、系統性和知識的綜合應用性的統一。
本書以機械零件的製造工藝過程為主線,重點介紹了機械零件製造所需要的材料學、熱處理、毛坯成型(熱加工)、普通切削加工、加工工藝規程編制、裝配等知識,並根據現代機械製造業的發展特點,增加了特種加工的相關內容,且對最新的先進製造技術進行了介紹。
本書的特點是:
(1) 本書在內容安排上以機械零件的製造工藝過程為順序,有利於學生系統性地掌握機械零件的製造方法。
(2) 本書不僅注重學生獲得知識和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而且增加了大量的典型零件的實例,體現了對學生工程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 本書著重介紹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在注重知識的典型性的基礎上,擴展了相關的知識范圍,有利於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學生通過本書的學習,可以對機械零件的製造過程形成一個整體的認識,從而為後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4)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引用參照了目前最新的相關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
本書的教學參考課時為90~120課時,書中內容可根據不同專業的教學要求進行選學。
協助本書編寫的企業有寶鋼集團梅山冶金公司、南京線路器材廠等,編者在編寫過程中從這些企業獲得了大量的實際案例和最新的工藝、設備資料,並從企業的實際工作要求及基本技能出發,調整、增刪了教材的相關內容。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任長春任本書主編,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單以才、南京線路器材廠謝波和陸桂來任副主編,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李一民任主審。參加本書編寫的還有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丁友生、張穎利和馬雲鵬,寶鋼集團梅山冶金公司裴新華,以及南京線路器材廠房小明。全書由任長春統稿。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還得到了南京工程學院章婷、南京電力金具設計研究院陳作新等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深表感謝。
由於本書摘錄了最新的相關國家、行業標准及相關技術參數,因此本書可作為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操作人員的參考書及培訓教材。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國內外公開出版的同類書籍並引用了部分資料,在此向有關作者和單位表示誠摯的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和不當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目 錄
緒論
0.1 機械零件概述
0.2 機械製造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
0.3 本課程的性質、任務及學習方法
項目一 改變材料性能的方法
任務1 金屬材料的性能 5
1.1 力學性能 5
1.1.1 剛度及強度 6
1.1.2 塑性 8
1.1.3 硬度 9
1.1.4 沖擊韌度 13
1.1.5 疲勞強度 14
1.1.6 磨損 15
1.2 物理與化學性能 15
1.3 工藝性能 16
任務2 金屬材料的結構 17
2.1 金屬的晶體結構 17
2.1.1 晶體結構的基礎知識 17
2.1.2 典型金屬晶格 18
2.1.3 金屬實際的晶體結構及缺陷 19
2.2 金屬的結晶 20
2.2.1 金屬結晶的概念 20
2.2.2 純金屬的結晶過程 21
2.2.3 金屬結晶與晶粒大小 22
2.3 合金的晶體結構 22
2.3.1 合金的基本概念 22
2.3.2 合金的組織結構 23
2.4 合金的結晶及相圖 24
2.4.1 二元合金相圖的建立 24
2.4.2 二元合金相圖的分析 25
2.5 鐵碳合金相圖 28
2.5.1 鐵碳合金基本組織 28
2.5.2 鐵碳合金相圖 29
2.6 鐵碳合金相圖的應用 34
2.6.1 含碳量對鐵碳合金組織和力學性能的影響規律 34
2.6.2 鐵碳相圖的應用 35
任務3 鋼的熱處理 36
3.1 鋼的熱處理的基本概念 36
3.1.1 鋼的熱處理定義 36
3.1.2 鋼的熱處理工藝曲線 37
3.1.3 鋼在加熱時的轉變 37
3.1.4 鋼在冷卻時的轉變 40
3.2 鋼的普通熱處理 45
3.2.1 鋼的退火 45
3.2.2 鋼的正火 47
3.2.3 鋼的淬火 48
3.2.4 鋼的回火 51
3.2.5 鋼的調質處理 52
3.3 鋼的表面熱處理 53
3.3.1 鋼的表面淬火 53
3.3.2 鋼的表面化學熱處理 54
3.4 熱處理新技術 56
3.4.1 真空熱處理 56
3.4.2 可控氣氛熱處理 57
3.4.3 形變熱處理 57
3.4.4 化學氣相沉積 57
3.4.5 激光熱處理 58
3.4.6 電子束表面淬火 58
任務4 金屬的塑性變形與強化 58
4.1 金屬的塑性變形 58
4.1.1 單晶體金屬的塑性變形 58
4.1.2 多晶體金屬的塑性變形 59
4.1.3 晶粒大小對金屬力學性能的影響 59
4.1.4 合金的塑性變形 59
4.2 加工硬化 60
4.3 回復與再結晶 60
4.3.1 回復 61
4.3.2 再結晶 61
4.3.3 結晶後的晶粒長大 62
復習思考題
項目二 機械零件材料的選用
任務1 工業用鋼 63
1.1 鋼內元素對鋼性能的影響 63
1.1.1 鋼內雜質元素對鋼性能的影響 63
1.1.2 合金元素對鋼性能的影響 64
1.2 鋼的分類和編號 65
1.2.1 鋼的分類 65
1.2.2 鋼的編號 65
1.3 結構鋼 67
1.3.1 一般工程結構鋼 67
1.3.2 優質結構鋼 69
1.4工具鋼 76
1.4.1刃具鋼 77
1.4.2 模具鋼 80
1.4.3 量具鋼 88
1.5 特殊性能鋼 88
1.5.1 不銹鋼 89
1.5.2 耐熱鋼 90
1.5.3 耐磨鋼 90
任務2 鑄鐵 91
2.1 鑄鐵的石墨化 91
2.1.1 石墨化過程 91
2.1.2 影響石墨化的因素 92
2.1.3 鑄鐵的性能特點 92
2.2 常用鑄鐵 92
2.2.1 鑄鐵牌號表示方法 93
2.2.2 灰鑄鐵 94
2.2.3 可鍛鑄鐵 95
2.2.4 球墨鑄鐵 96
2.2.5 蠕墨鑄鐵 97
2.2.6 特殊性能鑄鐵 98
任務3 有色金屬及粉末冶金材料 99
3.1 鋁及鋁合金 99
3.1.1 工業純鋁 99
3.1.2 鋁合金 100
3.2 銅及銅合金 101
3.2.1 純銅 101
3.2.2 銅合金 102
3.3鈦及鈦合金 103
3.3.1 純鈦 104
3.3.2鈦合金 104
3.4 鎂及鎂合金 105
3.4.1 純鎂 105
3.4.2 鎂合金 105
3.5 滑動軸承合金 106
3.5.1 滑動軸承合金的特點 106
3.5.2 滑動軸承合金的分類 106
3.6 粉末冶金材料 108
3.6.1 粉末冶金及其特點 108
3.6.2 常用粉末冶金材料 109
任務4 非金屬材料 111
4.1 高分子材料 111
4.1.1 工程塑料 111
4.1.2 橡膠 112
4.2 陶瓷材料 113
4.2.1 陶瓷的性能 113
4.2.2 常用陶瓷材料及其應用113
4.3 復合材料 114
4.3.1 復合材料的組成和分類 114
4.3.2 常用復合材料的性能特點和應用 114
任務5 機械零件的失效與材料選用的一般原則 115
5.1 機械零件的失效 115
5.1.1 失效的基本概念 116
5.1.2 零件失效的主要形式 116
5.1.3 零件失效的原因 116
5.2 機械零件材料選用的一般原則 117
5.2.1 使用性能 117
5.2.2 工藝性能 118
5.2.3 經濟性 119
復習思考題
項目三 毛坯成型方式的選擇
任務1 毛坯成型方式概述 120
1.1 機械零件常用毛坯的種類 120
1.2 毛坯成型方式選擇的依據 122
1.3 毛坯形狀及尺寸設計 123
1.4 毛坯的質量檢驗 123
任務2 毛坯成型方式—鑄造 125
2.1 概述 125
2.2 砂型鑄造 126
2.2.1 砂型鑄造的特點 126
2.2.2 砂型鑄造生產過程 126
2.3 特種鑄造 130
2.3.1 金屬型鑄造 131
2.3.2 壓力鑄造 132
2.3.3 熔模鑄造 134
2.3.4 離心鑄造 135
2.3.5 低壓鑄造 135
2.4 鑄件的常見缺陷 136
任務3 毛坯成型方式—鍛壓 137
3.1 概述 137
3.2 鍛造 139
3.2.1 自由鍛 140
3.2.2 模鍛 141
3.3 沖壓 142
3.3.1 沖壓的基本工序 143
3.3.2 沖模 144
3.4 其他鍛壓成型方法 145
3.4.1 軋鍛 145
3.4.2 擠壓 146
3.4.3 拉拔 147
3.5 鍛壓件的常見缺陷 147
3.5.1 鍛造件的常見缺陷 147
3.5.2 沖壓件的常見缺陷 148
任務4 毛坯成型方式—焊接 148
4.1 概述 148
4.2 常用焊接方法 149
4.2.1 手工電弧焊 149
4.2.2 CO2保護焊 151
4.2.3 氬氣保護焊 152
4.2.4 埋弧焊 153
4.2.5 電渣焊 154
4.2.6 壓力電阻焊 155
4.2.7 釺焊 156
4.2.8 氣焊 157
4.2.9 激光焊接 157
4.3 焊接的常見缺陷 157
復習思考題
項目四 普通機械加工工藝及
加工設備的選擇
任務1 金屬切削機床及切削
加工概述 159
1.1 金屬切削機床的分類 159
1.2 金屬切削機床的型號編制方法 160
1.3 切削刀具 162
1.3.1 刀具材料應具備的性能 162
1.3.2 常用刀具材料 162
1.4 切削液 164
1.4.1 切削液的作用 164
1.4.2 常用切削液的種類 164
1.4.3 切削液的選用 165
任務2 車床及車削加工 165
2.1 車床 165
2.2 車削加工 167
2.3 車刀 169
2.4 車床附件及零件安裝 169
任務3 銑床及銑削加工 173
3.1 銑床 173
3.2 銑削加工 175
3.2.1 銑削的特點 175
3.2.2 銑削方式 176
3.3 銑刀 177
3.4 銑床附件及零件裝夾 179
任務4 鑽床及鑽削加工 180
4.1 鑽床 180
4.2 鑽削加工 182
4.2.1 鑽孔 182
4.2.2 擴孔 183
4.2.3 鉸孔 183
4.2.4 攻螺紋 184
4.2.5 鍃孔 184
4.3 鑽頭及鉸刀 184
4.3.1 鑽頭 184
4.3.2 鉸刀 186
4.4 鑽床附件及零件裝夾 187
任務5 磨床及磨削加工 187
5.1 磨床 187
5.2 磨削工藝 191
5.2.1 磨削原理 191
5.2.2 外圓磨削 192
5.2.3 內圓磨削 193
5.2.4 平面磨削 193
5.2.5 無心磨削 194
5.3 精密磨削及光整加工 195
5.3.1 高精度磨削 195
5.3.2 超精加工 195
5.3.3 研磨 196
5.3.4 珩磨 197
5.3.5 拋光 197
任務6 鏜床及鏜削加工 198
6.1 鏜床 198
6.2 鏜削加工 199
6.2.1 鏜削的特點 199
6.2.2 鏜孔 200
6.3 鏜刀 201
任務7 刨床、插床、拉床及刨削、
插削、拉削加工 203
7.1 刨床及刨削 203
7.1.1 刨床 203
7.1.2 刨削加工 204
7.2 插床及插削 206
7.2.1 插床 206
7.2.2 插削加工 207
7.3 拉床及拉削 207
7.3.1 拉床 207
7.3.2 拉削加工 208
任務8 齒輪和螺紋加工 209
8.1 齒輪加工 209
8.1.1 齒形加工方法 209
8.1.2 齒輪加工機床及加工特點 211
8.2 螺紋加工 214
8.2.1 螺紋加工方法選擇 214
8.2.2螺紋加工方法 215
任務9 數控機床及數控加工 217
9.1 數控機床的工作原理 217
9.2 數控機床的分類 218
9.3 數控加工機床的編程 219
9.4 數控加工的工藝特點及應用 220
復習思考題
項目五 特種加工設備及
加工方法的選擇
任務1 特種加工概述 222
1.1 特種加工的產生及發展 222
1.2 特種加工的特點 223
1.3 特種加工的分類 223
任務2 電火花加工 224
2.1 電火花加工概述 224
2.1.1 電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 224
2.1.3 電火花加工的分類 225
2.2 電火花成型加工 225
2.2.1 電火花成型加工的工作原理 225
2.2.2 電火花成型加工的特點 225
2.2.3 電火花成型加工機床 226
2.2.4 電火花成型加工方法 227
2.3 電火花線切割加工 228
2.3.1 電火花線切割加工的
工作原理 228
2.3.2 電火花線切割的加工特點 229
2.3.3 電火花線切割加工的機床 229
2.3.4 電火花線切割加工的編程 230
2.4 電火花高速穿孔加工 230
2.4.1 電火花高速穿孔加工的
工作原理 230
2.4.2 電火花高速穿孔加工的
特點及應用 231
任務3 電化學加工 231
3.1 電解加工 232
3.1.1 電解加工的基本原理 232
3.1.2 電解加工的特點 232
3.1.3 電解加工的應用 233
3.2 電解磨削 233
3.2.1 電解磨削的基本原理 233
3.2.2 電解磨削的特點 234
3.2.3 電解磨削的應用 234
3.3 電鑄加工 234
3.3.1 電鑄加工的基本原理 234
3.3.2 電鑄加工的特點 235
3.3.3 電鑄加工的應用 235
3.4 塗鍍加工 236
3.4.1 塗鍍加工的基本原理 236
3.4.2 塗鍍加工的特點 236
3.4.3 塗鍍加工的應用 236
任務4 超聲波加工 237
4.1 超聲波加工的基本原理 237
4.2 超聲波加工的特點 238
4.3 超聲波加工的應用 238
任務5 高能束加工 238
5.1 激光加工 238
5.1.1 激光加工的基本原理 238
5.1.2 激光加工的特點 239
5.1.3 激光加工的應用 239
5.2 電子束加工 239
5.2.1 電子束加工的基本原理 239
5.2.2 電子束加工的特點 240
5.2.3 電子束加工的應用 240
5.3 離子束加工 240
5.3.1 離子束加工的基本原理 240
5.3.2 離子束加工的特點 241
5.3.3 離子束加工的應用 241
復習思考題
項目六 機械零件加工工藝基礎
任務1 機械零件加工工藝規程的制訂 243
1.1 基本概念 243
1.1.1 機械的生產過程和工藝過程 243
1.1.2 機械加工工藝過程的組成 244
1.1.3 生產綱領、生產類型及
生產組織形式 246
1.2 機械加工工藝規程 248
1.2.1 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的作用 248
1.2.2 工藝規程制訂的原則 248
1.2.3 制訂工藝規程的原始資料 249
1.2.4 制訂工藝規程的步驟 249
1.2.5 機械加工工藝文件的格式 249
1.3 零件的工藝分析 250
1.3.1 分析研究產品的零件圖和
裝配圖 250
1.3.2 零件的結構工藝性分析 250
1.3.3 技術要求分析 255
1.4 定位及定位基準的選擇 256
1.4.1 基準的概念及其分類 256
1.4.2 工件定位的概念 257
1.4.3 工件定位方法 258
1.4.4 定位的基本原理 258
1.4.5 定位基準選擇 260
1.5 工藝路線的擬訂 263
1.5.1 加工方法的選擇 263
1.5.2 加工順序的確定 267
1.6 加工餘量的確定 270
1.6.1 加工餘量的概念 270
1.6.2 影響加工餘量的因素 272
1.6.3 確定加工餘量的方法 273
1.7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確定 273
1.7.1 工藝基準和設計基準重合時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確定 273
1.7.2 工藝尺寸鏈 275
1.7.3 工藝基準與設計基準不重合時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確定 279
1.8 機床、工藝裝備等的選擇 286
1.8.1 機床的選擇 286
1.8.2 工藝裝備的選擇 286
1.8.3 切削用量與時間定額的確定 287
任務2 機械加工精度 287
2.1 概述 287
2.1.1 機械加工精度的概念 287
2.1.2 獲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288
2.2 影響加工精度的原始誤差 289
任務3 機械加工的表面質量 290
3.1 概述 290
3.2 機械加工表面質量對機器使用性能和
使用壽命的影響 291
任務4 機械加工中的振動 292
4.1 機械加工中的強迫振動及其控制 293
4.1.1 強迫振動的主要特點 293
4.1.2 減小強迫振動的措施和途徑 293
4.2 機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動及其控制 294
4.2.1 自激振動的主要特點 294
4.2.2 控制自激振動的措施和途徑 294
復習思考題
項目七 典型機械零件加工工藝的編制
任務1 軸類零件加工工藝 298
1.1 概述 298
1.1.1 軸類零件的功用與結構特點 298
1.1.2 軸類零件的技術要求 299
1.1.3 軸類零件的材料和毛坯 299
1.1.4 軸類零件的預加工 300
1.1.5 軸類零件的熱處理 300
1.2 軸類零件的一般加工方法 301
1.2.1 軸類零件外圓表面的
車削加工 301
1.2.2 軸類零件外圓表面的
磨削加工 302
1.2.3 軸類零件的單鍵槽、花鍵及
螺紋加工 302
1.3 軸類零件的裝夾 303
1.4 軸類零件的加工工藝過程分析及
舉例 304
任務2 套筒類零件加工工藝 309
2.1 概述 309
2.1.1 套筒類零件的功用與結構 309
2.1.2 套筒類零件的技術要求 310
2.1.3 套筒類零件的材料與毛坯 310
2.1.4 套筒類零件的熱處理 310
2.2 套筒類零件的一般加工方法 311
2.2.1 套筒類零件加工方法的選擇 311
2.2.2 深孔加工 311
2.3 套筒類零件的裝夾 311
2.3.1 套筒類零件的裝夾方法 311
2.3.2 保證套筒類零件表面
位置精度的方法 312
2.3.3 防止加工中套筒變形的措施 313
2.4 套筒類零件的加工工藝過程分析及
舉例 314
任務3 箱體類零件加工工藝 318
3.1 概述 318
3.1.1 箱體類零件的功用和
結構特點 318
3.1.2 箱體類零件的主要技術要求 318
3.1.3 箱體類零件的材料及毛坯 319
3.2 箱體類零件的一般加工方法 319
3.2.1 箱體類零件的平面加工方法 319
3.2.2 箱體類零件的孔系加工 320
3.2.3 箱體類零件加工工藝過程
遵循的原則 324
3.3 箱體類零件的裝夾 325
3.3.1 箱體類零件的裝夾方法 325
3.3.2 箱體類零件加工的
定位基準選擇 327
3.4 箱體類零件的加工工藝過程
分析及舉例 328
任務4 板類零件加工工藝 330
4.1 概述 330
4.1.1 板類零件的功用與結構 330
4.1.2 板類零件的技術要求 330
4.1.3 板類零件的材料與毛坯 331
4.1.4 板類零件的熱處理 331
4.2 板類零件的一般加工方法 331
4.2.1 板類零件加工方法的選擇 331
4.2.2 板類零件的裝夾與定位 332
4.3 板類零件的加工工藝過程
分析及舉例 333
復習思考題
項目八 機械產品裝配工藝
規程的編制
任務1 機械產品裝配工藝基礎 342
1.1 概述 342
1.1.1 裝配的概念 342
1.1.2 裝配工作的基本內容 342
1.1.3 裝配的組織形式 343
1.2 機械產品的裝配精度 344
1.2.1 裝配精度的概念
1.2.2 裝配尺寸鏈
1.3 裝配方法及其選擇 344
任務2 機械產品裝配工藝規程的制訂 346
2.1 制訂裝配工藝規程的原則 346
2.2 制訂裝配工藝規程所需的
原始資料 346
2.3 制訂裝配工藝規程的
方法及步驟 347
復習思考題
項目九 先進製造技術介紹
任務1 高速切削技術 350
1.1 高速切削的概念 350
1.2 高速切削的特點 350
1.3 高速切削機床簡介 351
1.4 高速切切削的應用 351
任務2 快速原型製造技術 351
2.1 快速原型製造的概念 351
2.2 快速原型製造的方法 352
2.3 快速原型製造技術的應用 354
任務3 逆向工程技術 354
3.1 逆向工程技術的概念 354
3.2 逆向工程技術的應用范圍 355
任務4 成組技術 356
4.1 成組技術的概念 356
4.2 成組技術的原理及應用 356
任務5 柔性製造技術 357
5.1 柔性製造技術的概念 357
5.2 柔性製造單元 357
5.3 柔性製造系統 358
5.4 柔性自動生產線 359
5.5 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 359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361
Ⅳ 金屬熱加工與冷加工如何區分......
熱加工後來的組織比較均勻,冷自加工後位錯變多,殘余應力大,看你用什麼儀器檢測。。
不知道是不是你的意思
熱加工加熱到相圖液相線溫度下的不同溫度在通過不同方式冷卻。用來改變微觀組織形態,提高所需力學性能,消除應力、缺陷,均勻成分的。
冷加工是直接用各種車床切削,刨、磨、銑等用來改變形狀的。
一般冷加工後熱加工
Ⅳ 金屬熱處理的基本工藝
整體熱處理是對工件整體加熱,然後以適當的速度冷卻,以改變其整體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鋼鐵整體熱處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種基本工藝。
退火是將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根據材料和工件尺寸採用不同的保溫時間,然後進行緩慢冷卻,目的是使金屬內部組織達到或接近平衡狀態,或者是使前道工序產生的內部應力得以釋放,獲得良好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為進一步淬火作組織准備。
正火或稱常化是將工件加熱到適宜的溫度後在空氣中冷卻,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組織更細,常用於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時用於對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為最終熱處理。
淬火是將工件加熱保溫後,在水、油或其他無機鹽溶液、有機水溶液等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淬火後鋼件變硬,但同時變脆。
為了降低鋼件的脆性,將淬火後的鋼件在高於室溫而低於650℃的某一適當溫度進行較長時間的保溫,再進行冷卻,這種工藝稱為回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體熱處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與回火關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1.正火:將鋼材或鋼件加熱到臨界點Ac3(對於亞共析鋼)或Accm(過共析鋼)以上30℃—50℃,保溫適當時間後,在自由流動的空氣中均勻冷卻的熱處理工藝為正火.
正火後的組織:亞共析鋼為F+S,共析鋼為S,過共析鋼為S+Fe3CⅡ正火與完全退火的主要差別在於冷卻速度快些,目的是讓鋼組織正常化,亦稱常化處理。
2.退火annealing:將亞共析鋼工件加熱至AC3以上20-40度,保溫一段時間後,隨爐緩慢冷卻(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卻)至500度以下在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
3.固溶熱處理:將合金加熱至高溫單相區恆溫保持,使過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體中,然後快速冷卻,以得到過飽和固溶體的熱處理工藝
4.時效:合金經固溶熱處理或冷塑性形變後,在室溫放置或稍高於室溫保持時,其性能隨時間而變化的現象。
5.固溶處理:使合金中各種相充分溶解,強化固溶體並提高韌性及抗蝕性能,消除應力與軟化,以便繼續加工成型
6.時效處理:在強化相析出的溫度加熱並保溫,使強化相沉澱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強度
7.淬火:將鋼奧氏體化後以適當的冷卻速度冷卻,使工件在橫截面內全部或一定的范圍內發生馬氏體等不穩定組織結構轉變的熱處理工藝
8.回火:將經過淬火的工件加熱到臨界點AC1以下的適當溫度保持一定時間,隨後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卻,以獲得所需要的組織和性能的熱處理工藝
9.鋼的碳氮共滲:碳氮共滲是向鋼的表層同時滲入碳和氮的過程。習慣上碳氮共滲又稱為氰化,以中溫氣體碳氮共滲和低溫氣體碳氮共滲(即氣體軟氮化)應用較為廣泛。中溫氣體碳氮共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鋼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勞強度。低溫氣體碳氮共滲以滲氮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鋼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10.調質處理quenchingandtempering:一般習慣將淬火加高溫回火相結合的熱處理稱為調質處理。調質處理廣泛應用於各種重要的結構零件,特別是那些在交變負荷下工作的連桿、螺栓、齒輪及軸類等。調質處理後得到回火索氏體組織,它的機械性能均比相同硬度的正火索氏體組織為優。它的硬度取決於高溫回火溫度並與鋼的回火穩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關,一般在HB200-350之間。
11.釺焊:用釺料將兩種工件粘合在一起的熱處理工藝 「四把火」隨著加熱溫度和冷卻方式的不同,又演變出不同的熱處理工藝。為了獲得一定的強度和韌性,把淬火和高溫回火結合起來的工藝,稱為調質。某些合金淬火形成過飽和固溶體後,將其置於室溫或稍高的適當溫度下保持較長時間,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強度或電性磁性等。這樣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時效處理。
把壓力加工形變與熱處理有效而緊密地結合起來進行,使工件獲得很好的強度、韌性配合的方法稱為形變熱處理;在負壓氣氛或真空中進行的熱處理稱為真空熱處理,它不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脫碳,保持處理後工件表面光潔,提高工件的性能,還可以通入滲劑進行化學熱處理。
表面熱處理是只加熱工件表層,以改變其表層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為了只加熱工件表層而不使過多的熱量傳入工件內部,使用的熱源須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單位面積的工件上給予較大的熱能,使工件表層或局部能短時或瞬時達到高溫。表面熱處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應加熱熱處理,常用的熱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應電流、激光和電子束等。
化學熱處理是通過改變工件表層化學成分、組織和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化學熱處理與表面熱處理不同之處是後者改變了工件表層的化學成分。化學熱處理是將工件放在含碳、氮或其他合金元素的介質(氣體、液體、固體)中加熱,保溫較長時間,從而使工件表層滲入碳、氮、硼和鉻等元素。滲入元素後,有時還要進行其他熱處理工藝如淬火及回火。化學熱處理的主要方法有滲碳、滲氮、滲金屬。
熱處理是機械零件和工模具製造過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大體來說,它可以保證和提高工件的各種性能 ,如耐磨、耐腐蝕等。還可以改善毛坯的組織和應力狀態,以利於進行各種冷、熱加工。
例如白口鑄鐵經過長時間退火處理可以獲得可鍛鑄鐵,提高塑性;齒輪採用正確的熱處理工藝,使用壽命可以比不經熱處理的齒輪成倍或幾十倍地提高;另外,價廉的碳鋼通過滲入某些合金元素就具有某些價昂的合金鋼性能,可以代替某些耐熱鋼、不銹鋼;工模具則幾乎全部需要經過熱處理方可使用。
隨著激光和等離子技術的日益成熟,利用這兩種技術,並在普通鋼工件表面塗敷一層其他耐磨、耐蝕或耐熱塗層,以改變原工件表面性能,這種新技術稱為表面改性。
Ⅵ 金屬熱處理工藝的分類
金屬熱處理工藝大體可分為整體熱處理、表面熱處理和化學熱處理三大類。根據加熱介質、加熱溫度和冷卻方法的不同,每一大類又可區分為若干不同的熱處理工藝。同一種金屬採用不同的熱處理工藝,可獲得不同的組織,從而具有不同的性能。鋼鐵是工業上應用最廣的金屬,而且鋼鐵顯微組織也最為復雜,因此鋼鐵熱處理工藝種類繁多。
整體熱處理是對工件整體加熱,然後以適當的速度冷卻,以改變其整體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鋼鐵整體熱處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種基本工藝。
退火是將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根據材料和工件尺寸採用不同的保溫時間,然後進行緩慢冷卻,目的是使金屬內部組織達到或接近平衡狀態,獲得良好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為進一步淬火作組織准備。正火是將工件加熱到適宜的溫度後在空氣中冷卻,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組織更細,常用於改善低碳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時用於對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為最終熱處理。
淬火是將工件加熱保溫後,在水、油或其它無機鹽、有機水溶液等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淬火後鋼件變硬,但同時變脆。為了降低鋼件的脆性,將淬火後的鋼件在高於室溫而低於650℃的某一適當溫度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再進行冷卻,這種工藝稱為回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體熱處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與回火關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四把火」隨著加熱溫度和冷卻方式的不同,又演變出不同的熱處理工藝 。為了獲得一定的強度和韌性,把淬火和高溫回火結合起來的工藝,稱為調質。某些合金淬火形成過飽和固溶體後,將其置於室溫或稍高的適當溫度下保持較長時間,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強度或電性磁性等。這樣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時效處理。
把壓力加工形變與熱處理有效而緊密地結合起來進行,使工件獲得很好的強度、韌性配合的方法稱為形變熱處理;在負壓氣氛或真空中進行的熱處理稱為真空熱處理,它不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脫碳,保持處理後工件表面光潔,提高工件的性能,還可以通入滲劑進行化學熱處理。
表面熱處理是只加熱工件表層,以改變其表層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為了只加熱工件表層而不使過多的熱量傳入工件內部,使用的熱源須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單位面積的工件上給予較大的熱能,使工件表層或局部能短時或瞬時達到高溫。表面熱處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應加熱熱處理,常用的熱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應電流、激光和電子束等。
化學熱處理是通過改變工件表層化學成分、組織和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化學熱處理與表面熱處理不同之處是前者改變了工件表層的化學成分。化學熱處理是將工件放在含碳、氮或其它合金元素的介質(氣體、液體、固體)中加熱,保溫較長時間,從而使工件表層滲入碳、氮、硼和鉻等元素。滲入元素後,有時還要進行其它熱處理工藝如淬火及回火。化學熱處理的主要方法有滲碳、滲氮、滲金屬。
熱處理是機械零件和工模具製造過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它可以控制工件的各種性能 ,如耐磨、耐腐蝕、磁性能等。還可以改善毛坯的組織和應力狀態,以利於進行各種冷、熱加工。
例如白口鑄鐵經過長時間退火處理可以獲得可鍛鑄鐵,提高塑性 ;齒輪採用正確的熱處理工藝,使用壽命可以比不經熱處理的齒輪成倍或幾十倍地提高;另外,價廉的碳鋼通過滲入某些合金元素就具有某些價昂的合金鋼性能,可以代替某些耐熱鋼、不銹鋼;工模具則幾乎全部需要經過熱處理方可使用。
Ⅶ 金屬熱加工
首先需要說明,T8默認為共析鋼,即含碳量為0.77%的碳素鋼。因為其臨界點是727度,加熱到760度已經是完全奧氏體狀態,下面的在C曲線的位置,由於無法在網路知道畫圖,用溫度區間來表達,然後你自己標注到C曲線上面吧:
一、TTT曲線,等溫冷卻C曲線
1、珠光體:650~Ar1
2、索氏體:600~650℃
3、屈氏體:550~600℃
4、上貝氏體:350~550℃
5、下貝氏體:Ms~350℃
二CCT曲線,連續冷卻C曲線
1、屈氏體+馬氏體:先冷卻到550~600℃停留一段時間,然後快速冷卻(淬水)到室溫。
2、馬氏體+少量殘余奧氏體:以大於臨界淬火速度的方式快速冷卻到室溫(淬水)
Ⅷ 冷加工與熱加工工藝的區別以及所造成的缺陷
熱加工是在再結晶溫度以上的加工工藝。冷加工反之。例如,在室溫下對鐵塑性變形是冷加工,因為純鐵的熔點是1538度,按照T再=0.4T熔可知,室溫遠低於鐵的再結晶溫度,故屬於冷加工。而錫的再結晶溫度大約為-7度,所以室溫下對錫塑性變形屬於熱加工。冷加工最大的特點是加工硬化現象,就是說,隨著塑性變形量的增加,材料的強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韌性降低。這是由於位錯的釘扎以及林位錯的纏結等原因造成位錯不能輕易的滑移的原因。所以冷加工對材料來講,缺陷大概就是加工硬化(這在另一方面來說是好處),還有空位濃度增加。BALA。
Ⅸ 什麼是金屬的熱加工闡述熱加工對金屬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金屬的熱加工一般有鑄造、鍛造(軋制)、熱處理、焊接幾個工藝過程。
鑄造與鍛造都是金屬熱成型過程,當然其工藝對金屬組織性能有著直接的影響,應當是合理的鑄造(或鍛造)工藝可以保證零件能夠達到正常的質量要求。具體就太多了,你的自己查資料看看。
熱處理主要是通過對金屬進行合理的加熱(保溫)、冷卻以及可能的後續再加熱(回火或實效),對金屬內部組織進行合理調整,以期達到需要的組織和性能。
焊接也屬於熱加工工藝,也應該算成型工藝,合理的焊接工藝能夠保證焊接金屬(以及焊縫)達到需要的合理組織與性能。
這樣回答你可以參考:
金屬的熱加工通常是指將金屬加熱至合理高溫狀態進行成型加工,以及後續對金屬零件進行的組織和性能調整工藝過程。
至於影響,就很難簡言介紹,因為金屬種類太多,其在受熱與冷卻過程中的相變也各有特點。
這個問題我覺得有點大了,回答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