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篇我國先進機械製造技術的特點及發展趨勢的論文提綱
摘 要 分析了我國先進機械製造技術的特點及發展現狀,並闡述了我國先進機械製造技術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 機械製造 特點 發展現狀 趨勢 機械製造技術是研究產品設計、生產、加工製造、銷售使用、維修服務乃至回收再生的整個過程的工程學科,是以提高質量、效益、競爭力為目標,包含物質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統工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產品的要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要求品種要多樣、更新要快捷、質量要高檔、使用要方便、價格要合理、外形要美觀、自動化程度要高、售後服務要好、要滿足人們越來越高的要求,就必須採用先進的機械製造技術。1 先進製造技術的特點1.1 是面向21世紀的技術 先進製造技術是製造技術的最新發展階段,是由傳統的製造技術發展起來的,既保持了過去製造技術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斷吸收各種高新技術成果,並滲透到產品生產的所有領域及其全部過程。先進製造技術與現代高新技術相結合而產生了一個完整的技術群,它是具有明確范疇的新的技術領域,是面向21世紀的技術。1.2 是面向工業應用的技術 先進製造技術並不限於製造過程本身,它涉及到產品從市場調研、產品開發及工藝設計、生產准備、加工製造、售後服務等產品壽命周期的所有內容,並將它們結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先進製造技術的應用特別注意產生最好的實際效果,其目標是為了提高企業競爭和促進國家經濟和綜合實力的增長。目的是要提高製造業的綜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3 是駕馭生產過程的系統工程 先進製造技術特別強調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感測技術、自動化技術、新材料技術和現代系統管理技術在產品設計、製造和生產組織管理、銷售及售後服務等方面的應用。它要不斷吸收各種高新技術成果與傳統製造技術相結合,使製造技術成為能駕馭生產過程的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統工程。1.4 是面向全球競爭的技術 20世紀 80年代以來,市場的全球化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發達國家通過金融、經濟、科技手段爭奪市場,傾銷產品,輸出資本。隨著全球市場的形成,使得市場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先進製造技術正是為適應這種激烈的市場競爭而出現的。因此,一個國家的先進製造技術,它的主體應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應能支持該國製造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1.5 是市場競爭三要素的統一 在20世紀 70年代以前,產品的技術相對比較簡單,一個新產品上市,很快就會有相同功能的產品跟著上市。因此,市場競爭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產率。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後,製造業要贏得市場競爭的主要矛盾已經從提高勞動生產率轉變為以時間為核心的時間、成本和質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進製造技術把這三個矛盾有機結合起來,使三者達到了統一。2 先進機械製造技術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的製造業不斷採用先進製造技術,但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個階段性的整體上的差距。 (1)管理方面。工業發達國家廣泛採用計算機管理,重視組織和管理體制、生產模式的更新發展,推出了准時生產(JIT)、敏捷製造(AM)、精益生產(LP)、並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術。我國只有少數大型企業局部採用了計算機輔助管理,多數小型企業仍處於經驗管理階段。 (2)設計方面。工業發達國家不斷更新設計數據和准則,採用新的設計方法,廣泛採用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CAD/CAM),大型企業開始無圖紙的設計和生產。我國採用CAD/CAM技術的比例較低。(3)製造工藝方面。工業發達國家較廣泛的採用高精密加工、精細加工、微細加工、微型機械和微米/納米技術、激光加工技術、電磁加工技術、超塑加工技術以及復合加工技術等新型加工方法。我國普及率不高,尚在開發、掌握之中。 (4)自動化技術方面。工業發達國家普遍採用數控機床、加工中心及柔性製造單元(FMC)、柔性製造系統(FMS)、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實現了柔性自動化、知識智能化、集成化。我國尚處在單機自動化、剛性自動化階段,柔性製造單元和系統僅在少數企業使用。3 我國先進機械製造技術的發展趨勢 (1)全球化。一方面由於國際和國內市場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例如在機械製造業中,國內外已有不少企業,甚至是知名度很高的企業,在這種無情的競爭中紛紛落敗,有的倒閉,有的被兼並。不少暫時還在國內市場上佔有份額的企業,不得不擴展新的市場;另一方面,網路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企業向著既競爭又合作的方向發展,這種發展進一步激化了國際間市場的競爭。這兩個原因的相互作用,已成為全球化製造業發展的動力,全球化製造的第一個技術基礎是網路化,網路通訊技術使製造的全球化得以實現。參考資料: http://www.studa.net/dianzijixie/070110/16213573.html
㈡ 機械類畢業設計開題報告怎麼寫
1課題名稱
數控銑床及加工中心產品設計
2選題理由
製造技術是各國經濟競爭的重要支柱之一,經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先進的製造技術,而機床是機械製造技術重要的載體,它標志著一個國家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機床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先行部門,擔負這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現代化技術裝備的任務,以1994年為例,全世界基礎的消費額達261.7億美元。其中美國的消費額56億美元、中國33.6億美元。所以,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機床工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機械製造業中,大批大量生產時採用專用機床、組合機床、專用自動線等並配以相應的工裝,這些設備的初期投資費用大、生產准備時間長,並且不適應產品的更新換代。單件小批生產時,由於產品多變而不宜採用專用機床,特別是在國防、航空、航天和深潛的部門,其零件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幾何形狀也日趨復雜,且改型頻繁,生產周期短,這就要求迅速適應不同零件的加工。書空機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自動化機床,它較好的解決了小批量、品種多變化、形狀復雜和精度高的零件的自動化加工問題。隨著計算機技術,特別是微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數控機床上的應用,機床數控技術正從普通數控向計算機數控發展。一個國家數控機床的擁有量(相對值),標志著這個國家機械製造業的現代化程度。數控銑床和加工中心因其特有的加工方式及其加工范圍廣在數控機床中佔有重大的比例,因此研究《數控銑床及加工中心產品設計》具有重大意義。
3國內外研究現狀
當今世界,工業發達國家對機床工業高度重視,競相發展機電一體化、高質量、高精、高效、自動化先進機床,以加速工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長期以來,歐、美、亞在國際市場上相互展開激烈競爭,已形成一條無形戰線,特別是隨微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數控機床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加速發展,各方用戶提出更多需求,早已成為四大國際機床展上各國機床製造商競相展示先進技術、爭奪用戶、擴大市場的焦點。中國加入WTO後,正式參與世界市場激烈競爭,今後如何加強機床工業實力、加速數控機床產業發展,實是緊迫而又艱巨的任務。 數控機床出現至今的50年,隨科技、特別是微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美、德、日三國是當今世上在數控機床科研、設計、製造和使用上,技術最先進、經驗最多的國家。
例如:在19世紀初時是1mm級,到20世紀初時提高到了0.01mm級.而近30年來,普通機械加工的精度已從0.01mm提高到0.005mm級,精密加工的精度已從1um級提高到0.02um級,超精密加工的精度已從0.~0.01um級進入納米級.在表面粗糙度方面,日本用螢光碳素泡沫拋光劑和細微SiO2粉末拋光工作,成功獲得了小於0.0005um的表面粗糙度.過去們只注意表面粗糙度、波度和紋理等表面特徵,忽視了表面之下0.38mm范圍內的內部效應,即次表面效應對零件可靠性的影響.這方面尚需深入研究,採取相應措施,方能提高產品的質量和使用壽命及可靠性.
中國於1958年研製出第一台數控機床,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兩大階段。在1958~1979年間為第一階段,從1979年至今為第二階段。第一階段中對數控機床特點、發展條件缺乏認識,在人員素質差、基礎薄弱、配套件不過關的情況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終因表現欠佳,無法用於生產而停頓。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盲目性大,缺乏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在第二階段從日、德、美、西班牙先後引進數控系統技術,從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奧、韓國、台灣省共11國(地區)引進數控機床先進技術和合作、合資生產,解決了可靠性、穩定性問題,數控機床開始正式生產和使用,並逐步向前發展。在20餘年間,數控機床的設計和製造技術有較大提高,主要表現在三大方面:培訓一批設計、製造、使用和維護的人才;通過合作生產先進數控機床,使設計、製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縮小了與世界先進技術的差距;通過利用國外先進元部件、數控系統配套,開始能自行設計及製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軸聯動加工的數控機床,供應國內市場的需求,但對關鍵技術的試驗、消化、掌握及創新卻較差。至今許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動化刀具、數控系統依靠國外技術支撐,不能獨立發展,基本上處於從仿製走向自行開發階段,與日本數控機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缺乏象日本「機電法」、「機信法」那樣的指引;嚴重缺乏各方面專家人才和熟練技術工人;缺少深入系統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數控系統不配套;企業和專業間缺乏合作,基本上孤軍作戰,雖然廠多人眾,但形成不了合力。
4研究內容:
1. 按圖紙要求制定真確的工藝方案
2. 選擇合理的刀具和切削工藝參數
3. 編寫數控加工程序
5研究方法:
首先閱讀大量相關文獻資料,教材及新聞背景資料,包括機械製造的原理及方法,質量管理應用,數控機床現有技術水準,國際水平探討方面的書籍,報刊.以了解可靠性的內容,質量管理的概況和數控機床領域的基本知識體系.然後通過調研,進一步了解企業現狀及需求.接下來進行分析與設計.確定數據來源的真實准確.再進行系統設計
由於現有設備所採用的是分析設計方法,因此可以首先對原有設備進行適當的測試與調試,然後使用快速原型方法來提高加工質量,等得到企業有效的反饋信息後再可以考慮用統計分析法和棕合法進行接下去的再分析,再設計
6進展按排:
1准備階段(12月15日~12月30日).搜集有關資料,准備參考資料
2完成開題報告及論文大綱交老師批閱(1月1日~1月15日)
3依據論文大綱完成論文一稿交老師批閱(1月16日~3月10日)
4完成論文二稿交老師批閱(3月11日~4月10日)
5完成三稿(4月11日~4月30日)
6完成相關論文簡介、答辯提綱,准備答辯階段(5月1日~5月10日)
7畢業設計答辯階段(5月中旬)
7主要參考資料:
1周昌治,楊忠鑒,趙之淵,陳廣凌,機械製造工藝學,,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2006年12月第6次印刷,
2張麗華,馬立克,數控編程與加工技術,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第2版
4. 楊建明,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第3次印刷
5. 呂天玉,宮波,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第3次印刷
6. 高波,機械製造基礎,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第1次印刷
7. 黃鶴汀,王芙蓉,金屬切削機床(上冊),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㈢ 機械設計畢業設計開題報告
我幫你找個格式,但是每個學校的格式都不一樣的,你也找一下吧。
畢業設計(論文)學生開題報告
課題名稱 大型軸承液壓裝配機的設計
課題來源 自選 課題類型 AY 指導教師
學生姓名 學 號 0510111617 專業班級
本課題的研究現狀、研究目的及意義
研究現狀:研究現狀是指到目前為止,別人和你自己在這個項目上做過一些什麼研究。
軸承是一種通用性機械零部件,用來支撐軸,保持軸的准確位置,在我們日常生產生活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軸承的分類很多,滾動軸承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種。由於其結構特性,滾動軸承在以往的裝配過程中,大多採用手工,既費時又費力,極大限制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滾動軸承的使用壽命和使用性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實際應用中軸承的安裝是否正確。許多機械設備中。盡管選用了品質優良的軸承,但常常達不到所要求的壽命,甚至出現早期失效,使整個機械設備不能正常運行,影響了生產效率,增加了成本,有時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船舶螺旋槳軸上的調心滾子軸承直徑560mm,屬於大型軸承,在裝配時如果不能實現自動化,將增加工人的勞動量,要實現該軸承裝配自動化已經迫在眉睫。
研究目的與意義: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裝配自動化正在逐步發展成為當今世界裝配的發展主流,逐步取代人工的手工裝配。它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機械發展水平的主要標志之一。自動裝配技術的重要性還在於促進產品製造系統的整體優化,生產率得以全面提高,用少量調整工人服務於一定數量的自動裝配設備(這句話表達不清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均衡生產水平。自動裝配不會因為工人疲勞,疏忽,情緒,技術不熟練等因素影響而造成產品質量缺陷或不穩定。實踐表明,當達到一定批量的與手工裝配保持同一水平的自動化裝配將會使成本下降(這句話表達不清楚)。同時,在許多情況下,裝配自動化所佔用的生產面積比手工裝配完成同樣生產任務的工作面積要小的多。
本次設計是大型軸承液壓裝配機,它可以實現螺旋槳軸承裝配的自動化,保證軸承的裝配質量,使軸在調心滾子軸承中可靠的運轉。
課題類型:
(1)A—工程實踐型;B—理論研究型;C—科研裝置研製型;D—計算機軟體型;
E—綜合應用型
(2)X—真實課題;Y—模擬課題;
(1)、(2)均要填,如AY、BX等。
2
本課題的研究內容
大型軸承液壓裝配機在軸承裝配過程中完成軸承的裝配工作,需要保障操作者的健康和安全,確保產品的品質,提高生產效率。在調查研究、消化資料的基礎上,設計一台用於軸承裝配生產線上的液壓裝配機。要求該機有手動和自動兩種工作方式。
要求完成:
1、 完成裝配機的總體設計並繪制總裝配圖;
2、 完成主要部件的設計並繪制零件圖;
3、 完成驅動系統設計並繪制驅動系統原理圖;
4、 完成控制系統設計並繪制控制系統原理圖;
5、 完成設計說明書, 要求不少於40頁;
6、 完成與設計相關的外文資料的翻譯,不少於3000字元。
實施方案:
軸承液壓裝配機有機體、水平驅動裝置、水平裝配結構、驅動控制裝置。在機架上設計一個軸承存放及輸送結構,在流水線上設一個螺旋槳軸的輸送結構,其一端設有軸的固定座,其另一端則進行軸承的裝配。驅動裝置採用液壓系統,控制裝置採用PLC控制。在這些的基礎上,完成液壓裝配機的設計計算。
進度安排:
第1—4周, 實習調研、收集資料;
第5周, 完成開題報告;
第6—7周 , 完成總體方案設計;
第8—11周 , 完成機械結構、驅動系統、控制系統的設計計算;
第12—15周, 繪制裝配機的總裝配圖、零件圖;並繪制驅動系統原理圖、控制系統原理圖;
第16周, 整理文檔,圖紙,完成畢業設計說明書;
第17周, 校對所有設計內容,參加畢業設計論文答辯。
開題報告(2)
已查閱的主要參考文獻
需要填寫5-8篇文獻資料,甚至可以包括你們相關課程的課本。
指導教師意見
指導教師簽名:
年 月 日
㈣ 機械開題報告課題名稱
你好啊,你的機械開題報告選題定了沒?開題報告選題老師同意了嗎?准備往哪個方向寫?
開題報告學校具體格式准備好了沒?准備寫多少字還有什麼不懂不明白的可以問我,希望可以幫到你,祝開題報告選題順利通過,畢業論文寫作過程順利。
技術路線一般是指研究的准備,啟動,進行,再重復,取得成果的過程,不是指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更不是指答辯的准備和進行過程,許多同學會出現這些偏誤。多參考下同類型的論文,其實技術路線講的就是你的論文的整體思路、邏輯推理過程以及採用的論證方法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學位論文質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而論文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論文開題報告做的細致程度。論文開題報告做的細致,前期雖然花費的時間較多,但寫起論文來就很順手,能夠做到胸有成竹,從而保證論文在規定的時間保質保量地完成;但如果不重視論文開題報告,視論文開題報告為走過場,寫起論文來就會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沒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彎路,也很難保證畢業論文的質量。
一、論文開題報告的意義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獻調研後寫成的關於學位論文選題與如何實施的論述性報告。論文開題報告既是文獻調研的聚焦點,又是學位論文研究工作展開的散射點,對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寫論文開題報告的目的,是要請老師及專家們幫忙判斷一下所研究的選題有沒有價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論證邏輯有沒有明顯缺陷。因此論文開題報告就要圍繞研究的主要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或闡述的主要觀點),研究步驟、方法及措施為主要內容。但筆者在工作實踐中發現有很多學生往往在論文開題報告中花費大量筆墨敘述別人的研究成果,談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時,往往寥寥數語一筆帶過。這樣,不便於評審老師指導。
二、如何寫論文開題報告
(一)論文開題報告的前提——通過理論思維選擇課題
在工作實踐中,發現碩士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是選題不合適。有的提出的問題太過「平庸」,有的選題范圍太大,研究內容太多、太寬泛, 提出的問題不切合碩士生的實際,實踐操作起來難度較大。如有的學生提出的論文題目:「新型中性鎳催化劑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選題有意義,有創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較正確,但論文選題范圍太大,研究內容對於一個碩士生來說明顯偏多,無法按時完成。因此應重新確定研究內容,注重項目的可操作性。
那麼如何選擇研究問題呢?這里要強調的是通過理論思維來發現研究問題。
理論是由一系列前設和術語構造的邏輯體系,特定領域的理論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疇和研究範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視角和範式下,理論才能夠對話。只有通過對話,理論才能夠發展。碩博論文要想創造新理論很難,多數是在既有理論的基礎上加以發展。
其次,選擇問題是一個「剝皮」的過程,理論問題總是深深地隱藏在復雜的現實背後,而發現理論問題,則需要運用理論思維的能力。這就需要我們不斷鍛煉和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學習中,不斷總結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體是從哪些視角來分析和研究問題,運用了哪些理論工具和方法,通過學習和總結來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從而選擇具有學術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並與國家經濟建設及導師承擔的科學研究項目緊密結合的研究問題。
(二)做好文獻綜述,為論文開題報告打好基礎
在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會上,出現的普遍問題是對文獻的研讀不夠,對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夠深入,對研究方向上國內外的具體進展情況了解不夠全面、詳細, 資料引用的針對性、可比性不強。有很多學生沒有完全搞清論文開題報告與文獻綜述的區別,他們的論文開題報告有很多僅僅是對前人工作的敘述,而對自己的工作介紹甚少。
文獻綜述的基本內容包括:國內外現狀;研究方向;進展情況;存在問題;參考依據。這是對學術觀點和理論方法的整理。同時,文獻綜述還是評論性的,因此要帶著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來歸納和評論文獻,而不僅僅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堆砌」。
要想寫好論文開題報告,必須認真研讀文獻,對所研究的課題有個初步的了解,知道別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為自己研究的切入點,因此,文獻調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會相當程度地影響論文開題報告的質量,是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客觀基礎。
(三)論文開題報告的格式及寫作技巧
1.論文開題報告格式
一個清晰的選題,往往已經隱含著論文的基本結論。對現有文獻的缺點的評論,也基本暗含著改進的方向。論文開題報告就是要把這些暗含的結論、論證結論的邏輯推理,清楚地展現出來。論文開題報告的寫作步驟:課題選擇—課題綜述—論題選擇—論文開題報告。論文開題報告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選題的意義;研究的主要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闡述的主要觀點);研究(工作)步驟、方法及措施;畢業論文(設計)提綱;主要參考文獻。為了寫好論文開題報告,江蘇工業學院研究生部專門出台了詳細的規定,規定論文開題報告的一般內容包括:
(1)論文開題報告——課題來源、開題依據和背景情況,課題研究目的以及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2)論文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在閱讀規定文獻量(不少於50篇,其中外文文獻佔40%以上)的基礎上,著重闡述該研究課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及發展動態,同時介紹查閱文獻的范圍以及查閱方式、手段。
(3)論文開題報告——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學術構思、研究方法、關鍵技術、技術路線、實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難點、解決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預期目標。
(4)論文開題報告——擬採用的實驗手段,所需科研和實驗條件,估計課題工作量和所需經費,研究工作進度計劃。
(5)論文開題報告——主要參考文獻,列出至少10篇所查閱參考的文獻。
2.論文開題報告的寫作技巧
(1)提出問題注意「層次」
選題是撰寫學術論文的第一步,選題是否妥當,直接關繫到論文的質量,甚至關繫到論文的成功與否。不同於政策研究報告,學術文章聚焦理論層面、解決理論問題。有的學生的選題不具有新穎性,內容沒有創新,僅僅是對前人工作的總結,或是對前人工作的重復。在選題時要堅持先進性、科學性、實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則。在提出問題時,要以「內行」看得懂的術語和明確的邏輯來表述。選題來源包括:1、與自己實際工作或科研工作相關的、較為熟悉的問題;2、自己從事的專業某問題發展迅速,需要綜合評價;3、從掌握的大量文獻中選擇反映本學科的新理論、新技術或新動向的題目。
所選題目不宜過大,越具體越容易收集資料,從某一個側面入手,容易深入。
(2)瞄準主流文獻,隨時整理
文獻資料是撰寫好學術論文的基礎,文獻越多,就越好寫,選擇文獻時應選擇本學科的核心期刊、經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選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學性; 選擇文獻應先看近期的(近3~5年),後看遠期的,廣泛閱讀資料,有必要時還應找到有關文獻所引用的原文閱讀,在閱讀時,注意做好讀書卡片或讀書筆記。
整理資料時,要注意按照問題來組織文獻資料,寫文獻綜述時不是將看過的資料都羅列和陳述出來,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將其提煉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寫出好的文獻綜述,也才能寫出好的論文開題報告,進而為寫出好的論文打下基礎。
(3)研究目標具體而不死板
一般論文開題報告都要求明確學位論文的研究目標,但筆者認為,研究目標不宜規定得太死板,這是因為,即使條件一定,目標是偏高還是偏低,往往難於准確判斷,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個實驗室條件不同,具體研究時條件也不同。學位論文選題和研究目標體現了研究工作的價值特徵。
三、論文開題報告的質量保證
為了保證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提高論文質量,就必須對論文開題報告進行評價。論文開題報告會由3~5位相關學科的專家對論文開題報告進行評議,與企業合作的重大科研項目可以聘請1~2位相應企業的具有高級職稱的專家參加,不同學科的論文開題報告的側重點不同。江蘇工業學院研究生部規定學生必須進行論文開題報告,並規定了統一的格式,設計了專門的論文開題報告評審表,論文開題報告會上研究生應對課題進行詳細匯報,並對專家提問做出必要的解釋和說明。論文開題報告的成績考核以合格、不合格記。評審小組成員最後簽名並給出學生是否合格的評審意見,並以百分制打出具體的分數。論文開題報告成績不合格者,不得進入課題研究。
為了提高論文質量,研究生必須首先從思想上重視論文開題報告,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積累,從各個方面提高能力,尤其要注意培養通過理論思維發現研究問題的能力。論文開題報告是研究工作的開始,良好的開端為優秀的學位論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㈤ 求一份2000字一內的機械加工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每周一次!(機械加工)
㈥ 求一篇關於機械熱加工的實習報告
1課題名稱
數控銑床及加工中心產品設計
2選題理由
製造技術是各國經濟競爭的重要支柱之一,經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先進的製造技術,而機床是機械製造技術重要的載體,它標志著一個國家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機床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先行部門,擔負這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現代化技術裝備的任務,以1994年為例,全世界基礎的消費額達261.7億美元。其中美國的消費額56億美元、中國33.6億美元。所以,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機床工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機械製造業中,大批大量生產時採用專用機床、組合機床、專用自動線等並配以相應的工裝,這些設備的初期投資費用大、生產准備時間長,並且不適應產品的更新換代。單件小批生產時,由於產品多變而不宜採用專用機床,特別是在國防、航空、航天和深潛的部門,其零件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幾何形狀也日趨復雜,且改型頻繁,生產周期短,這就要求迅速適應不同零件的加工。書空機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自動化機床,它較好的解決了小批量、品種多變化、形狀復雜和精度高的零件的自動化加工問題。隨著計算機技術,特別是微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數控機床上的應用,機床數控技術正從普通數控向計算機數控發展。一個國家數控機床的擁有量(相對值),標志著這個國家機械製造業的現代化程度。數控銑床和加工中心因其特有的加工方式及其加工范圍廣在數控機床中佔有重大的比例,因此研究《數控銑床及加工中心產品設計》具有重大意義。
3國內外研究現狀
當今世界,工業發達國家對機床工業高度重視,競相發展機電一體化、高質量、高精、高效、自動化先進機床,以加速工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長期以來,歐、美、亞在國際市場上相互展開激烈競爭,已形成一條無形戰線,特別是隨微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數控機床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加速發展,各方用戶提出更多需求,早已成為四大國際機床展上各國機床製造商競相展示先進技術、爭奪用戶、擴大市場的焦點。中國加入WTO後,正式參與世界市場激烈競爭,今後如何加強機床工業實力、加速數控機床產業發展,實是緊迫而又艱巨的任務。 數控機床出現至今的50年,隨科技、特別是微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美、德、日三國是當今世上在數控機床科研、設計、製造和使用上,技術最先進、經驗最多的國家。
例如:在19世紀初時是1mm級,到20世紀初時提高到了0.01mm級.而近30年來,普通機械加工的精度已從0.01mm提高到0.005mm級,精密加工的精度已從1um級提高到0.02um級,超精密加工的精度已從0.~0.01um級進入納米級.在表面粗糙度方面,日本用螢光碳素泡沫拋光劑和細微SiO2粉末拋光工作,成功獲得了小於0.0005um的表面粗糙度.過去們只注意表面粗糙度、波度和紋理等表面特徵,忽視了表面之下0.38mm范圍內的內部效應,即次表面效應對零件可靠性的影響.這方面尚需深入研究,採取相應措施,方能提高產品的質量和使用壽命及可靠性.
中國於1958年研製出第一台數控機床,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兩大階段。在1958~1979年間為第一階段,從1979年至今為第二階段。第一階段中對數控機床特點、發展條件缺乏認識,在人員素質差、基礎薄弱、配套件不過關的情況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終因表現欠佳,無法用於生產而停頓。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盲目性大,缺乏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在第二階段從日、德、美、西班牙先後引進數控系統技術,從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奧、韓國、台灣省共11國(地區)引進數控機床先進技術和合作、合資生產,解決了可靠性、穩定性問題,數控機床開始正式生產和使用,並逐步向前發展。在20餘年間,數控機床的設計和製造技術有較大提高,主要表現在三大方面:培訓一批設計、製造、使用和維護的人才;通過合作生產先進數控機床,使設計、製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縮小了與世界先進技術的差距;通過利用國外先進元部件、數控系統配套,開始能自行設計及製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軸聯動加工的數控機床,供應國內市場的需求,但對關鍵技術的試驗、消化、掌握及創新卻較差。至今許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動化刀具、數控系統依靠國外技術支撐,不能獨立發展,基本上處於從仿製走向自行開發階段,與日本數控機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缺乏象日本「機電法」、「機信法」那樣的指引;嚴重缺乏各方面專家人才和熟練技術工人;缺少深入系統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數控系統不配套;企業和專業間缺乏合作,基本上孤軍作戰,雖然廠多人眾,但形成不了合力。
4研究內容:
1. 按圖紙要求制定真確的工藝方案
2. 選擇合理的刀具和切削工藝參數
3. 編寫數控加工程序
5研究方法:
首先閱讀大量相關文獻資料,教材及新聞背景資料,包括機械製造的原理及方法,質量管理應用,數控機床現有技術水準,國際水平探討方面的書籍,報刊.以了解可靠性的內容,質量管理的概況和數控機床領域的基本知識體系.然後通過調研,進一步了解企業現狀及需求.接下來進行分析與設計.確定數據來源的真實准確.再進行系統設計
由於現有設備所採用的是分析設計方法,因此可以首先對原有設備進行適當的測試與調試,然後使用快速原型方法來提高加工質量,等得到企業有效的反饋信息後再可以考慮用統計分析法和棕合法進行接下去的再分析,再設計
6進展按排:
1准備階段(12月15日~12月30日).搜集有關資料,准備參考資料
2完成開題報告及論文大綱交老師批閱(1月1日~1月15日)
3依據論文大綱完成論文一稿交老師批閱(1月16日~3月10日)
4完成論文二稿交老師批閱(3月11日~4月10日)
5完成三稿(4月11日~4月30日)
6完成相關論文簡介、答辯提綱,准備答辯階段(5月1日~5月10日)
7畢業設計答辯階段(5月中旬)
7主要參考資料:
1周昌治,楊忠鑒,趙之淵,陳廣凌,機械製造工藝學,,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2006年12月第6次印刷,
2張麗華,馬立克,數控編程與加工技術,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第2版
4. 楊建明,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第3次印刷
5. 呂天玉,宮波,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第3次印刷
6. 高波,機械製造基礎,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第1次印刷
7. 黃鶴汀,王芙蓉,金屬切削機床(上冊),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6�1第10次印刷
8成果形式:
㈦ 求調查報告範文一篇,題目不限,8000字左右。謝謝
你看可不可以?
電腦的日常維護
內容提要
如何保養和維護好一台電腦,最大限度地延長電腦的使用壽命,這是我們非常關心和經常面臨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向你介紹最基本的的電腦維護方法和應該注意的事項,讓你的電腦常常保持在比較穩定的狀態,就像新的一樣。
提綱
環境
使用習慣
硬體故障
軟體故障
電腦故障排除之「八先八後「
先調查,後熟悉
先機外,後機內
先機械,後電氣
先軟體,後硬體
先清潔,後檢修
先電源,後機器
先通病,後特殊
先外圍,後內部
正文
一、環境
環境對電腦壽命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電腦理想的工作溫度應在10℃-35℃,太高或太低都會影響配件的壽命,條件許可的話,一定要安裝空調,相對濕度應為30%-80%,太高會影響配件的性能發揮,甚至引起一些配件的短路。例如天氣較為潮濕時,最好每天都使用電腦或使電腦通電一段時間。有人認為使用電腦的次數少或使用的時間短,就能延長電腦壽命,這是片面的觀點。相反,電腦長時間不用,由於潮濕或灰塵的原因,會引起配件的損壞。當然,如果天氣潮濕到了極點,比如顯示器或機箱表面有水汽,這時是絕對不能給機器通電的。濕度太低易產生靜電,同樣對配件的使用不利。另外,空氣中灰塵含量對電腦影響也較大。灰塵大,天長日久就會腐蝕各配件的電路板。所以,要經常對電腦進行除塵。
電腦對電源也有要求。交流電正常的范圍應在220V±10%,頻率范圍是50Hz±5%,並且具有良好的接地系統。有可能的話,應使用UPS來保護電腦,使得電腦在市電中斷時能繼續運行一段時間。
二、使用習慣
個人使用習慣對電腦的影響也很大,首先是要正常開關機,開機的順序是,先打開外設(如列印機,掃描儀等)的電源,顯示器電源不與主機電源相連的,還要先打開顯示器電源,然後再開主機電源。關機順序相反,先關閉主機電源,再關閉外設電源。其道理是,盡量地減少對主機的損害,因為在主機通電的情況下,關閉外設的瞬間,對主機產生的沖擊較大。關機後一段時間內,不能頻繁地做開機關機的動作,因為這樣對各配件的沖擊很大,尤其是對硬碟的損傷更為嚴重。一般關機後距離下一次開機的時間,至少應有10秒鍾。特別要注意當電腦工作時,應避免進行關機操作。如機器正在讀寫數據時突然關機,很可能會損壞驅動器(硬碟、軟碟機等);更不能在機器工作時搬動機器。當然,即使機器未工作時,也應盡量避免搬動機器,因為過大的振動會對硬碟一類的配件造成損壞。另外,關機時必須先關閉所有的程序,再按正常的順序退出,否則有可能損壞應用程序。
三、硬體故障
安裝好一台電腦後,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故障,這些故障可能是硬體的故障,也可是軟體的故障。一般情況下,剛剛安裝的機器出現硬體故障的可能性較大,機器運行一段時間後,其故障率相對降低。對於硬體故障,我們只要了解各種配件的特性及常見故障的發生,就能逐個排除各個故障。
1. 接觸不良的故障
接觸不良一般反映在各種插卡、內存、CPU等與主板的接觸不良,或電源線、數據線、音頻線等的連接不良。其中各種介面卡、內存與主板接觸不良的現像較為常見,通常只要更換相應的插槽位置或用像皮擦一擦金手指,就可排除故障。
2.未正確設置參數
CMOS參數的設置主要有硬碟、軟碟機、內存的類型,以及口令、機器啟動順序、病毒警告開關等等。由於參數沒有設置或沒有正確設置,系統都會提示出錯。如病毒警告開關打開,則有可能無法成功安裝Windows 95。
3.硬體本身故障
硬體出現故障,除了本身的質量問題外,也可能是負荷太大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如電源的功率不足或CPU超頻使用等,都有可能引起機器的故障。
四、軟體故障
軟體故障通常是由硬體驅動程序安裝不當或是病毒破壞引起的。
如未安置驅動程序或驅動程序之間產生沖突,則在Windows 95/98下的資源管理中可以發現一些標記,其中「?」表示未知設備,通常是設備沒有正確安裝,「!」表示設備間有沖突,「×」表示所安裝的設備驅動程序不正確。
病毒對電腦的危害是眾所周知的,輕則影響機器速度,重則破壞文件或造成死機。為方便隨時對電腦進行保養和維護,必須准備工具如干凈的DOS啟動盤或Windows98啟動盤,以及殺毒軟體和磁碟工具軟體等,以應付系統感染病毒或硬碟不能啟動等情況。此外還應准備各種配件的驅動程序,如光碟機、音效卡、顯示卡、MODEM等。軟碟機和光碟機的清洗盤及其清洗液等也應常備。(波波)
電腦故障檢修之「望、聞、聽、切」法
在中醫學上,「望、聞、問、切」是一種傳統的診斷病症的方法,今天,本人把「望、聞、聽、切」四診法應用於電腦故障的檢修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望」即觀察系統板卡的插頭、插座是否歪斜,電阻、電容引腳是否相碰,表面是否燒焦,晶元表面是否開裂,主板上的銅箔是否燒斷。還要查看是否有異物掉進主板的元器件之間(造成短路),也可以看看板上是否有燒焦變色的地方,印刷電路板上的走線(銅箔)是否斷裂等等。
「聞」即辨聞主機、板卡中是否有燒焦的氣味,便於發現故障和確定短路所在地。
「聽」即監聽電源風扇、軟/硬碟電機或尋道機構、顯示器變壓器等設備的工作聲音是否正常。另外,系統發生短路故障時常常伴隨著異常聲響。監聽可以及時發現一些事故隱患和幫助在事故發生時即時採取措施。
「切」即用手按壓管座的活動晶元,看晶元是否松動或接觸不良。另外,在系統運行時用手觸摸或靠近CPU、顯示器、硬碟等設備的外殼根據其溫度可以判斷設備運行是否正常;用手觸摸一些晶元的表面,如果發燙,則為該晶元損壞。
下面我就簡單描述一下自己的親身體驗:
今天上午,上機一按Power電源開關時,計算機出現死一樣的寂靜。我不由得大吃一驚,直覺告訴我,計算機出毛病了,開機後的唯一現象,就是只有顯示器通電指示燈發亮,主機電源指示燈不亮。由於我的電腦是一台6X86組裝機,顯示器電源線直接插在主機的電源輸出插座上,因此,可以斷定,從市電插座到電源線,又到主機電源插座是正常的,問題就出在主機電源以後的部件中。
在卸掉所有的外接連線後,打開立式機箱,再將機箱上方電源部件的所有直流電源輸出線和開關卸下來。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要特別注意兩組主板電源線的正確位置,因為主板的兩組電源線中,其中一組電源線有公共地線、+5V和+12V輸出線,還有一根-5V輸出線。另一組除了公共地線、+5V和+12V電源線之外,還有兩根分別是-12V輸出線和PG線。這兩組電源線在復原時若位置搞反了,必將鑄成大錯。但這兩組電源線安裝非常簡單也有特點,即兩組電源的黑色地線都在中間。
將電源部件的外殼打開後,筆者發現電源部件結構並不復雜,主要由變壓器、整流、濾波和穩壓部件組成。由於主機的輸出功率一般有幾十瓦特,而引入市電後先通過分壓和整流後再由逆變電路變壓,這樣就使得整流、濾波和穩壓電流較大,所以這些元件大都是大容量電解電容、大功率晶體管元件,且大部分都有較大的散熱片散熱。通過對電路板的分析,認清了電流基本走向是插座→保險管→分壓功率電阻→濾波整流功率電容→功率三級晶體管→變壓器→後極的穩壓系統,一般高電壓大電流功率元件大多數在變壓器前面。
據以往的經驗可知,電源系統中最易損壞的是保險管和各功率元件,特別是在沒有任何電流輸出時,往往不是保險管損壞就是前端功率元件損壞,從而使得電源系統出現鎖閉現象。按慣例,首先檢查保險管,在仔細檢查後,又用萬表測試一次,保險管是好的。只可能是後級部分了,即十有八九是功率元件損壞了。檢查功率型分壓電阻,分壓電阻直接承擔將220V交流電分壓為180V左右交流電的任務,斷路或被擊穿的可能性較大,測試它的電阻的方法既簡單又方便,測試後也是完好無損。
再來檢查濾波整流電容,該電容是額定電壓值為200V、容量為220μF的大容量電解電容器。顯然,為了取得較為平整的、濾波系數適當的整流直流電,才採用較大容量的電解電容。由於是全波整流,因此有兩個大電容器。大電容器的測試必須取下來,如果是軟擊穿,在非帶電狀態下還很難測試。為了穩妥,我先沒有焊下電容器,而是認真觀察電容器有沒有異樣,聞聞電容器有沒有異味,並將兩只電容器進行比較,因為一般情況下,不可能兩只電容器同時損壞。通過仔細觀察,我發現其中有一隻電容器的頂部較另一隻電容的頂部略高一點。電解電容因內部有大量電解質,若長期工作在濾電狀態下,就很容易使電解液發熱,這樣又反過來加速電容器的漏電,當這種惡性循環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電容器要麼被徹底擊穿,要麼電流過大使電容器斷路。但有同一個現象,那就是電容器因電解液發熱膨脹,出現外殼鼓起,甚至炸裂的損壞現象。可以肯定,這只電容器是有問題的。趕快買來同樣額定電壓和容量的電解電容替代安裝。啊哈!問題就在這里。當然,在安裝時一定要注意電解電容的正負級,不要搞反了。一般來講,正規機箱中電源電路板上都有電解電容正負極標志,如果沒有標明,用戶在將原裝電容器焊下時應用筆標明正負極。
小結:電腦出現的故障,既有復雜故障,也有簡單故障,實踐證明,不管是復雜故障還是簡單故障,其中大部分故障都有一定的蛛絲馬跡,甚至是一些十分明顯的外觀表現,比如電容器體積膨脹和炸裂現象、電阻燒糊或燒黑現象、晶體管炸開或破裂現象、變壓器有燒焦味等,以及那些沒有安裝散熱片的非功率型集成塊的表面出現嚴重發熱現象等(注意:檢查集成塊時,只能在開機一段時間後關機,再用手指觸摸集成塊表面。千萬不要在帶電狀態下觸摸集成塊,因為那將會因手上的高壓靜電擊穿集成塊,造成新的故障點。人的手上一般都有上萬伏的高壓靜電,只是電量極小,很難為人感覺,但擊穿集成塊卻綽綽有餘)。只要你能通過「望、聞、聽、切」,並認真分析,其中的大部分故障,你完全可以採用簡單的方法來順利解決。
常見驅動程序的安裝以及注意事項
可能驅動程序的安裝對大多數朋友來說都是小菜一碟,但還是有不少初學電腦的朋友因為不能正確的安裝驅動程序而苦惱。今天筆者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安裝電腦硬體驅動程序的經驗,希望能對大家安裝驅動程序有點幫助。
主板驅動的安裝
目前所有的主板都提供「傻瓜化」安裝驅動程序,只要依次用滑鼠選安裝條即可。筆者建議在安裝驅動程序的時候先安裝主板驅動程序。不少主板,特別是採用INTEL晶元組的產品,都要求在先安裝主板驅動以後才能安裝別的驅動程序。所以,我們還是先安裝主板驅動程序為佳。INTEL主板驅動為兩個文件,而且有安裝次序之分。筆者試過很多次都需要先安裝INF,再安裝IAA。安裝INF後最好重新啟動電腦,否則會提示不能安裝。而威盛和NF主板驅動則方便的多,只需要執行一個程序就能全部完成。安裝的時候直接執行安裝程序,然後依次點「下一步」即可,直到系統提示重新啟動。這里筆者多說一句,有時候CPU(主要是AMD的處理器)都需要安裝驅動,筆者就發現在WIN XP下安裝AMD處理器驅動以後系統性能有一定的提升。所以使用AMD處理器的朋友要仔細查看一下你的驅動盤,看看上面有沒有CPU驅動的說明。
顯卡驅動的安裝
在顯卡附帶的驅動盤內一般都附帶了多個版本的驅動程序,但不是最新的驅動就一定最合適。安裝WIN2000以上的操作系統的朋友最好安裝通過微軟認證的驅動。而安裝WIN98或者WINME操作系統的則沒什麼講究,如果發現安裝顯卡驅動以後出現死機的情況,建議更換其他版本的驅動程序。
音效卡驅動程序的安裝
很多朋友可能不清楚自己的主板到底集成什麼音效卡,安裝的時候面對眾多的驅動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取捨。筆者建議,在安裝驅動程序之前,最好先看清楚主板上的音效卡晶元型號,或者看主板說明書上關於音效卡型號的標注,然後在安裝相應的驅動程序。筆者以前遇到過很多朋友因為安裝了不合適的音效卡驅動而導致電腦發生不正常,要命是有些驅動在安裝的時候並沒有「無法安裝」之類的提示,所以很多朋友也不知道安裝的正確與否。
網卡驅動的安裝
目前大多數主板都集成了網卡,這類產品的驅動安裝還是比較容易的。遺憾的是部分集成的威盛網卡容易出現安裝的時候會遇到不能被正確識別的問題。這時候一定要仔細研究說明書然後安裝。筆者就遇到過不少在WIN98系統下無法正常安裝威盛網卡的問題,大家千萬要注意啊。
USB介面驅動的安裝
WIN98根本不能達到USB2.0的傳輸速度,所以在WIN98下只安裝USB1.X的驅動就可以。在WIN2000以上系統當中同樣需要安裝補丁以後才能達到正常USB2.0的速度。所以安裝USB驅動的時候大家要注意一下。
列印機、掃描儀驅動的安裝
有不少的外設產品需要先執行驅動安裝文件,然後根據安裝提示連接,否則會出現無法安裝的問題。例如方正一些型號的列印機。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同樣建議先仔細研究說明書,然後根據說明進行安裝。如果發現安裝錯誤,建議在設備管理器中刪除安裝錯誤的設備,然後重新安裝正確的驅動程序。
RAID驅動程序的安裝
以前有朋友提到過在WIN XP下安裝RAID驅動需要在安裝操作系統的時候進行。這里提醒安裝RAID的朋友注意一下。INTEL 865晶元組中需要安裝RAID時,要用軟盤進行安裝。
另筆者想說的是,對於安裝驅動來說,WIN XP操作系統是所有操作系統當中最方便的,如果怕麻煩的朋友最好選擇安裝WIN XP。但即便是WIN XP也不是支持所有的硬體,一樣有很多設備需要手動安裝驅動程序。 如果發現驅動程序安裝錯誤,而刪除設備以後又不能正確安裝應該怎麼辦呢(這種情況在WIN98中出現的較多)?大家只要找到WINDOWS目錄中的INF中相應的文件刪除就可以了。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電腦基礎知識少、英文不好的朋友千萬別輕易嘗試,否則有可能需要重新安裝系統。
電腦故障排除之「八先八後」
相對於其它電器產品來說,電腦是一個容易出這樣那樣故障的東東。電腦出故障了,是許多電腦愛好者頭痛的事情,該如何來應對及解決我們所遇到的電腦故障呢?在此我總結撰寫了一篇電腦維護中的「八先八後」法則,拋磚引玉,以饗讀者——
一、先調查,後熟悉
無論是對自己的電腦還是別人的電腦進行維修,首先要弄清故障發生時電腦的使用狀況及以前的維修狀況,才能對症下葯。此外,在對其電腦進行維修前還應了解清楚其電腦的軟硬體配置及已使用年限等等,做到有的放矢。
實例解析――
如一操作系統為PWIN98第一版的電腦在使用中頻繁出現系統死機與「非法操作」提示增多現象,十分惱人,該用戶准備重新格式化磁碟重裝操作系統。筆者覺得不用這么麻煩,筆者仔細看了其電腦的配置與軟硬體安裝情況並用殺毒軟體查毒後……經筆者詢問,該用戶稱最近安裝了新版的IE6瀏覽器,會不會是IE6瀏覽器與其系統兼容性不好呢?筆者嘗試在「添加/刪除程序」欄里卸載掉新版的IE6瀏覽器,重新啟動電腦後,故障現象不再頻繁發生。所以對於這類故障不忍將新安裝的軟體或硬體或驅動/DirectX等卸掉如不能解決問題再做動大手筆的維護工作。
二、先機外,後機內
對於出現主機或顯示器不亮等故障的電腦,應先檢查機箱及顯示的外部件,特別是機外的一些開關、旋鈕是否調整外部的引線、插座有無斷路、短路現象等,不要認為這些是不關緊要的小處,實踐證明許多用戶的電腦故障都是由此而起的。當確認機外部件正常時,再打開機箱或顯示進行檢查。
實例解析――
一電腦在搬動位置後出現主機不亮(主機風扇也不轉)的故障,該用戶認為是主機電源年久失修被損毀,打開機箱准備拆下電源更換。筆者觀察其主機和顯示器分別用一根電源線從電源插座連接,而顯示器顯示正常。本著先簡單後容易的原則先將主機的電源插頭換一個電源插孔試之,無效,便將正常使用的顯示器電源線取下連接主機,主機恢復正常。將問題線接上顯示器,也不亮,證明問題就來自這看似不起眼的電源線(內部斷路)。
三、先機械,後電氣
對於光碟機及列印機等外設而言,先檢查其有無機械故障再檢查其有無電氣故障是檢修電腦的一般原則。例如CD光碟機不讀盤,應當先分清是機械原因引起的(如或光頭的問題),還是由電氣毛病造成的。只有當確定各部位轉動機構及光頭無故障時,再進行電氣方面的檢查。
實例解析――
一購一年多40速光碟機,故障現象為讀不出盤。筆者接手後,拆開光碟機先觀察了一下光碟機的內部結構狀況,此款光碟機為全鋼結構,一般應不會存在較嚴重的機械情況,筆者也沒有急於在它的光頭和加大激光頭功率上進一步「摧殘」它。放進一張碟片,筆者仔細的觀察了一下碟片的旋轉及光頭給件的動作,下進等電機的進退情況,發現碟片的旋轉基本正常,電機的進退也沒太大問題,反而光頭組件在空載或加碟片的情況下,在滑動桿上滑動十分吃力,關掉電源,用手輕輕推了幾下光頭組件使其在桿上滑動,有很明顯的遲滯感。這時筆者再重點觀察這款光碟機的滑動桿,見其上邊原本應白色的潤滑油已變成了淺黑色,拿到光線較強的地方甚至可見密密的灰塵雜質,難怪滑動不靈活了。先用純酒精將滑動組件上的已含雜質的潤滑油清理干凈,然後再重新加上新的潤滑油,然後重新試機,讀盤恢復正常。
四、先軟體,後硬體
先排除軟體故障再排除硬體問題,這是電腦維修中的重要原則。例如WINDOWS系統軟體的被損壞或丟失可能造成死機故障的產生,因為系統啟動是一個一步一個腳印的過程,哪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錯誤,如果存在損壞的執行文件或驅動程序,系統就會僵死在這里。但電腦各部件的本身問題,插接件的介面接觸不良問題,硬體設備的設置問題例如BIOS,驅動程序的是否完善,與系統的兼容性,硬體供電設備的穩定性,以及各部件間的兼容性抗外界干擾性等等也有可能引發電腦硬體死機故障的產生。我們在維修時應先從軟的方面著手再考慮硬的。
實例解析――
一台電腦啟動自檢後,在屏幕上顯示「No ROMBasic,System Halted」信息後死機,硬碟燈也長亮不熄。排除了硬碟壞道的原因,很明顯造成這一故障的原因是硬碟的引導程序被破壞,造成系統找不到硬碟而死機。修復這種故障的辦法很多。如大家可採用KV300,它能很輕松的解決硬碟引導區被破壞的故障,其使用方法很簡單大家可參考下KV300的說明文件筆者在此就不多話了,而如果你沒有它那麼也可用軟盤啟動電腦後在純DOS狀態下,執行特別的「FDISK/MBR」命令,它也可強行將正確的主引導程序及結束標識覆蓋在硬碟的主引導區上,但大家要注意的是這個命令有一定的危險性。
五、先清潔,後檢修
檢查機箱內部配件時,應先著重看看機內是否清潔,如果發現機內各元件、引線、走線及金手指之間有塵土、污物、蛛網或多餘焊錫、焊油等,應先加以清除,再進行檢修,這樣既可減少自然故障,又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實踐表明,許多故障都是由於臟污引起的,一經清潔故障往往會自動消失。
實例解析 ――
一電腦在一次打開機箱安裝一新顯卡後,出現重新開機後顯示器黑屏,機內喇叭發出連續的長聲「嘀嘀」蜂鳴報警聲。故障分析:機箱內喇叭發出連續的鳴叫,這是典型的內存報錯故障。雖然說大家在拆機或搬動電腦時有可能並沒有去動內存條,但是內存是個精密東東,它的大敵就是灰塵,而你的電腦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機箱內就很可能鋪上薄薄一層余灰,而和CPU靠得較近的內存更是最大的「受害者」,CPU風扇吹來的灰塵,很可能給你的內存上鋪上厚厚一層,稍有震動灰塵就有可能掉入內存插槽里,引起局部短路或接觸不良,造成起動電腦時顯示器黑屏和機箱內喇叭報錯。對於這種情況,你肯定應該先檢查內存的安裝情況,可用手先按幾下內存再開機,看其接觸是否變好,如還不行;那麼你可以將內存取下,先將內存表面的灰塵打掃干凈,然後再用小號細毛刷仔仔細細將內存插槽內清掃干凈,然後重新插好內存故障一般就可排除。
六、先電源,後機器
電源是機器及配件的心臟,如果電源不正常,就不可能保證其它部分的正常工作,也就無從檢查別的故障。根據經驗,電源部分的故障率在機中占的比例最高,許多故障往往就是由電源引起的,所以先檢修電源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實例解析 ――
一台15寸顯示器出現無光柵無圖像且能聽見電源發出明顯「吱吱」聲的顯示故障。故障分析:從故障現象分析來看電源電路,行掃描電路,主要負載電路有故障是造成這類問題的原因。由於電源發出「吱吱」聲表明開關電源已工作,因此表明開關變壓器以前的電路基本無問題。首先用萬用表檢查五個輸出端電壓是否正常,結果發現電源濾波電容器C117的正極端為0V,而正常應為名5V左右,顯然不正常,這表明其周邊電路元器件存在短路或開路現象。使用測量電流的方法發現L105電流很小,進一步懷疑其前面的整流二極體VD106有問題,用替換法將其更換後故障排除。
七、先通病,後特殊
根據電腦故障的共同特點,先排除帶有普遍性和規律性的常見故障,然後再去檢查特殊的故障,以便逐步縮小故障范圍,由面到點,縮短修理時間。
實例解析--一電腦在更換主板重新啟動電腦後出現電源燈亮但系統不自檢顯示器黑屏的故障。打開機箱,仔細觀察,發現CPU風扇正常運轉,關掉電源後仔細檢查板卡的安裝,重點重新安裝內存條及顯卡,檢查主板的相關跳線等情況,確認無誤,遂採用「最小系統法」排除故障,去掉硬碟光碟機等的連接線,只保持主板,CPU,內存,顯卡的最小系統,開機後系統順利開啟。便重點檢查光碟機和硬碟的連接情況,當上好光碟機後上述故障重新出現,難道是光碟機沒上好,該光碟機單獨接在IDE2匯流排介面上,筆者檢查發現,該光碟機連接用的IDE線接頭上無防反插的凸塊,難道是接反了?仔細一看果不其然,正確上好後系統正常起。
八、先外圍,後內部
在檢查電腦或配件的重要元器件時,不要先急於更換或對其內部或重要配件動手,而應檢查其外圍電路,在確認外圍電路正常時,再考慮更換配件或重要元器件。若不問青紅皂白,一味更換配件或重要元器件了事,只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從維修實踐可知,配件或重要元器件外圍電路或機械的故障遠高於其內部電路。
㈧ 機械加工 實訓報告 誰知道哪裡有的啊 !!!
1課題名稱
數控銑床及加工中心產品設計
2選題理由
製造技術是各國經濟競爭的重要支柱之一,經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先進的製造技術,而機床是機械製造技術重要的載體,它標志著一個國家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機床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先行部門,擔負這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現代化技術裝備的任務,以1994年為例,全世界基礎的消費額達261.7億美元。其中美國的消費額56億美元、中國33.6億美元。所以,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機床工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機械製造業中,大批大量生產時採用專用機床、組合機床、專用自動線等並配以相應的工裝,這些設備的初期投資費用大、生產准備時間長,並且不適應產品的更新換代。單件小批生產時,由於產品多變而不宜採用專用機床,特別是在國防、航空、航天和深潛的部門,其零件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幾何形狀也日趨復雜,且改型頻繁,生產周期短,這就要求迅速適應不同零件的加工。書空機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自動化機床,它較好的解決了小批量、品種多變化、形狀復雜和精度高的零件的自動化加工問題。隨著計算機技術,特別是微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數控機床上的應用,機床數控技術正從普通數控向計算機數控發展。一個國家數控機床的擁有量(相對值),標志著這個國家機械製造業的現代化程度。數控銑床和加工中心因其特有的加工方式及其加工范圍廣在數控機床中佔有重大的比例,因此研究《數控銑床及加工中心產品設計》具有重大意義。
3國內外研究現狀
當今世界,工業發達國家對機床工業高度重視,競相發展機電一體化、高質量、高精、高效、自動化先進機床,以加速工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長期以來,歐、美、亞在國際市場上相互展開激烈競爭,已形成一條無形戰線,特別是隨微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數控機床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加速發展,各方用戶提出更多需求,早已成為四大國際機床展上各國機床製造商競相展示先進技術、爭奪用戶、擴大市場的焦點。中國加入WTO後,正式參與世界市場激烈競爭,今後如何加強機床工業實力、加速數控機床產業發展,實是緊迫而又艱巨的任務。 數控機床出現至今的50年,隨科技、特別是微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美、德、日三國是當今世上在數控機床科研、設計、製造和使用上,技術最先進、經驗最多的國家。
例如:在19世紀初時是1mm級,到20世紀初時提高到了0.01mm級.而近30年來,普通機械加工的精度已從0.01mm提高到0.005mm級,精密加工的精度已從1um級提高到0.02um級,超精密加工的精度已從0.~0.01um級進入納米級.在表面粗糙度方面,日本用螢光碳素泡沫拋光劑和細微SiO2粉末拋光工作,成功獲得了小於0.0005um的表面粗糙度.過去們只注意表面粗糙度、波度和紋理等表面特徵,忽視了表面之下0.38mm范圍內的內部效應,即次表面效應對零件可靠性的影響.這方面尚需深入研究,採取相應措施,方能提高產品的質量和使用壽命及可靠性.
中國於1958年研製出第一台數控機床,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兩大階段。在1958~1979年間為第一階段,從1979年至今為第二階段。第一階段中對數控機床特點、發展條件缺乏認識,在人員素質差、基礎薄弱、配套件不過關的情況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終因表現欠佳,無法用於生產而停頓。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盲目性大,缺乏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在第二階段從日、德、美、西班牙先後引進數控系統技術,從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奧、韓國、台灣省共11國(地區)引進數控機床先進技術和合作、合資生產,解決了可靠性、穩定性問題,數控機床開始正式生產和使用,並逐步向前發展。在20餘年間,數控機床的設計和製造技術有較大提高,主要表現在三大方面:培訓一批設計、製造、使用和維護的人才;通過合作生產先進數控機床,使設計、製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縮小了與世界先進技術的差距;通過利用國外先進元部件、數控系統配套,開始能自行設計及製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軸聯動加工的數控機床,供應國內市場的需求,但對關鍵技術的試驗、消化、掌握及創新卻較差。至今許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動化刀具、數控系統依靠國外技術支撐,不能獨立發展,基本上處於從仿製走向自行開發階段,與日本數控機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缺乏象日本「機電法」、「機信法」那樣的指引;嚴重缺乏各方面專家人才和熟練技術工人;缺少深入系統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數控系統不配套;企業和專業間缺乏合作,基本上孤軍作戰,雖然廠多人眾,但形成不了合力。
4研究內容:
1. 按圖紙要求制定真確的工藝方案
2. 選擇合理的刀具和切削工藝參數
3. 編寫數控加工程序
5研究方法:
首先閱讀大量相關文獻資料,教材及新聞背景資料,包括機械製造的原理及方法,質量管理應用,數控機床現有技術水準,國際水平探討方面的書籍,報刊.以了解可靠性的內容,質量管理的概況和數控機床領域的基本知識體系.然後通過調研,進一步了解企業現狀及需求.接下來進行分析與設計.確定數據來源的真實准確.再進行系統設計
由於現有設備所採用的是分析設計方法,因此可以首先對原有設備進行適當的測試與調試,然後使用快速原型方法來提高加工質量,等得到企業有效的反饋信息後再可以考慮用統計分析法和棕合法進行接下去的再分析,再設計
6進展按排:
1准備階段(12月15日~12月30日).搜集有關資料,准備參考資料
2完成開題報告及論文大綱交老師批閱(1月1日~1月15日)
3依據論文大綱完成論文一稿交老師批閱(1月16日~3月10日)
4完成論文二稿交老師批閱(3月11日~4月10日)
5完成三稿(4月11日~4月30日)
6完成相關論文簡介、答辯提綱,准備答辯階段(5月1日~5月10日)
7畢業設計答辯階段(5月中旬)
7主要參考資料:
1周昌治,楊忠鑒,趙之淵,陳廣凌,機械製造工藝學,,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2006年12月第6次印刷,
2張麗華,馬立克,數控編程與加工技術,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第2版
4. 楊建明,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第3次印刷
5. 呂天玉,宮波,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第3次印刷
6. 高波,機械製造基礎,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第1次印刷
7. 黃鶴汀,王芙蓉,金屬切削機床(上冊),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6�1第10次印刷
8成果形式:
以論文的形式完成
㈨ 誰可以幫我寫一份關於會計的調查報告謝了。
加強財務管理、提高管理質量 ——對**企業財務管理的調查 通過這兩天與公司高中層管理人員及各班組長的初步交流及現場調查,XX公司的管理狀況初步調查結果如下:
一、公司基本情況簡介
該公司是一勞動密集型公司,生產人員較多,有180來人,大都為初高中水平的技工,年齡也大都在20歲左右。素質不高,社會經驗缺乏,甚至獨立生活能力也不強。生產經理管理他們就象父母管理孩子一樣,生活、工作、學習,各個方面都需要細心照顧。但在編制上這卻只是一個部門,這些工作全部需要由生產經理來管理。導致生產經理管理壓力很大,也很辛苦,管理效率卻不高。總的結果就是產量上不去、成本下不來。公司希望其平均人力成本在700元/人/月左右,而實際情況可能翻了一番。而生產能力卻達不到預期的要求。公司希望通過改進生產流程、加強內部管理、調整考勤機制等措施來改變目前這種狀況。
二、主要問題及初步建議
僅從公司生產流程的技術控制來看,流程是封閉和可控的,並沒有很明顯的大漏洞。但從整個體系來看,影響生產成本和管理效益的因素還是不少。從初步調查的情況來看,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受人員整體素質和年齡限制,工作責任心和主動性不足,特別是班組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導致員工管理困難,整體員工生產能力發揮不足。
解決方案建議:
a) 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員工質量意識,樹立正確質量觀:"質量是生產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
b) 建立建全各項規章管理制度(包括宿舍管理制度等),通過制度規范和管理人的行為。
c) 適當調整工資結構,降低一線工人工資水平(需要重新確定單位工資定價),相對提高班組長的工資水平,並與一線工人的產量、質量、管理績效掛鉤。達到整體工資水平下降,而關鍵崗位人員積極性提高的效果。有效發揮班組長的作用。
d) 建立合理的績效考核機制,並嚴格執行。
e) 保持適當的員工流動比率(當然不是員工辭職,而是公司淘汰辭退),形成競爭壓力,優化員工隊伍。
f) 與有關技校、職業培訓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通過為他們提供實習場地和培訓,招收適量實習生(不用付工資),建立良好的勞動力補充機制。
2、 設備陳舊,故障頻繁,導致生產效率受損
生產線上的設備有不少是服役了2-4年,配置低檔,零件老化嚴重,故障頻繁。幾乎是每天有設備需要維護,每周有設備需要更換零件,每月有設備需要報廢。另外,當需要采購設備或材料時,采購周期長,采購物資質量不穩定,也造成部分誤工甚至數據報廢的。
方案建議:適當更換和升級關鍵設備,改進流程,保證生產需要。
3、 流程不暢,造成流程堵塞和生產能力不得已閑置。
雖然生產流程本身設計是封閉和可控的,但大流程仍然不順。比如由於各種原因造成數據備份不及時,就會因數據堵塞而影響後面工序的停工。又如質量檢驗進度跟不上,不能及時驗收時,也會產生數據堵塞。
另外,資源採集不能保證時,也會引起生產能力的閑置。
4、 材料流轉管理混亂。
材料倉庫管理混亂,存在分區隨意、堆放混亂、標示不明,甚至很多材料根本沒有標示等問題。
在生產線上,材料的流轉應該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安排製作,但因為流程執行不嚴,可能出現難做的材料分配不下去,導致同一批材料不能及時收回。
另一方面,其中一道工序必須將材料分拆開才能進行製作,一直到最後的工序。經過多個工序後,這些材料本身容易損壞,造成最後重新組裝困難,從而影響歸還。
改進方案建議:改進流程,並加大執行力度。
5、 質量標准不成熟、不明確,引起生產和質量的磨擦和矛盾。
一方面,由於員工質量意識不強,生產過程質量管理不嚴,產品質量依賴檢驗來保證,造成質檢工作量增加。
另一方面,因為質量控制標准本身的不成熟、不明確,執行依賴經驗化,造成由人為控制和把握的因素很大。但由於質檢人員的水平和經驗不同,對標準的靈活性、控制尺度的把握無法保持一致,造成質量控制與生產經常出現磨擦和矛盾。生產人員無所適從。
另外,生產部門與質量部門信息溝通不夠,出現生產按老標准執行,而檢驗按新標准執行的脫節問題。
改進方案建議:加強生產人員質量意識,建立、建全並細化標准,理順信息溝通流程。
6、 其它
各崗位的人員配置比例是否合理?需要對歷史工作量等數據進行分析之後才能確定。
生產場地管理混亂:有晚上在生產場地睡覺、中午在生產場地用餐等現象。材料擺放不整齊,場地不整潔等。
三、需開展的工作及初步安排建議
1、 員工培訓
按照公司"管理輸出,生產外包"的思路,首先公司需要改變對目前員工的定位認識,他們將不再是普通的操作工人,而必須成為技術專家、班組管理專家,同時也是培訓專家。我們必須通過培訓幫助他們朝這個目標努力。另外,最重要的是需要通過培訓讓員工理解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標准規范,提高生產人員的質量意識。
2、 管理流程理順和再造。
包括三個方面:
質量標准體系的建立、建全和細化;
管理體系、工作流程及其記錄表格的理順、建立和細化;
各項制度規范的制訂和建全。
四、工作階段初步設計
1、員工培訓
員工培訓可能分三個階段:
一是激勵鼓動階段,在工作開始之前進行,演講形式;
二是工作開展過程中開展的操作性培訓,形式上可能是分別交流、講解或集中上課。視需要安排。
三是實施推動培訓,在工作成果出來之後進行。形式包括集中上課和現場輔導。
2、項目實施階段
工作階段
階段工作成果
詳細調研階段
制訂詳細的改進實施方案、設計形成初步管理體系、整個項目的時間計劃、預算安排等。
設計理順階段
一個基本可執行的,包括制度、規范、標准、流程、表格在內的整套管理體系(初稿)。
審批和討論階段
對疑問進行協調、討論,對初稿進行審核和批准。
修改完善階段
根據討論的結果進行再次修訂和完善,形成最後定稿。
實施推動階段
審核執行情況並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
㈩ 求一篇關於機械專業的大學生實習報告
1課題名稱
數控銑床及加工中心產品設計
2選題理由
製造技術是各國經濟競爭的重要支柱之一,經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先進的製造技術,而機床是機械製造技術重要的載體,它標志著一個國家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機床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先行部門,擔負這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現代化技術裝備的任務,以1994年為例,全世界基礎的消費額達261.7億美元。其中美國的消費額56億美元、中國33.6億美元。所以,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機床工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機械製造業中,大批大量生產時採用專用機床、組合機床、專用自動線等並配以相應的工裝,這些設備的初期投資費用大、生產准備時間長,並且不適應產品的更新換代。單件小批生產時,由於產品多變而不宜採用專用機床,特別是在國防、航空、航天和深潛的部門,其零件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幾何形狀也日趨復雜,且改型頻繁,生產周期短,這就要求迅速適應不同零件的加工。書空機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自動化機床,它較好的解決了小批量、品種多變化、形狀復雜和精度高的零件的自動化加工問題。隨著計算機技術,特別是微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數控機床上的應用,機床數控技術正從普通數控向計算機數控發展。一個國家數控機床的擁有量(相對值),標志著這個國家機械製造業的現代化程度。數控銑床和加工中心因其特有的加工方式及其加工范圍廣在數控機床中佔有重大的比例,因此研究《數控銑床及加工中心產品設計》具有重大意義。
3國內外研究現狀
當今世界,工業發達國家對機床工業高度重視,競相發展機電一體化、高質量、高精、高效、自動化先進機床,以加速工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長期以來,歐、美、亞在國際市場上相互展開激烈競爭,已形成一條無形戰線,特別是隨微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數控機床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加速發展,各方用戶提出更多需求,早已成為四大國際機床展上各國機床製造商競相展示先進技術、爭奪用戶、擴大市場的焦點。中國加入WTO後,正式參與世界市場激烈競爭,今後如何加強機床工業實力、加速數控機床產業發展,實是緊迫而又艱巨的任務。 數控機床出現至今的50年,隨科技、特別是微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美、德、日三國是當今世上在數控機床科研、設計、製造和使用上,技術最先進、經驗最多的國家。
例如:在19世紀初時是1mm級,到20世紀初時提高到了0.01mm級.而近30年來,普通機械加工的精度已從0.01mm提高到0.005mm級,精密加工的精度已從1um級提高到0.02um級,超精密加工的精度已從0.~0.01um級進入納米級.在表面粗糙度方面,日本用螢光碳素泡沫拋光劑和細微SiO2粉末拋光工作,成功獲得了小於0.0005um的表面粗糙度.過去們只注意表面粗糙度、波度和紋理等表面特徵,忽視了表面之下0.38mm范圍內的內部效應,即次表面效應對零件可靠性的影響.這方面尚需深入研究,採取相應措施,方能提高產品的質量和使用壽命及可靠性.
中國於1958年研製出第一台數控機床,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兩大階段。在1958~1979年間為第一階段,從1979年至今為第二階段。第一階段中對數控機床特點、發展條件缺乏認識,在人員素質差、基礎薄弱、配套件不過關的情況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終因表現欠佳,無法用於生產而停頓。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盲目性大,缺乏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在第二階段從日、德、美、西班牙先後引進數控系統技術,從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奧、韓國、台灣省共11國(地區)引進數控機床先進技術和合作、合資生產,解決了可靠性、穩定性問題,數控機床開始正式生產和使用,並逐步向前發展。在20餘年間,數控機床的設計和製造技術有較大提高,主要表現在三大方面:培訓一批設計、製造、使用和維護的人才;通過合作生產先進數控機床,使設計、製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縮小了與世界先進技術的差距;通過利用國外先進元部件、數控系統配套,開始能自行設計及製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軸聯動加工的數控機床,供應國內市場的需求,但對關鍵技術的試驗、消化、掌握及創新卻較差。至今許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動化刀具、數控系統依靠國外技術支撐,不能獨立發展,基本上處於從仿製走向自行開發階段,與日本數控機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缺乏象日本「機電法」、「機信法」那樣的指引;嚴重缺乏各方面專家人才和熟練技術工人;缺少深入系統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數控系統不配套;企業和專業間缺乏合作,基本上孤軍作戰,雖然廠多人眾,但形成不了合力。
4研究內容:
1. 按圖紙要求制定真確的工藝方案
2. 選擇合理的刀具和切削工藝參數
3. 編寫數控加工程序
5研究方法:
首先閱讀大量相關文獻資料,教材及新聞背景資料,包括機械製造的原理及方法,質量管理應用,數控機床現有技術水準,國際水平探討方面的書籍,報刊.以了解可靠性的內容,質量管理的概況和數控機床領域的基本知識體系.然後通過調研,進一步了解企業現狀及需求.接下來進行分析與設計.確定數據來源的真實准確.再進行系統設計
由於現有設備所採用的是分析設計方法,因此可以首先對原有設備進行適當的測試與調試,然後使用快速原型方法來提高加工質量,等得到企業有效的反饋信息後再可以考慮用統計分析法和棕合法進行接下去的再分析,再設計
6進展按排:
1准備階段(12月15日~12月30日).搜集有關資料,准備參考資料
2完成開題報告及論文大綱交老師批閱(1月1日~1月15日)
3依據論文大綱完成論文一稿交老師批閱(1月16日~3月10日)
4完成論文二稿交老師批閱(3月11日~4月10日)
5完成三稿(4月11日~4月30日)
6完成相關論文簡介、答辯提綱,准備答辯階段(5月1日~5月10日)
7畢業設計答辯階段(5月中旬)
7主要參考資料:
1周昌治,楊忠鑒,趙之淵,陳廣凌,機械製造工藝學,,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2006年12月第6次印刷,
2張麗華,馬立克,數控編程與加工技術,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第2版
4. 楊建明,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第3次印刷
5. 呂天玉,宮波,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第3次印刷
6. 高波,機械製造基礎,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第1次印刷
7. 黃鶴汀,王芙蓉,金屬切削機床(上冊),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