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機械設備 > 鞍山亦傑工程機械

鞍山亦傑工程機械

發布時間:2021-09-02 19:13:31

❶ 聽說東電石頭樓挺牛逼 有什麼來頭

吉林省第一所大學――吉林大學舊址,坐落在吉林市船營區長春路169號(現為東北電力學院)。因為樓體牆壁均為石築,故人們稱之為「石頭樓」,這是吉林省的第一所高等學府。石頭樓是我國著名建築大師梁思成在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建築系畢業回國之後設計的第一件作品。這一點是吉林市文物處文物調研員於海民在查閱梁的建築學著作時發現的。石頭樓現已被《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中國建築史圖說》多部權威著作收錄。在東北電力學院,石頭樓甚至有某種象徵性的意義,它是學校的核心。校領導的辦公室就在石頭樓的主樓。石頭樓始建於1929年,1931年建成。70多年過去了,石頭樓雖然經歷了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命運,但是仍保存完好。東北電力學院幾代人的細心呵護,使這座近代建築史上的傑作保存了原有的風貌,讓後人能夠親眼目睹中國近代建築史的不朽之作,領略梁思成先生的設計風采。石頭樓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建築的本身。另外,這個吉林市乃至吉林省第一所高等學府所包含的歷史信息,更使這石頭樓具有了標志性的意義。■張作相辦學上世紀30年代以前,東北地區僅有沈陽一所剛剛創建的「東北大學」。吉林的應屆高中畢業生若想升學只能去「東大」,但因名額等原因所限,絕大部分家境寬裕的子弟均遠涉關內京津等地求學。對於經濟條件較差的學子來說,若想深造,則難於登天。因此,地方有識之士紛紛向吉林省當局、時任東北邊防軍副司令長官、省政府主席的張作相請願,要求創辦一所吉林省自己的大學。張作相同意後旋即著手解決新校舍的選址問題。「吉林大學」新校址原選在江南一帶,但因來往交通不便(因需擺渡過江),後又改選在吉林城西郊歡喜嶺下八百壠(即現址)。此地地勢平坦、環境靜謐,極為適宜營建校舍。1929年6月,張作相攜隨從親自前往八百壠察看地勢,勘定位置,並決定聘請時任「東北大學」建築系主任的梁思成先生任總體設計。「吉林大學」就是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背景下營建起來的。■梁思成首作梁思成,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家。他是戊戌變法主要人物梁啟超的次子,祖籍廣東 新會縣。1901年4月20日,梁思成出生於日本東京,1927年6月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獲碩士學位,1927年9月―1928年2月在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生院攻讀博士,1928年6月與一代才女、後成為清華大學建築系的中國第一位建築系女教授的林徽因結婚。1928年9月,聽說父親病重,正在歐洲進行建築考察的梁和林乘火車從西伯利亞回到中國。在沈陽接站的高出梁思成兩屆的一位清華同學(當時任東北大學工學院院長)邀請梁和林到東北大學創建建築系。梁答應了老同學的邀請,遂留在沈陽。梁思成任建築系主任,林做建築系教授,教授美術和西方建築史。那時梁和林除了教課外,也給一些有錢人家設計宅第,很是有名。張作相之所以能夠找到梁和林,一是因為他們當時在東北,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張想把「吉林大學」創辦成東北一流大學,所以要求建築一定要有風格。民國初年,軍閥混戰、地方割據,給中國的城市建設帶來了極大的阻礙,建築活動始終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到了歐美建築商在中國的各通商口岸陸續開拓市場時期,留學歐美的中國建築師紛紛起來與之抗衡,於是,國內營造歐式建築之風大盛。時至上世紀30年代末,中國的建築開始逐漸回歸中國傳統建築的本質與文化,並開始嘗試將傳統文化理念融入到近代建築之中。此後,中國建築師們的作品均帶有明顯的地域文化和時代特徵,擺脫了惟傳統是尊的束縛。由於背景、民族氣質及設計思想等因素的不同,這個時期國內各地建築亦形成了多彩多姿的建築風格。作為這個時期的新銳建築師,梁思成能夠被張作相相中,成為總體設計師,也在情理之中。這是梁思成回國之後的第一部作品。參加設計的還有時任東北大學教授、從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留學回國的陳植、蔡方蔭等人。■史話石頭樓牛尚侃是東北電力學院的一位老教授,今年81歲。1949年東北電力學院創建之初,作為專職教師,牛教授被聘到東北電力學院(當時是長春機電高職),與他同時來的還有4位老師,現在都沒了。因為牛做了多年的教務處處長,因此他直接見證了石頭樓的滄桑往事。按吉林大學原來的初步規劃,要設立文法和理工兩個學院。文法學院下設教育系、法律系;理工學院下設土木工程系、機械工程系(後機械繫因故未招生),規模包括預科,暫定為900人。校舍面積總計兩萬平方米,教學、生活各半,要求設計出特色,達到東北第一流。據此,設計組共設計了包括三座石造辦公、教學樓和一座學生宿舍以及實驗室、汽車庫、收發室、服務組、20棟家屬宿舍,大小共28棟建築物。「剛建成之時,也沒有汽車,馬車倒是不少。因此汽車庫就是馬棚,也有幾間屋做馬夫的房間。」牛教授認為,石頭樓打破了一般對這種類型建築設計的常規,即主樓中矗,東西配樓對稱,取得庄嚴和諧的做法,將三座石樓按海、陸、空三軍的含意,象形飛機、軍艦、堡壘的特點進行設計,並採取中式建築和西洋式建築結合的做法,使全部建築實現了特異的色彩。「這在當時是一種突破,在國內也是絕無僅有的。」在外人看來,東西兩座石頭樓外觀上差不多,但是牛尚侃卻很了解這兩座樓的細部。他說,東石頭樓除了在一樓的東西側各有一門外,在樓外的南北側也各開了一個門,象徵通往軍艦前後甲板的通路,而且在樓的東北角矗立著一根高達36米的煙筒,象徵軍艦的煙筒,並且除在二、三樓的走廊的兩端(即一樓南、北門的上部)為了照顧走廊的採光照明,設有較小的採光窗外,南北山牆的其餘部分全部封閉,不再開窗。而西側石頭樓則僅在東西兩側開門,南北兩側不設門,並在南北山牆上按全樓統一標准設置大型採光窗,同時在一、二、三樓走廊的南北兩端也按同一標准開設明窗,象徵堡壘。中間主樓的設計,則使門廳部分朝前突出,象徵飛機的首部,兩側辦公用房象徵機翼,中間禮堂和圖書館則垂直向後延伸,模仿機身,在飛機的尾翼部分,梁思成只在圖紙上畫出了輪廓,並註明作為圖書館藏書庫的擴建部分留歸後期建設,「1989年在東北電力學院建院40周年之際,這里才擴建完成尾翼。」全部建築採用了大塊花崗岩材,增加了威嚴莊重的感覺,而在樓的頂端和女兒牆部位,加裝了石砌斗拱花紋,門柱上部按中國建築風格安裝石雕螭吻,使整個建築增添了明快而又帶有神秘色彩的印象。主樓的門廳部分則設計得堂皇古樸,雲擁護欄的圓形柱頭上設有節日布置盆花的位置。在石頭樓中間廣場的中心位置,設計了一座噴水魚池,構成了小型庭院,將全部建築聯系在一起。在牛教授的印象里,當時吉林市西郊房屋稀少,三座石樓建成後,巍然鼎立,加上松江龍蟠、北山遙拱,形成了氣度恢宏的校區景色。■滄桑數十載整個校區建成後,70多年來,幾經變易,先是吉林大學於1929年8月20日在校長張作相、副校長李錫恩的主持下正式開學。但由於新校舍正在興建,招收的文法學院學生,法律系、教育系本科生各一班,專科生兩個班和原法政專門學院法律科學生兩個班,暫在原法政專門學校原址(原裕華染織廠位置)學習,理工學院招收的土木工程系本科生一個班和預科兩個班,暫在北大街南端的臨時校舍(現已拆除)學習,並曾一度借用原市一高中校舍上課。1931年7月校舍竣工。但啟用後不久,「9?18事變」,吉林大學停辦。偽滿時期,1932年初,吉林省第一師范學校遷入本校舍,1934年改辦為高等師范學校,1938年又改名為「國立師范大學」,1945年,「8?15」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師范大學停辦。光復後,八路軍進駐吉林,於1946年初恢復了吉林大學,對接收的大學生組織政治學習和培訓工作。1946年6月,國民黨佔領吉林市,成立了「長白師范學院」。1948年3月8日,吉林市解放,又重新恢復了「吉林大學」。1948年6月,原在佳木斯市的「東北大學」遷入吉林,與吉林大學合並,學校改稱「東北大學」。1948年10月18日,長春解放,「東北大學」陸續搬遷,到1949年初,全部遷往長春成立了師范大學。其後吉林省曾利用本校舍開辦了省委黨校。1950年初,經東北局決定,「東北工人政治大學」由沈遷吉,在本校址開辦。一年後的1951年夏,東北工人政治大學又遷回沈陽,將本校舍交給吉林省軍區。1955年5月,吉林省軍區伴同省委、省政府遷往長春。長春電力學校將校舍與吉林省軍區在吉房舍對調,遷來此地,改名吉林電力學校,並於1958年8月升格為高等工科院校,改名為「吉林電力學院」。一直到「文化大革命」以前,雖然歷年也稍有興建,但總的面積不大。學院的教學活動,還基本上是圍繞著三座石樓為中心進行的。■「文革」風雨中在「文化大革命」中,石頭樓也同樣經受了「戰斗的洗禮」。造反派認為樓上的螭吻有反革命的嫌疑,遂用水泥塗上,噴水魚池被拆除,建成了毛主席像。學院成為武鬥據點,有兩派紅衛兵,一個是八一三,一個是井岡山,在此進行武鬥。井岡山紅衛兵在北山炮轟石樓。「主樓東北角現在還能看到炮轟的痕跡,許多地方的小白點就是當時用炮轟的結果。但是石樓確實很結實。只是東側石樓煙筒上的維修鐵梯被炮彈毀了,有一段翻捲起來高懸半空。現在這個煙筒也沒有什麼用了,但是為了保持建築的完整,學院沒有拆。」就在這一期間,學院負責維修工作的同志曾因三座石樓防水層破壞、一樓嚴重漏水問題、「進到地下室都得趟水了」,去北京請教原設計者――當時關在「牛棚」中的建築工程部梁思成副部長。雖然因為年代久遠情況生疏,他表示愛莫能助,但撫摸著學院帶去的具有他本人簽名的圖紙,他仍感慨萬千地表示,在他參加過的大量建築設計中,對這份帶有青年豪氣與幾分稚氣的最初作品還是頗有偏愛的。可惜這個原來一直保存在學院檔案室的圖紙現在已經沒有了。■載入建築史作為文物調研員的於海民對於建築很有研究。石頭樓也是他研究的課題之一。於海民從建築專家的角度分析了石頭樓的建築風格和特色。他認為石頭樓平面布局呈品字形,這種平面布局頗具東北滿族民居三合院風格。主樓、東、西配樓皆用長方形花崗石砌成,總建築面積為9222平方米。主樓平面略呈「T」字形。東、西配樓式樣相同、面積相等且相互對稱。頂部均為人字形屋脊,南、北兩側置門。三棟建築擺脫了屋頂的繁瑣,並以現代的手法處理粗石。主樓的全部和東、西配樓的中間部分以粗花崗石飾面,上部兩端以中國清代傳統建築的琉璃螭吻形象結束,窗間牆做中國傳統木結構八角形處理,柱上端露出枋頭,承接檐口的仿我國古代北齊天龍山石窟(山西)的一斗三升、人字拱裝飾。這些不同時代的古典細部裝飾,處理巧妙、組合融洽,在富有中國傳統式樣的簡潔中,透出現代建築的趨向,將立面裝飾得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同時含有很強的文化韻味和中國精神。「吉林大學」――石頭樓的設計,與梁思成、林徽因1932年共同設計的「北京仁立地毯公司」的思路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充分體現了設計者對於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理解,表現出設計者期望中國建築走向現代化的追求。 wang望採納 謝謝

❷ 鞍山市亦傑工程機械廠怎麼樣

鞍山市亦傑工程機械廠是2001-02-09注冊成立的個人獨資企業,注冊地址位於鞍山市千山區寧遠鎮北地號村。

鞍山市亦傑工程機械廠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2103037256995684,企業法人姜亦傑,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鞍山市亦傑工程機械廠的經營范圍是:工程機械製造,加工工程機械配件(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壓路機)、鍛造、鑄造、機械加工、鉚焊加工;進出口件、挖掘機、液壓破碎器各種配件、挖掘機各種配件銷售、加工。(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鞍山市亦傑工程機械廠更多信息和資訊。

❸ 瀘州永義傑建築工程機械設備租賃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瀘州永抄義傑建築工襲程機械設備租賃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04月2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建築工程機械與設備租賃、裝卸搬運服務等。
法定代表人:王永松
成立時間:2015-04-21
注冊資本:2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1050200005798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瀘州市江陽區前進下路37號1幢3單元31號

閱讀全文

與鞍山亦傑工程機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龍江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 瀏覽:210
機械化養護中心 瀏覽:838
上海特種設備管理 瀏覽:48
機械師改槍 瀏覽:181
機械化剪紙 瀏覽:757
美燃環保設備 瀏覽:809
濟南北斗星數控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838
自動噴塗機械手 瀏覽:457
中小型農業機械加工項目建議書 瀏覽:251
不銹鋼加工設備市轉讓 瀏覽:441
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瀏覽:110
扳手機械原理 瀏覽:61
凱格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瀏覽:61
廣毅機電設備 瀏覽:805
重慶三陽辦公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494
華技達自動化設備 瀏覽:631
東莞石碣自動化設備廠 瀏覽:131
機械制圖陳列櫃 瀏覽:246
鄭州奧鑫游樂設備公司 瀏覽:733
美邦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386